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路基石:成就卓越的企业管理文化实践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3章 《价值观的确立》:心心相印的“家文化”

在选择自身的存在方式时,商业组织往往需要考虑两种截然不同的模式:一种是以功利论驱动,这一模式基于经济学假设;另一种是以德性论驱动,这一模式是从管理学角度思考的。

经济学的很多理论,建立在“假设人的本性是自私自利的”的基础上,对于公司的定义,也是“以盈利为目的的社会经济组织”。以利润为出发点,难免会遵从功利论,战略选择、经营和组织建设也以创造利润为目的。这样的公司,往往会滋生狼性文化。但不胜枚举的案例证明,过度张扬狼性文化,可能导致企业内部人际关系紧张等,影响企业的长期发展。

从管理学角度出发,企业会更倾向于遵从德性论,不是单纯考虑利润层面的问题,而是更加全面地考虑问题。我们必须问自己:哪些是应该做的,哪些是不可以做的?哪些是利他的,哪些是有害的?每一种选择,都能反映一家企业的价值观。

一家有志于成为卓越组织的公司,会基于德性论来构建价值观体系,这包括员工地位的认定、社会关系课题、产品质量与责任、公司文化价值再造、权力与制度关系等方面。

——

将企业伦理与中华传统“家文化”理念相结合,就形成了典型的中国式企业理论特色,并以此为基础衍生出了企业的价值观和行为模式。

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受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儒家思想的影响,先修炼好自身,再经营好自己的小“家”,然后经营好企业这个大“家”,我们才能到达更高的层次。

既然是用儒家的方式来治理一家企业,那“家和万事兴”自然也就成了最高的目标。作为一家致力于可持续发展的公司,我们一手抓科学管理,一手抓“家文化”思想建设,最终形成了自己的企业文化体系。

故事一:属于自己的歌

企业文化无形无质,想要真正有效传播企业文化,通过企业文化来影响每个员工的认知,往往需要用某种载体将企业文化具象化。在大多数企业当中,文化具象化是通过文化墙、文化手册等形式实现的,但我们公司选择了一种特殊的形式——歌曲。

在2021年年初的年会上,公司发布了一则出乎意料又振奋人心的消息:我们就要有一首自己的歌了,这首歌的名字叫《同路人》。其实在此之前,不少人已经听到了从办公室里传来的断断续续的钢琴声和此起彼伏的歌声。大家也都在好奇:这是什么歌?又是谁在唱歌?直到年会时公布了消息,大家才知道了歌声的出处。

年会上,主创人员受邀上台,讲述了这首歌的创作故事,并演唱了这首歌。欢快又不失抒情的旋律,励志又满是温暖的歌词,让人听了心潮澎湃。员工们不禁想起在公司的那些时光,纷纷感叹,一路走来,真像歌词中说的那样,挥舞隐形的翅膀,腾空起飞,哪怕天空满是乌云阴霾,携手并肩,我们逆风而行……

在2022年年初的公司年会上,《同路人》MV正式发布。当一个个同路人出现在镜头里,大家仅凭一眼捕捉到的神态和动作,就能分辨出熟悉的他或她。听着熟悉的歌声,望着屏幕里熟悉的张张笑脸,我们深切感受到了如家庭般的温暖,以及公司带领全员走向美好未来的信心和决心。

相较于文字或者图像,歌曲更能够感染人心。一首由公司员工自己创作的歌曲,比墙上的标语和口号,更容易提升公司员工的凝聚力、向心力和对公司的忠诚度。

故事二:小善大爱

“家文化”的逻辑其实很简单,就是在员工和企业之间建立紧密的情感连接。企业要主动迈出第一步,让员工感受到企业虽然是工作的场所,但在严肃、理智之外,也存在温暖与关怀。

小李(化名)是一名刚刚毕业的大学生,通过校招加入公司。因为家境一般,所以小李十分珍惜这个机会,他努力学习、工作,仅仅用了一年多的时间,就能够独当一面。对于现在的工作,小李特别满意,用他的话说,“终于可以让父母过上好日子了”。

可是天有不测风云,小李的父亲突然查出了癌症,高昂的治疗费用让本来就不富裕的家庭雪上加霜。第一个疗程就花光了家里本就不多的积蓄,还欠下了很多外债。眼看第二个疗程的费用完全没有着落,本来就不善表达的小李,更加沉默寡言了。

虽然小李只字未提,但细心的同事们还是发现了一些端倪,过去认真工作的他,突然一反常态,经常要抽空回老家,有事找他的时候,他也没有原先那么反应迅速了。同事们隐隐觉得小李的家里可能出事了。有一次,借着小李来请假的机会,主管老周(化名)关心地问他缘由,这才了解到他父亲的情况。当时,老周只告诉他一句话:“放心工作,你不是一个人,我们都会支持你。”

同事们得知小李的情况后,想出各种办法帮助他,有的同事帮忙联系医院专家咨询治疗方案,有的同事帮他在大病筹款平台上筹措医疗资金。老周向直属上级汇报此事后,上级很快在公司的工作微信群里发起了募捐。同事们都伸出了援手。有的同事还将筹款的链接发到自己的朋友圈中,尝试为小李争取到更多的帮助。

在公司和同事们的帮助下,很快,小李父亲第二个疗程的费用就凑齐了。后来在一次聚会上,小李说,他在公司里深切体会到了家人般的关爱和善意,“你不是一个人”这句话暖人肺腑。他感谢公司为他提供的帮助,感谢同事和领导们支撑他走出生活的困境。

很多时候,说不如做。情感永远都是双向的,与其说很多冠冕堂皇的话,不如为员工做一些实际的事情。只要你愿意首先迈出第一步,员工往往会用更高的忠诚度和积极性,给予企业更多的回报。

管理点评

企业文化的塑造,通常会面临一个重要的问题:对于员工、股东、客户三大利益相关方的处理。这个问题直接影响到企业的价值观定位,任何一种选择,最终都会影响到企业性格以及文化特征。

选择以股东的利益为先的企业往往难以平衡员工利益和客户利益。尤其是员工,经常会成为被牺牲的角色,被用来换取更漂亮的财务数据。而选择客户第一,通常会让狼性文化盛行,将企业自身利益前置,忽视员工和股东的利益。

相较而言,把员工放在首位是更好的选择。我们始终认为,重视员工,将员工放在首要位置,员工才会对公司产生归属感和忠诚度,主动善待客户,推动公司创造更好的业绩,从而为股东创造更多的回报。这是一个良性的“顺时针文化循环”的过程,这种“家文化”会推动公司持续健康发展。

当然,形成良性循环的前提是“家文化”的建设不是喊口号,不是给员工“画大饼”,而是从点滴做起,真正地善待员工。哪怕只是一首不那么流行的歌,哪怕只是困难时一点小小的帮助,都能让员工感受到“家”的温暖。所以,在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温情和安全感带来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