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7章 市场的反击,寿司之战!
午市套餐推出后,“旬匠·加州”的客流量明显上升。
工作日的中午,店里坐满了上班族和附近的居民,大家都在讨论新推出的套餐。
“这个价格可以接受,而且品质还是很不错。”
“对,比那些连锁寿司店好吃多了。”
外卖订单也开始逐步增长,特别是“旬匠手卷”,已经成为很多年轻人午餐的新宠。
一切看起来都在朝好的方向发展。
然而,一个突如其来的消息,打破了这份平静。
刘成在群里发了一张照片——
对面那家寿司店,挂出了一张大红横幅:“限时三天,所有寿司五折!”
林牧之盯着照片,眉头微微皱起。
对手明显是在故意抢客。
黄子安瞥了一眼:“看来是冲着咱们来的。”
五折活动,利润几乎微乎其微,甚至可能是亏本抢市。
“他们这么搞,短期内肯定会吸引不少人。”林牧之叹了口气。
“要不要跟?”黄子安问。
林牧之摇了摇头:“不行,我们的成本比他们高,不能走低价路线。”
但如果不应对,纽约那边的生意会受影响。
他沉思片刻,突然想到一个办法。
第二天,“旬匠·纽约”发布了一条新公告——
“限时三天,所有寿司免费升级”
• 普通寿司->进口优质食材
• 普通套餐->附赠特制前菜或甜品
• 客单满$50,可获赠特制手卷一份
不降价,但提高性价比,让客人觉得物有所值。
“这样,我们不和他们拼价格战,但客人会更愿意来我们店。”林牧之解释道。
刘成当天汇报,店里的回流客人明显增加。
“还是老顾客多。”刘成笑着说,“他们吃过都知道咱们的品质,哪怕对面五折,也愿意回来。”
价格战不是长久之计,品质才是关键。
就在纽约的竞争暂时稳住后,旧金山这边,又出现了新的问题——
“外卖的寿司有顾客反馈米饭偏硬。”
这是某个美食博主的测评,他的视频下,评论区有人开始讨论:
“我也觉得,手卷的米饭有点干。”
“不过鱼很新鲜,味道不错。”
“是不是因为外卖路上时间太长?”
林牧之看到这些评论,立刻开始测试。
他发现,手卷在刚做好时口感是最好的,但如果放置超过30分钟,米饭的口感会变差。
“该调整外卖的米饭配比了。”他自言自语。
为了保证外卖的口感,他做出两个决定:
1. 调整寿司米的配方,增加微量昆布高汤,让米饭更柔软,即使放一段时间也不会过于干硬。
2. 外卖包装内附送一张“食用建议卡”,提醒顾客尽快食用。
纽约的市场暂时稳住,旧金山的调整也开始见效。
林牧之坐在店里,看着周围忙碌的员工,突然意识到——
这一回,自己终于不像过去那样冲动,而是能冷静地应对每一次挑战。
旧金山的市场逐渐稳定,纽约那边的价格战也慢慢冷却下来,林牧之终于可以稍微松口气。
但商业世界,永远不会让人太过安稳。
这天,黄子安兴冲冲地走进店里,手里拿着一本美食杂志:“你看这个!”
林牧之接过来,只见封面赫然写着——
“旧金山最值得期待的日料新星——Omakase by Hiro!”
“这家店谁开的?”林牧之问。
黄子安摊手:“据说是前‘寿司之神’弟子的作品。”
“寿司之神”是日本寿司界的传奇人物,能在他手下学艺的,都是顶尖寿司师傅。
“看来,这次碰上硬茬了。”林牧之喃喃道。
他打开社交媒体,果然发现大量关于这家店的讨论——
“终于有真正的高端Omakase(厨师发办)寿司店了!”
“听说主厨曾在东京的米其林三星店工作。”
“菜单起价$250,太奢华了吧!”
