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1章 拜师折辱
江南的梅雨季,连石板缝都渗着水汽。
裴照野跪在青苔斑驳的台阶上,已经三个时辰了。素白长衫被雨水浸透,紧贴在消瘦的脊背上。他双手捧着一卷《盐铁论》,指节因用力而发白,书页边缘却不见半点褶皱。
“裴公子,请回吧。“小童第无数次推开朱漆大门,“相爷今日不见客。“
裴照野纹丝不动:“烦请再报,就说...商贾裴七,求教圣贤书。“
声音不大,却字字清晰。小童叹了口气,转身掩上门。雨又大了些,顺着屋檐砸在青石板上,像无数细小的暗器。
这是裴照野第七次来求见寒门宰相谢韫。自半年前回江南,他便变卖了所有商号,只留下几条通往北疆的粮道。昔日叱咤商场的裴七爷,如今成了个闭门苦读的书生——只为挣得一个能配得上她的身份。
“商贾庶子,也配肖想将门嫡女?“
沈砚那日的话,像把钝刀,日日夜夜在心头磨。裴照野闭了闭眼,雨水顺着睫毛滑落,像滴迟来的泪。
大门再次开启。这次出来的不是小童,而是个身着靛蓝长袍的中年文士。他居高临下打量着裴照野,目光在那双冻伤的膝盖上停留片刻。
“相爷问你,“文士开口,“为何非要拜入寒门?“
裴照野抬头,雨水顺着苍白的脸颊滑下:“为...改命。“
文士挑眉:“改谁的命?“
“我的。“裴照野顿了顿,“还有...天下寒士的。“
这话说得狂妄,却因他嘶哑的嗓音显出几分悲壮。文士沉吟片刻,终于侧身:“相爷准你入门一叙。“
裴照野想站起,双腿却已失去知觉。他咬牙撑地,踉跄着跟进去,每一步都像踩在刀尖上。
谢府书房,檀香袅袅。
寒门宰相谢韫正在挥毫泼墨,见裴照野进来,头也不抬:“跪下。“
裴照野一怔,随即撩袍跪在冰凉的金砖地上。水渍从他膝下晕开,很快积成一小滩。
“商贾也配谈圣贤书?“谢韫突然将毛笔掷入洗笔池,墨汁溅了裴照野满脸。
裴照野不擦,只是深深叩首:“求相爷指点。“
谢韫冷笑,从案头端起盏热茶:“你可知老夫平生最恨什么?“
“学生不知。“
“一恨权贵欺民,二恨商贾牟利。“谢韫将茶盏倾斜,滚烫的茶水浇在裴照野头顶,“而你,占了后者。“
茶水顺着发丝流下,烫红了额头。裴照野却纹丝不动,甚至微微仰头,让茶水流得更畅快些。突然,他瞳孔一缩——茶香中混着一丝熟悉的药香。
是沈昭临送他的金疮药。
半年前北疆分别时,她扔给他一瓶药,说是“治腿伤的破烂货“。他一直舍不得用,藏在贴身的荷包里。方才更衣时,荷包不见了...
