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三国:开局成了太子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8章 贤才

“他们必定是冲着军需物资而来。从白县至此,路程并不遥远,然而周遭郡县大多已被黄巾军洗劫殆尽,根本无法为文钦的义军提供所需的物资。即便有方法提供,但当那些郡守或县令得知文钦的身份及其当前的艰难处境后,也很难向他们伸出援手。”陈到神色凝重,缓缓而道。

“此言何意?难道郡守和县令会拒绝供给军需物资吗?”刘赟满心困惑,连忙追问。

“倘若文钦是一位尚未崭露头角的英雄,率领义军倒也无妨。地方县令或许还会善待他的义军,将他们留在自己的辖区内。但文钦本就是县令,且白县还遭遇了土匪的抢劫。他未能守住自己的县城,如今又不在本地防守,反而跑去其他县区征战,如此一来,文钦很难逃脱惩罚的厄运。”

听完陈到的解释,刘赟恍然大悟,终于明白了杨阜话语中的深意。“我明白了,杨先生。您说文钦是借机依附于我,指的就是这个意思吧?”

“他们必定先在官道上扎营,企图获取军需物资。随后看到运送军需物资的军队打着晋国的旗帜,便以协助运送军需为借口凑上前去。虽然打着军需的旗号,可一旦遇上军队指挥官或是邺州守将,文钦必定难逃严惩,义军也会遭到冷遇。”杨阜进一步详细解释道。

刘赟听后,心中又生疑惑:“文钦守不住自己该守的郡县,还弃城而逃,若遇到官军或者邺州知府,确实可能面临杀身之祸,这我能理解。可黄巾军还未被彻底剿灭,为何连义勇军都会受到冷遇呢?从官军的角度来看,哪怕是借助义军的力量,也该是求之不得的事情啊。”

正所谓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贤明的统治者从不羞于向臣子请教。刘赟当即向杨阜发问:“文钦受罚尚可理解,可义军为何会被冷遇?毕竟咱们还未将土匪完全剿灭呢。”

“或许,要是他们在裴载被官军打败之前就赶到中郎将军营,还会受到热烈的欢迎。但如今裴载已然溃败逃窜,官军在延南镇压的土匪数量远不及裴载所带领的规模,所以官军对于义军的加入,并不会表现出太高兴的态度。而且中郎将和延南中郎将各自率领数万精锐官军,这些都是守卫洛阳的精锐部队,以及从各地调集而来的强军,装备和训练水平都在咱们晋军之上。骊州太守也会率领数万军队前来,所以中郎将和骊州太守,不会对这五百名连盔甲都不齐全的义勇军的加入感到欣喜。”

听完杨阜这番深刻的剖析,刘赟彻底认清了当前的局势。文钦急需军粮,若是独自前往将军营帐或者邺州太守处,必定性命难保,所以他打算借助晋世子的身份前往将军营。不管怎么说,刘赟身为晋国世子,又带着军粮,将军和州刺史怎会不热烈欢迎?只要刘赟带着文钦和义军出现在将军面前,声称要加入军营,将军们当着刘赟的面,就很难对文钦施以严厉的惩罚。

刘赟将自己的推断向杨阜和陈到一一道出,二人听后,满脸惊讶,说道:“如此看来,文钦当真是运气极佳,若不是世子殿下您,他可难以保住性命啊。”

“若世子殿下不出面,许炎将军就算给他们军需物资,也会让他们赶紧离开。他们最在意的,是得到世子殿下的支持,而非那点军需物资。”

听了他们的话,刘赟感触颇深。自己实在是小觑了这个世界,行事太过掉以轻心,既不知接下来会发生何事,也不识谁是真正的人才。满心骄傲,压根没想到会被人算计利用。想到自己被利用,刘赟既羞愧又震惊,可同时,也不禁对文钦的谋略感到由衷的惊叹。“文钦实在是厉害!一个小小县尉,看到晋国的旗帜和运送物资的军队,就能想出这般巧妙的计策,实在了不起。虽说史书或演义小说里并未记载他,可他确实才华出众。这世上的人才,或许比我想象的还要多得多。”

虽说感觉被文钦利用了,但刘赟并未阻止他带领义军跟随行军。刘赟认定文钦是个极具才华的人,若有机会,真想将他招致晋国麾下。未来五年,天下将发生诸多叛乱,此后便会进入诸侯混战的时代。在此之前,必须招揽尽可能多的人才和士兵。文钦率领的义军在平定黄巾贼后,也该召回晋国定居。毕竟他们都是参与过剿灭黄巾军的实战士兵,往后定能派上大用场。

刘赟还在意一个点,文钦和义军来自白国和白县。他本就有着统领整个邺州,将其纳入囊中的雄心壮志。日后进军白国时,若能以白国人文钦为先锋,带领义兵充当向导,那自然是再好不过的事情了。