一个全新的高端对手,进入了旧金山市场。
“他们定价这么高,不一定会抢我们的客人吧?”刘成在群里问。
但林牧之不这么认为。
高端寿司店的出现,意味着整个市场的关注度提高,但同时也会分流掉那些愿意花大价钱吃寿司的客人。
“我们不能再只是‘高端寿司店’的定位了。”林牧之说,“要让客人知道,我们不仅是高端,更是‘值得’。”
经过一番思考,林牧之决定推出一个新策略:
“旬匠·主厨特选”——在保证原有菜单的基础上,每月推出一款限定寿司,采用罕见食材,限量供应。
第一款推出的是——“北海道厚岸生蚝握寿司”(限量每天10份,售价$18/份)。
“这种稀有食材,只用来做特定菜品,不影响整体成本,但能提升客人的体验。”林牧之解释道。
同时,店内的服务也做了升级——
• 引入日式茶道文化,每桌客人入座后都会获赠一杯特调煎茶。
• 主厨与客人互动,讲解寿司的制作过程,增强餐饮体验。
“高端Omakase店可以主打奢华,但我们要主打‘温度’。”
没过几天,“Omakase by Hiro”也推出了一项新活动——
“每月主厨特别菜单——精选日本直送顶级食材”
并在社交媒体上宣布:“让旧金山体验真正的日本Omakase。”
双方的较量,正式开始。
林牧之看着新闻,不禁笑了笑:“这回,真的有得玩了。”
旧金山的餐饮圈子不大,新晋的“Omakase by Hiro”一夜之间成了话题中心。
媒体报道不断,连旧金山的《美食指南》也专门采访了Hiro,标题很直接——
“他会成为旧金山的‘寿司之王’吗?”
黄子安刷着手机,不屑地笑了笑:“一个刚开张的店,就敢叫嚣‘寿司之王’?”
林牧之倒是没那么激动。
他靠在柜台上,看着“旬匠”的客人们,心里有点数。
高端餐饮拼的不只是食材,更是品牌和文化。
——而这一点,Hiro才刚起步。
Hiro的店开业后,预约系统直接爆满,短短一周,座位被订到了两个月后。
但与此同时,一些早期去过的食客开始在社交媒体上讨论:
“食材确实顶级,但氛围有点太拘谨。”
“Hiro师傅很厉害,但服务员好像不太懂日料礼仪?”
“整体感觉有点生硬,没那么轻松。”
林牧之看到这些评论,嘴角微微上扬。
“这说明,我们的机会来了。”
林牧之决定,不和Hiro拼高端,而是用更深的“体验感”拉住客人。
他做了两件事——
1.“旬匠·特别夜”
• 每月举办一次特别活动,由主厨亲自讲解寿司制作。
• 客人可以尝试亲手包手卷,增加互动感。
• 邀请专业清酒师,每款寿司搭配不同的清酒,让客人体验日式餐酒文化。
Hiro的店是“主厨的舞台”,而“旬匠”要变成“客人与主厨的互动空间”。
2.限量私房菜单
• 只对熟客开放,每周推出1-2款限量寿司。
• 不在菜单上,只有熟客才知道,可以增加品牌忠诚度。
• 第一道私房寿司:黑松露海胆手卷(每天限量5份)。
“当你让客人觉得‘这里有独家体验’,他们自然就不会去别的地方。”
第一场“旬匠·特别夜”举办后,社交媒体上涌现大量好评。
“比普通的Omakase更有趣,边吃边学,体验感超棒!”
“主厨很幽默,完全没有压力,反而更能享受寿司。”
“吃过寿司还可以自己动手包手卷,太好玩了。”
更重要的是——
很多去过Hiro的客人,开始转回“旬匠”。
“Hiro的食材更贵,但这里的体验更有温度。”
林牧之看到这些评价,心里有了底。
竞争升级?
但就在“旬匠”逐渐扳回一城时,Hiro的团队也开始行动——
他们在社交媒体上发布了一条新宣传——
“东京名厨客座,限时两周。”
他们请来了一位米其林二星的日本主厨,作为客座料理人,推出限时特别菜单。
两家店的较量,才刚刚开始。
——(第十七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