“怎么?“谢韫注意到他的异样,“嫌老夫的茶不好?“
裴照野喉结滚动:“学生...不敢。“
“听闻你为沈家女将军供粮多年?“谢韫突然话锋一转,“可是看上她了?“
裴照野背脊一僵。
“痴心妄想。“谢韫将空茶盏重重搁在案上,“沈家世代将门,岂会与商贾结亲?更何况...“他意味深长地顿了顿,“你还是个乐伎生的庶子。“
这话像把盐,狠狠撒在裴照野血淋淋的伤口上。他垂在身侧的手攥紧又松开,最终只是又磕了个头:“学生...明白。“
“明白就好。“谢韫从案头抽出一卷竹简扔在地上,“《谏逐客书》,抄百遍。字若有一个不端,滚出谢府。“
裴照野双手接过竹简:“谢相爷栽培。“
谢韫不再理他,自顾自挥毫泼墨。裴照野跪着挪到角落,就着窗棂透进的天光开始抄写。手腕因长年拨算盘而微颤,写出的字却一笔不苟。
窗外雨声渐歇,暮色四合。谢韫搁笔时,发现裴照野仍保持着最初的姿势,连衣摆的褶皱都没变过。
“明日辰时再来。“老宰相突然道,“带上你的《盐铁论》。“
裴照野猛地抬头,眼中闪过一丝光亮:“相爷肯收我了?“
“收?“谢韫冷笑,“老夫只是好奇,一个满身铜臭的商贾,能装几天清高书生。“
裴照野不恼,反而笑了:“学生...定不让相爷失望。“
他艰难站起,双腿针刺般疼痛。行礼退出时,小童追上来塞给他一个包袱:“相爷赏的干衣裳。“
包袱里是件半旧青衫,袖口还打着补丁。裴照野却如获至宝,小心抱在怀里。走出谢府大门,他才发现墙角蹲着个熟悉的身影——是商队的老马夫。
“公子!“老马夫撑着伞迎上来,“老奴找您半天了...“
裴照野摆手示意他噤声,从怀中取出个湿透的荷包:“这个...在哪找到的?“
“就在更衣间地上。“老马夫压低声音,“里面的药粉都化了,老奴想着是公子要紧的东西...“
裴照野捏紧荷包,残留的药香混着茶味钻入鼻腔。他突然明白了谢韫的用意——那杯茶,是警告,也是考验。
“去当铺。“他哑声道。
“荣宝斋“的金字招牌在雨中黯淡无光。
裴照野站在檐下,望着柜台后那面铜镜——二十年前,他就是在这家当铺门口,眼睁睁看着生母被拍卖。那年他七岁,死死抱着母亲的腿,却被家丁一鞭子抽开。
“公子要当什么?“掌柜的询问将他拉回现实。
裴照野从袖中取出支金簪。簪头是朵含苞的梅花,做工精巧,花蕊处还嵌着粒红宝石。这是沈昭临去年送他的,说是“贺商路开通“。
“死当。“他将金簪推过柜台。
掌柜的拿起细看,突然“咦“了一声:“这簪头刻着字呢。“
裴照野一怔。他从未注意过这细节。凑近一看,果然在梅花背面发现个极小的“赎“字,刻痕新鲜,像是后来加上的。
“赎...“他喃喃重复,突然浑身发抖。
掌柜的还在估价:“金重三两,宝石成色一般...算您五十两如何?“
裴照野不答,只是死死盯着那个字。沈昭临什么意思?是料定他会有典当的一天?还是...在暗示什么?
“公子?“
“不当了。“裴照野突然夺回金簪,“抱歉。“
他转身冲出当铺,雨水拍在脸上,冰凉刺骨。拐过街角,他终于撑不住,一口鲜血喷在斑驳的砖墙上。
“赎“...原来她早知道。知道他终有一日会沦落到典当信物,知道他会回到这个充满屈辱的地方...
老马夫慌忙扶住他:“公子!老奴去请大夫...“
“不必。“裴照野用袖子擦净嘴角,将金簪小心藏回贴身处,“回府。明日...还要去见相爷。“
雨幕中,他背影挺得笔直,唯有攥着金簪的手,指节发白。
秋闱前夜,裴照野高烧不退。
书案上摊着《春秋》,烛泪堆了厚厚一层。他强撑着复习,却连笔都握不稳,字迹歪斜如蚯蚓。小童劝他就医,却被赶了出去。
“公子...“老马夫跪在榻前,“您这身子,明日如何进场?“
裴照野不答,只是从枕下取出个瓷瓶,倒出几粒药丸吞下。这是他自己配的提神药,药性极烈,能让人清醒十二个时辰,代价是咳血三日。
“备轿。“他哑声道,“寅时出发。“
老马夫含泪退下。裴照野望向窗外,月光如水,照在院中那株梅树上——那是他回江南后亲手栽的,如今已有一人高。
“阿昭...“他轻抚金簪上的梅花,“你看...我走到哪一步了?“
无人应答。唯有夜风穿堂而过,吹得烛火摇曳。
贡院门前,人头攒动。
裴照野一袭青衫,在众多华服考生中显得格格不入。他脸色惨白,眼下两团青黑,却挺直腰背排在队中。周围指指点点,多是嘲笑他“商贾也敢应试“的。
“肃静!“监考官厉喝,“按号入座!“
裴照野找到自己的号舍,是个临墙的角落,潮湿阴冷。他铺好纸墨,突然听见墙外传来一阵骚动。
“让开!军务重地,闲人回避!“
这声音...裴照野笔尖一顿。是赵锐?沈昭临的亲兵队长?他怎么会...
