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现代生存伦理:“小说伦理学”视野下的海勒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一章 海勒小说故事伦理研究

传统小说伦理批评主要是从小说故事[1]入手,通过分析故事情节,探讨作品人物之间的关系与言行,总结作品的伦理思想。这一过程仍是伦理批评中最关键的一步,作为新的伦理批评思路的组成继续发挥着重要作用。相比小说的叙述伦理及修辞伦理,故事伦理是小说中最直接、最突出地显示其伦理意图与伦理精神的部分。所以海勒的小说伦理研究,首先应该从传统的故事伦理研究开始。一般意义上,故事伦理研究属于内容层面的分析,在分析技巧上没有太大难度,偏重于主题探讨。本章的分析也是对小说故事内容进行总结,提炼出海勒最为关注的几个伦理主题或问题。其7部长篇小说核心关注的伦理问题分别是:

第一部:《第二十二条军规》(Catch-22,1961)——社会伦理问题

第二部:《出事了》(Something Happened,1974)——个体伦理问题

第三部:《像戈尔德一样好》(Good as Gold,1979,以下简称《戈尔德》)——社会伦理、个体伦理问题并重

第四部:《上帝知道》(God Knows,1984)——宗教伦理问题

第五部:《画里画外》(Picture this,1988)——审美伦理问题

第六部:《最后一幕》(Closing Time,1994)——社会伦理、个体伦理问题并重

第七部:《老年艺术家画像》(Portrait of an Artist,as an Old Man,2000,以下简称《画像》)——审美伦理、个体伦理问题并重

从以上7部作品的偏重点,我总结出海勒关注的四大伦理问题域,即:社会伦理问题、个体伦理问题、宗教伦理问题、审美伦理问题。这一划分并非依照同一标准。按照人的两种存在方式,伦理问题可分为社会伦理和个体伦理两大领域[2]。前者偏重共同体下的宏观伦理景观与观念,后者偏重私人领域里的个体伦理状态与意识,两者互为补充,相互促动。而宗教伦理与审美伦理是根据不同社会文化领域中的伦理问题所做的划分,与之相对应的还有经济伦理、军事伦理、教育伦理、职业伦理等多种类型。社会伦理与个体伦理在伦理问题的构成中占有最重要的位置,所以分别从这两方面进行探索,是把握海勒的伦理精神与观点的基础。而海勒作为“犹太人”的宗教身份,以及作为“作家”的审美身份,自然也使得他非常关注宗教与审美问题,宗教伦理与审美伦理也就成为我们研究的重要部分。

这里的故事伦理研究是按照伦理的问题视域进行分类的,为把握海勒的基本伦理思想打下基础,之后的叙述伦理及修辞伦理研究才能从小说技术层面做出更细致深入的分析,并与故事伦理研究构成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