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辞》在英语世界的译介与研究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三节 研究的对象与方法

一 研究对象

(一)英语世界《楚辞》研究

这里有两个限定词非常重要,一个是“英语世界”,说明笔者的研究仅限于用英语翻译的《楚辞》以及用英语写的关于《楚辞》的学术论文,至于用日文、法文、德文等文字写的《楚辞》研究论文及译著,即使有再大的价值,也不在本书的讨论范围之内。此外,这里的“英语世界”在研究的过程中外延并不一致,随着探讨的对象变化而变化。在探讨《楚辞》在英语世界传播的时候,“英语世界”指的以英语为母语的国家或者地区,特别是英国和美国这两个国家,《楚辞》是如何传入这些国家和地区的,造成了什么样的影响;而探讨《楚辞》在英语世界译介的时候,“英语世界”则包括一切用英语翻译的《楚辞》英译文献,不管译者是哪个国家的人,只要是用英语翻译或者介绍了《楚辞》,都在讨论的范围之内;在探讨“英语世界《楚辞》的学术研究”时,“英语世界”指的是那些以英语为母语或者精通英语的汉学家(包括中国内地、香港、台湾等地移民美国的华人学者)撰写的《楚辞》学术论文或者专著。另一个是关键词是“楚辞”,说明本研究是以《楚辞》为对象,而不是《诗经》《老子》《庄子》等经典。另外,值得特别说明的是,楚辞作为一种文体,有其特别的结构,而用这种文体写文章的不在少数。本研究以王逸撰的《楚辞章句》以及洪兴祖撰的《楚辞补注》为范本,选录的作品除屈原的外,还有贾谊、淮南小山、宋玉、刘向、严忌、王褒、东方朔和王逸等人的。但从国外的研究情况来看,国外似乎把《楚辞》看成是屈原的专利,研究的目标基本上都是锁定他的作品。因此,《楚辞》研究在很大程度上就是指对屈原作品的研究。

(二)英语世界屈原的研究

屈原创作了大量楚辞体的千古名篇,是楚辞体的开创者和主要实践者,因此,言楚辞必言屈原。研究楚辞,离不开对屈原的研究,反之亦然。有鉴于此,笔者这个选题有必要把英语世界对屈原的研究做一个全面的了解,只有这样,才能与对楚辞的研究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二 研究方法

本课题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综合运用比较文学、古典文献学、文艺学、符号学、传播学、语言学等学科的理论,采用文本分析、文献分析与对比研究相结合,对英语世界的《楚辞》研究做全面客观的考察,力求得出切实可信、经得起时间考验的研究结论。为使研究有效进行,本课题决定采用以下几种研究方法。

第一,文献研究法。通过查阅原始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正确地了解掌握《楚辞》在英语世界的传播和研究情况。

第二,实证研究法。通过翔实的材料对《楚辞》在英语世界的各种英译和研究进行整理和归类。

第三,跨学科研究法。通过综合运用古典文献学、翻译学、历史学、文艺学、心理学、社会学、哲学等方面的知识对《楚辞》进行全面深入的理解和研究。

第四,文本细读法。对中国古代经典原典和已有的英译本进行认真研读,并结合自己的理解进行必要的核实和修补、校对。

第五,对比研究法。对比研究中国古代经典不同版本及不同英译,深入领会古典作品的内涵,发现不同版本的优点和缺陷,对一些明显的误读、误译进行更正,对其中一些创造性误读给予适当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