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章 神秘的石头
陨石坠落的那天,全世界都看到了那道划破夜空的绿色光芒。
林杨记得很清楚,那是他十七岁生日的晚上。他刚吹灭蛋糕上的蜡烛,窗外就突然亮如白昼。全家人都跑到阳台上,看到一道拖着长尾巴的绿色火球从天而降,消失在远处日落山脉的方向。
“那是什么?“林杨看着窗外,好奇的问道。
父亲林海峰的眼睛在镜片后闪烁着异样的光芒,“从轨迹和亮度判断,应该是一颗相当大的陨石。“作为国家天体物理研究所的首席科学家,父亲的语气中难掩兴奋。
母亲赵雪则显得更为谨慎,她拿出手机快速查询着新闻,“NASA已经确认了,陨石坠落在日落山脉北麓,直径预估超过二十米。“作为量子物理领域的专家,母亲总是比父亲更加理性。
三天后,联合国科学委员会宣布组建国际联合考察队,林杨的父母双双入选。临行前的那个晚上,父亲罕见地喝了些酒,眼睛亮得吓人。
“儿子,这次可能是个大发现。“父亲拍着他的肩膀说,“那颗陨石的成分分析显示异常——它含有地球上从未记录过的元素同位素。“
母亲正在整理行李,闻言抬头看了父亲一眼,似乎在责怪他透露太多。但她最终还是叹了口气,从行李箱夹层取出一个小盒子递给林杨。
“如果我们...遇到什么意外情况,“母亲的声音很轻,“这个会寄到你手上。记住,无论发生什么,都不要轻易展示给别人看。“
林杨接过盒子,感觉沉甸甸的。“妈,你们只是去考察一颗陨石,能有什么意外?“
母亲没有回答,只是紧紧抱了他一下。
三个月后,全球新闻铺天盖地报道了“日落山脉科学考察队集体失踪事件“。七十八名来自世界各地的顶尖科学家,在陨石内部发现某种“特殊能量现象“的第二天,全部人间蒸发。营地完好无损,设备仍在运转,甚至咖啡杯里的咖啡还是温的——唯独所有人消失了。
林杨是在大学宿舍里看到这则新闻的。他浑身发冷,颤抖着手指拨打父母的电话,只听到冰冷的电子音:“您拨打的用户不在服务区...“
就在同一天下午,他收到了一个包裹。寄件人是父亲,邮戳显示是考察队失踪前一天从最近的小镇寄出的。包裹里只有一块指甲盖大小的灰黑色石头,表面刻着奇怪的符号——正是新闻照片中陨石表面出现的那些符号。
三年过去了,官方调查毫无进展,林杨也从一个懵懂的高中生成长为东大物理学一名大学生,他始终随身携带着那块石头,无数次研究上面的符号,试图找出父母失踪的线索,却一无所获。
东大哲学系的图书馆角落,林杨将额头抵在冰冷的桌面上,试图缓解持续了三个小时的偏头痛。桌上摊开的古籍和笔记环绕着那块灰黑色的石头,像某种神秘的仪式现场。
“又失败了...“他喃喃自语,手指无意识地描摹着石头上那些似乎会流动的符号。
“同学,图书馆要关门了。“管理员的声音从书架后传来。
林杨看了看手表,已是晚上十点半。他小心地将石头收入自己口袋
“马上就走。“林杨面带歉意道回应道。
收拾笔记本时,他再次审视自己最新的理论假设:这些符号或许不是文字,而是某种暗语。
图书馆的玻璃门在身后合上,发出轻微的叹息声。林杨站在台阶上,让夜风拂过自己发烫的脸颊。三个小时不间断地研究那块石头上的符号,让他的太阳穴突突直跳。
他伸手进口袋,指尖触碰到那块温热的石头。最近它变得越来越活跃,有时甚至会在深夜发出微弱的光芒,仿佛在回应他梦中无意识的思考。
手机突然震动起来,屏幕上显示的名字让林杨的眉头不自觉地舒展开来——“李雨馨“。
“喂,雨馨?“他接通电话,声音不自觉地柔和了几分。
“小林子!你又在图书馆泡到这么晚?“电话那头传来清脆悦耳的声音,背景音里还有锅铲碰撞的叮当声,“我妈做了红烧排骨,非让我叫你来吃饭不可。“
林杨的手指在石头表面摩挲着,嘴角微微上扬。李雨馨是他从小一起长大的邻居,两家只隔着一道围墙。从幼儿园到高中,他们几乎形影不离,直到大学才分开——李雨馨去了医学院,而他选择了东大物理系。
“今天可能不太方便,我还有些研究...“他的目光扫过安静的校园,远处的树影在路灯下摇曳,像是潜伏着什么。
“少来这套!“李雨馨打断他,声音里带着他熟悉的倔强,“你已经推了三次了。我妈说你再不来,她就把给你留的酱菜全送给隔壁王阿姨家的狗。“
林杨轻笑出声。雨馨妈妈做的酱菜是他童年最美好的记忆之一。父母常年忙于科研,他几乎是在李家饭桌上长大的。
“而且...“李雨馨的声音突然低了下来,“我...我有事想跟你商量。“
林杨敏锐地捕捉到她语气中的犹豫。从小到大,只有当真有事时,活泼直率的李雨馨才会这样吞吞吐吐。
“好吧,我半小时后到。“他最终答应道,同时下意识地摸了摸口袋里的石头,确保它安全地待在那里。
挂断电话,林杨深吸一口气。自从三年前父母失踪,他身上就背负了太多秘密。即使是与最亲近的李雨馨一家相处,他也必须时刻警惕,不泄露任何关于石头和那些符号的事。
但今晚,或许他可以暂时放下这些,享受一顿普通的家常饭。哪怕只是几小时也好。
他迈步走向校门,没注意到图书馆二楼的窗户后,一个黑影正注视着他离去的背影,手中的仪器闪烁着微弱的绿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