
第11章 两家公司
回到学校没多久,书商路波就找上门来,和汤华讨论《明朝那些事儿》的各项出版事宜,比如让有知名度的专家学者写序,比如催他完成修订。
聊完这些事情,路波递过一台手机:“这里有台手机,你先用着,电话卡自己去办,我可不想有事的时候找不到人。”
汤华接过手机摆弄了两下,对现在的诺基亚实在提不起兴趣,只能打电话的手机有什么用?他们之间可以通过邮件联系,宿舍也有电话,一般情况下都能联系到人。
想着创业时间可能会提前,汤华没有拒绝路波的好意,这手机看起来不贵,电话费他还承担得起。
很快两人就分开忙各自的事情,汤华回家过春节的这些天,他发布到外网的Bitcome火了。许多人给他发邮件,包括BitTorrent开发者布莱姆·科恩,因为汤华对BitTorrent协议的理解隐隐超过了布莱姆,显然有自己的想法,这非常了不起。
汤华忙着处理邮件,还要继续迭代软件版本。因为是开源软件,有很多提意见的,还有新的需求。如果是技术大牛,那就保持沟通,现在交朋友,以后就能挖墙角。
开源软件在国内也有人翻译成自由软件,在2002年并不是什么流行的事情,只有少数极客热衷于此,大家都是比较有理想的一群人,很容易进行技术交流。
Bitcome的大火,主要还是集中在IT技术圈,因为缺少支持,资源少,Tracker服务器少,现阶段还没有在用户层普及,但通过他收到的邮件看,国内外已经有不少人准备建资源站。
计算机系的大佬们似乎重新发现了Bitcome的价值,几个辅导员过来对汤华嘘寒问暖。搜虎和千度都有人过来联系汤华,想要他过去实习,现在就把他未来的就业定下来。
汤华对这两家公司挺好奇的,欣然答应下来,第一站就去了千度,这是一家国人对其寄予厚望,他自己却自甘堕落的企业,有些类似于某知名硬件企业。
接待汤华的是李红彦的男助理,这时候的李红彦还在技术一线工作,很早就知道了bitcome,一开始没怎么重视,后来这款软件被越来越多的人提起,他再次审视这款软件以及背后的开发者后,发现了Bitcome和汤华的价值。
除了李红彦,还有好几个人对汤华感兴趣,知道他来了,抽空和李红彦一起面试他。
“你会哪些编程语言?”
“C++,Python和java。”
古早时期的技术和20后相比有很大的不同,还好汤华有小默同学,相当于有一台不能联网的高性能服务器,他在里面学习和训练了一两年,应付起李红彦他们还是很轻松的。
“你的技术基础已经很扎实了,想要做什么都能很快上手,就看你想做什么了。”一个年纪看起来就比较大的说。
汤华:“我能问一下公司为什么叫千度吗?”
李红彦:“我从古诗青玉案·元夕得到的灵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汤华继续问:“千度没有走向世界的理想?”
“为什么这么说?”
“千度域名是拼音,外国人可不懂,要想在海外和古歌竞争,怎么都得有一个合适的英文名。”
“我们现阶段主要还是服务于国内市场。”
“一开始就没有野心,上限可能会被限制在国内。”
“那就没办法了,千度首先要生存……”
“生存的目的难道不是为了改变世界吗?”
没人给他答案,年纪越大可能越现实吧。汤华没有当场拒绝千度的工作邀约,而是去了搜虎,他想要从不同公司了解情况。
千度和搜虎现在的办公场所都不算豪华,不过风格很不一样,前者控制权被牢牢掌控在创始人手中,正在形成一种工程师文化;后者的创始人经历了职业经理人的背判,不擅长管理的张杨亲自管理,又不想太累,整个公司都有些放松。
在搜虎,汤华见到了青华的学长王川,这人后来在搜虎工作十几年,带团队开发了搜狗输入法,浏览器和搜索引擎,很难评价他,可能有些拧巴。
汤王两人的交流还是挺愉快的,开始聊了一些技术方面的话题,后来说起开源的bitcome,和他开源背后的思想。
汤华在搜虎逛了两天,见识了各个部门的大佬,包括最近让他们赚大钱的无线部门,据说是移动公司的新业务移动梦网需要内容,所以给与内容供应商非常优厚的分成。
这个业务模式大概就是用户发送订阅短信后,搜狐给用户每天发送一些包含某种信息的短信,有各种新闻,笑话,天气预报等等。运营成本很低,利润很高。
“还有这种好事?”汤华有些不信。
“这是真的,无线部门负责人亲口说的。”王川。
“那他为什么不自己出去创业?”汤华。
“这个业务完全靠移动运营商,他们怎么可能让内容供应商长时间吃肉,肯定会找机会……”王川手起刀落,形象的比喻。
道理是道理,汤华也觉得运营商不会让利,等他们羽翼丰满肯定会把现在让出来的利益收回去。但仔细想想,又觉得事情不会这么简单,这里问不出个所以然,回去再了解情况吧。
在搜虎逛了两天倒是见过创始人张扬,但没有机会和他做沟通,或者张扬不认为他这个历史系的能有多好的技术,并不像千度那样给他足够的重视。
没有继续在搜虎浪费时间,汤华很直接的告诉了王川:“千度李总亲自和我见面聊技术,如果不是他们没想过海外市场,我当时就会留下,本以为搜虎会更好,没想到……”
王川:“张总最近有些忙。”
汤华:“那不重要,错过了就错过了,可能是我的损失。但我想提醒王师兄,别被眼前的繁华盛景迷惑了眼睛,互联网行业才刚刚起步,机会有很多,你想要的到底是什么,名利还是改变世界的成就感,什么样的企业能够给你想要的……”
王川:“千度是你理想的企业吗?”
汤华想了又想:“搜索是,但企业不是。不过,如果我创业,肯定不会是一家纯粹的互联网公司。”
王川通过这两天的接触,他认可了这个天才学弟,可现在还是有些震惊:“你想创业?”
汤华摆摆手走了:“到时候再说吧,现在还没有想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