就拿《三国演义》里出现的小沛来说,也就是沛国的沛县。在《三国演义》中,小沛作为徐州的城池出现,可实际上沛县是沛国的一个县,更是沛国的行政中心所在。后汉时期,沛县成为沛国的治所,为加以区分,被称作小沛,在《三国演义》里便以小沛城的名字出现。在《三国演义》中,刘备被陶谦派驻小沛,出任徐州刺史后,接纳吕布并将其派驻小沛,使得小沛看似属于徐州。但实际上,小沛是沛国的一个县,隶属于豫州。在真实历史中,陶谦曾将刘备驻扎在沛县,并任用他为豫州牧。从陶谦任命刘备为豫州牧这点来看,足以证明陶谦和刘备都清楚沛县是豫州的一部分。虽说《三国演义》里写曹操任命刘备为豫州牧,可事实上是陶谦所为。

我通过研读《三国演义》这部经典名著得知,沛县隶属于邺州,而非西州,这一事实似乎并不为众人所熟知。由于小沛在《三国演义》的叙述中频繁亮相,我曾一度误以为它是邺州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得知真相后,我不禁感到颇为惊讶。联想到当下黄巾军的肆虐,他们劫掠沛县,而陶谦又派遣刘备驻守沛县,由此可见,整个沛县地区,至少大部分地区,都未能得到豫州刺史的有效防守与妥善治理。一旦军阀混战全面爆发,我们必须迅速采取行动,稳住局势,绝不能让陶谦、刘备等人小觑了我们。

刘赟正筹谋着将文钦及其义军作为先锋部队,向白国进发之时,夕阳已渐渐西沉。距离目的地平野县城已近在咫尺,然而,需运送的军用物资数量庞大,战士们亦是疲惫至极,如此仓促赶路,实属不妥。许炎提议就地扎营,刘赟点头应允。

士兵们纷纷停下马车,支起帐篷,在帐篷旁燃起篝火,挂上水壶,准备烹制晚餐。许炎整日忙于指挥士兵,想必已是疲惫不堪,但他仍旧亲自在营地周围巡视,督促士兵。在他的带领下,士兵们动作迅速,不仅迅速搭建好了营房,还在营地周围筑起了围栏,将此处打造成了一个名副其实的军营,而非简单的过夜之地。

趁着晋军扎营之际,文钦也下令让义军在距离晋军营盘约百米之处扎营。

身为世子,刘赟本可坐视士兵修建军营,不必亲身参与。然而,作为这支军队的指挥官,尽管许炎是实际的指挥者,自己只是名义上的,但他认为,即便无法直接协助,也应以身作则。队长即便不直接参与劳作,只要坚守岗位,也能极大地提振士兵的士气。“倘若我早早钻进已建好的营帐,士兵们会作何感想?”

营房搭建完毕,饭菜也已备好。刘赟将杨阜、陈到、许炎召至营帐之中。许炎实际上是军队的指挥官,刘赟打算好好勉励他一番。

“许将军,您真是辛苦了。”

“能为世子殿下效力,乃是末将的莫大荣幸。”

由于正执行运送军事物资的任务,军营之中并无酒水。刘赟泡了些热茶,亲自为许炎斟满,还承诺一回到晋国,便请他开怀痛饮美酒。

“军营之中无酒,今日便以这杯茶,略表对许将军辛劳的慰问。待您平安完成任务返回晋国,我定当备下温酒与佳肴,好好款待您,许将军可一定要赏脸。”

“殿下如此厚爱,末将此生从未受过如此大恩,这份恩情,末将永生难忘!”

许炎的反应让刘赟颇感意外。他不禁暗自思量,父王和许昌究竟是如何对待下属的?难道平日里都未曾好好犒劳过他们?杨阜、陈到,乃至许炎,只要有人邀请他们一同吃饭喝酒,便仿佛要以命相报。亲自慰问部下、款待饮食,对于一个藩属国的世子而言,竟有如此重大的意义。刘赟骤然降临这个世界,登上世子之位,直至此刻,他才真正体会到自己的地位和身份的重要性。

许炎一脸坚毅,仿佛要对刘赟忠心耿耿到底。杨阜和陈到满面笑容,在刘赟和许炎之间来回张望。在这般融洽的氛围之下,军营里煮出的米饭和蔬菜汤,都显得格外美味可口。

饭后,刘赟又给每人的杯子里斟上茶。众人都略带尴尬地接过。尤其是平日里沉默寡言的许炎,一开始一脸茫然,随后露出感动的神情,开口说道:“我侄儿若是知晓太子殿下如此宽厚仁慈,定会毫不犹豫地侍奉殿下。”

“许将军有侄子?那您侄子如今身在何处,又在做些什么?”

“我老家在白国草县,后来家人搬到了延南,如今我侄子和他的家人都居住在延南。我听说他召集了家中的年轻人和邻近城镇的年轻人,一同保护城镇,抵御盗贼。”

“能保护城镇免遭盗贼侵扰,确实是件了不起的事情。那您侄子叫什么名字?”

“回殿下,他叫许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