“我家将军途经此地,见有蚊虫扰人,特来焚香驱之!“赵锐的大嗓门隔着墙传来,“怎么,你们连这也要管?“
将军?裴照野心头一跳。沈昭临回京了?
一缕青烟从墙头飘来,是熟悉的檀香味。裴照野突然明白了什么,眼眶一热。他低头疾书,将满腹经纶倾泻在考卷上,字字力透纸背。
两个时辰后,他开始咳血。
第一口血溅在考卷上时,监考官皱眉走来:“病秧子就别来应试!“
裴照野不慌不忙地取出帕子擦净嘴角,又换了张新纸:“学生无恙。“
“你!“监考官正要发作,墙外突然传来一声冷哼。
“本将倒要看看,谁敢在科场欺压寒士?“
是沈昭临的声音。裴照野笔尖一颤,墨汁晕开一小片。他没想到她会出声相助,更没想到她竟记得秋闱的日子...
监考官脸色大变,慌忙退开。裴照野深吸一口气,檀香气混着血腥味涌入胸腔。他重新蘸墨,继续作答。
日落时分,他终于写完最后一笔。交卷时,监考官发现这个病弱书生的考卷竟比旁人厚一倍——他写满了所有备用纸,连边角都密密麻麻填满了字。
“何必呢?“监考官忍不住问,“商贾又不缺这顶乌纱...“
裴照野微笑:“为...改命。“
走出贡院,他再也支撑不住,一口鲜血喷在石狮子上。朦胧中,似乎有人惊呼着扶住他,玄色披风一角掠过视线...
是梦吗?他不知道。只记得那缕檀香,萦绕不散。
放榜那日,谢府派人来请。
裴照野的病刚好转,就接到谢韫的帖子。他换上最体面的青衫,却仍掩不住消瘦的身形。老马夫要跟去,被他婉拒。
“今日...我独自去。“
谢府书房,谢韫正在看他的考卷。见裴照野进来,老宰相难得露出个笑:“《论衡才与门第》,好文章。“
裴照野行礼:“相爷过奖。“
“知道为何取你吗?“谢韫突然问。
裴照野摇头。
“不是因你文采。“谢韫将考卷扔进火盆,“而是这份...“他指了指灰烬中仍清晰可辨的几个字——「天下寒士」,“...心气。“
裴照野怔住。
“明日搬来谢府。“谢韫转身望向窗外,“秋闱只是开始,春闱才是你的战场。“
窗外,一队大雁正往南飞。裴照野突然想起沈昭临曾说过,她最喜欢看雁阵,因为“再远的征途,也有方向“。
“学生...谨遵教诲。“
行礼退出时,他在回廊遇见个意想不到的人——沈昭临。她一身戎装,正与谢韫的长子交谈,腰间佩剑还是那把他见过的龙泉。
四目相对,沈昭临微微颔首,眼中闪过一丝裴照野读不懂的情绪。他想上前,却被小童拦住:“裴公子,相爷吩咐您即刻去书房整理典籍...“
再抬头时,沈昭临已经走远,唯有佩剑上的红缨在风中摇曳,像团不肯熄灭的火。
裴照野攥紧袖中的金簪,梅花纹路硌得掌心生疼。他突然明白了自己的路——从商贾到书生,从书生到...
“公子?“小童催促道。
“来了。“裴照野最后望了眼沈昭临离去的方向,转身走向书房。
那里有万卷书,等着一个曾经满身铜臭的人去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