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五节 研究的基本思路
本书主要针对“英语世界的《楚辞》”展开研究,主要内容包括《楚辞》在国外的传播、译介、学术研究,同时将对中英世界的《楚辞》研究做一个比较,对今后英语世界的《楚辞》研究进行展望。本书由绪论、正文、总结三大部分组成。各部分涉及的内容陈述于下。
绪论部分将阐述本课题的研究目的和意义,并对《楚辞》的国内外研究概况做一个简要的概述,同时说明本课题的研究对象和方法,研究的重点难点及创新之处。
正文部分将从以下四个方面展开论述。
第一章“《楚辞》在英语世界的传播”,主要从五个方面展开论述。第一节回顾了《楚辞》在英语世界的传播情况,这部分以资料综述为主,从1879年汉学家庄延龄翻译《离骚》作为《楚辞》在英语世界传播的开端,一直到2006年卓振英的英译《楚辞》,这一百多年有关《楚辞》的译文、英文著作、英文论文、英文书评以及一切收集到的有关《楚辞》的英文资料都在介绍的范围之内。第二节分析了英语世界《楚辞》传播的特点。第三节讨论《楚辞》在中国古代经典传播中的位置。第四节则关于英语世界《楚辞》传播在海外传播中的位置。第五节对《楚辞》今后的海外传播提出展望。
第二章“英语世界《楚辞》译介研究”,这一章从四个方面展开论述。第一节介绍了一些主要的译者译本,如庄延龄、翟理斯、霍克斯、林文庆、韦利、沃特斯等。第二节主要分析英语世界对《楚辞》的认识和评价,《楚辞》对英语世界的影响,以及英语世界对屈原的评价。第三节是关于《楚辞》的译文研究,主要对这些英语译本进行对照研究,并结合国内权威的《楚辞》注释本,分析各个译本的优劣得失以及一些误读、误译现象。第四节则对几个主要的译本进行简单的评价。
第三章“英语世界《楚辞》的学术研究”。这部分主要对英语汉学家对《楚辞》的研究进行分析介绍,并结合国内的《楚辞》研究,发现英语世界《楚辞》研究对国内《楚辞》研究的继承和创新。本章分为六节,第一节解读阿瑟·韦利对《楚辞》中巫术的研究,特别是韦利对《九歌》中巫术的研究。第二节详细介绍英语世界最著名的《楚辞》专家霍克斯的研究。霍克斯从学生时代就开始进行《楚辞》研究,博士论文《关于〈楚辞〉的创造时间和作者研究》对《楚辞》的一些有争议的问题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自己的观点,显示出深厚的汉语功底。文章以他1985年出版的《南方之歌》为依据,从多方面介绍他的研究成果。第三节专门介绍沃特斯的专著《楚国挽歌三首:〈楚辞〉传统阐释导论》,沃特斯从《九歌》中选取了《东皇太一》《云中君》和《湘君》,对每个字词和句子都做了分析和阐释。第四节介绍施耐德的《楚地狂人》,这部专著主要研究屈原学,也就是屈原对中国文学和文人的影响。第五节介绍格拉尔的博士论文《〈楚辞〉研究》。第六节介绍程晨晨的博士学位论文《历史化的神话诗学:屈原的诗歌和它的遗产》。第七节介绍了包括台湾旅美汉学家陈世骧、王靖献等八位学者的《楚辞》研究成果。
第四章“英语世界《楚辞》研究的启发和借鉴”。这章主要对英语世界《楚辞》学术研究进行总结,并指出它的特点,缺点和不足之处以及对《楚辞》研究的启发和借鉴。其次提出了英语世界《楚辞》研究给《楚辞》研究带来的机遇和新的研究视角,并对今后《楚辞》研究人才的要求和培养提出建议。最后论文对今后英语世界《楚辞》研究做出展望。
结语部分是对本书的一个总结,指出英语世界的《楚辞》传播还有大量的工作要做。今后工作应加强《楚辞》在英语世界的普及工作,使用多样化的传播方式,使《楚辞》和屈原能为英语世界的普通民众所熟知。要在英语世界普及《楚辞》,就必须重视《楚辞》的译介,今后的英语译本应该多样化,应该既有适合学者的严肃翻译,也有适合普通读者的比较浅显的翻译,甚至可以对文本进行较大的变异。至于英语世界的《楚辞》学术研究,则在注重研究方法创新的同时,注意研究的深度和广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