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复制的小团队管理法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无威不治”,软硬兼施,树立威信

在与同事相处的过程中,大多数员工会努力维持友好的态度,对同事笑脸相迎,以避免发生冲突。但是,作为管理者,如果也采取这种不得罪人的相处策略,从未在团队中树立自己的威信,那么即使你积累了丰富的工作经验,也难以让团队成员服从。

威信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管理者通过具体的事件和项目一点点在员工心目中树立起来的。


刘帅是一位在图书行业拥有十年工作经验的资深人士,如今已开创了自己的图书公司,实现了从员工到老板的华丽转身。刘帅对工作的热情如同一团烈火,他热切地渴望带领自己的小团队大展拳脚。

公司刚刚成立,刘帅也成为管理者没多久。虽然他现在已经不是员工了,但他还是和之前一样,用员工的心态跟下属打交道,一点老板的架子都没有。大家看起来都很配合他的工作,但是随着小团队开发的项目越来越多,冲突也不可避免地出现了。

公司里有一位高薪聘请的资深员工,名叫张波,他是最早一批涉足图书销售领域的专业人士,积累了丰富的行业经验和大量的人脉资源。刘帅对张波寄予厚望,深信他将成为公司的中流砥柱。

针对下个季度新书的销售计划,刘帅主张应以传统销售渠道为主,同时将新媒体平台作为辅助销售渠道,避免盲目扩张新媒体销售渠道。但张波却坚决不同意刘帅的看法,他认为新媒体平台近年来发展迅速,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多选择,应该全力开发新媒体销售渠道,如果公司不能跳出旧有的销售模式,迟早会被市场淘汰。张波甚至直言不讳地说:“虽然你是老板,但你根本不懂销售,不能与时俱进,我们跟着你,迟早成为‘无业游民’。”

这句话戳中了刘帅的痛处,他不知道该如何回应,场面顿时陷入了尴尬。会议结束后,刘帅彻底认清现实,虽然大家表面上对他客客气气的,但是内心深处并不认可他,更不会服从他的管理。员工们也逐渐发现了刘帅没有威信的事实,很多决策性问题甚至略过刘帅只找张波沟通。


刘帅就是缺乏威信的典型例子,这种情况往往发生在新任管理者身上。威信对于管理者而言是不可或缺的,管理者可以采取软硬兼施的方法,在团队中树立起真正的威信。

1.依靠职权的“硬”方法

职位权力并不绝对属于任何一个具体的个人,它取决于是谁在这个职位上,只要拥有这个职位,就拥有了与之相应的权力,如审批权、决策权、奖惩权等。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员工往往有以下三种心理:一是对归属感的需求心理。在职场中,员工希望自己可以归属于某个团队,并得到团队领导的认可。二是对管理者的服从心理。人们往往会在潜意识里认为管理者不同于普通员工,他们有能力、有才干。这种认知逐渐成为某种社会规范,使得员工对管理者产生服从心理。三是趋利避害心理。管理者通常拥有奖惩权,员工不服从其管理可能会受到惩罚,服从其管理则可能会获得利益。出于趋利避害的心理,员工自然会服从管理者的领导。

所谓“硬”方法,就是管理者发挥职权带来的天然优势,并利用这三种常见的员工心理,快速在员工心中树立自己的威信。

(1)审批权。管理者拥有审批权,可以对员工提交的报告、计划等进行审查和批准,这能让员工对其产生敬畏感。比如,在案例中,当张波找刘帅审批时,刘帅可以对他说:“我现在正忙,一会儿处理。”虽然这样做看上去有点儿摆架子,但对于新上任、没有建立威信的管理者来说很有用,能让一直挑衅你权威的下属意识到你是他的上级。

(2)决策权。决策权可以决定员工的工作内容,同时有权监督、考核员工的完成情况。比如,刘帅公司的员工们,在许多决策性问题上略过刘帅,只与张波进行沟通。那么,刘帅就可以通过让员工提交日报、周报、月报的方法来监督其工作进度。如果员工未按时完成自己交代的任务,且提交的日报、周报、月报不符合要求,就会影响其绩效考核。如此,就能不间断地提醒员工谁才是公司的“老大”。

(3)奖惩权。管理者拥有奖励和处罚员工的权力。如果员工达到管理者的要求,管理者可以给予员工奖励;反之,则给予处罚。比如,刘帅可以宣布:从本月起,通过传统销售渠道实现月度销售业绩超过10万元的员工,将获得2000元的奖励,并且奖励额度会随着业绩的提升而递增。这样就能激发员工支持并执行自己提出的决策。

2.依靠个人实力的“软”方法

单纯靠职位权力树立威信往往容易产生副作用——难以服众。员工只是认可了管理者的身份,才暂时服从管理者,此时就要展示个人实力,用“软”方法来树立威信。

(1)下达指令要明确。管理者在下达指令时,必须确保指令的明确性,并帮助员工迅速了解自己的工作方向,这样管理者在员工心中的地位会随之升高。反之,如果管理者经常改变主意,频繁更改已经下达的指令,这会使员工感到自己的努力被浪费,从而对管理者产生不满和不信任。这种反复无常的行为无疑会损耗管理者的威信。

(2)业务水平过硬。很多时候,员工不服从管理,是因为他们认为“你什么都不懂,凭什么管我”。作为管理者,如果不具备专业知识或技能,不清楚某种技术或业务的细节,至少也要了解整体流程,达到能和员工有话可说的水平。管理者还要具备洞察力,能发现员工在工作过程中的漏洞或不足,同时给出改进建议。当你展现出强大的能力时,员工会对你产生崇拜和信服。

(3)懂得适时藏拙。每个人都并非全知全能的超人,管理者应该意识到自己的局限性,承认自己并非无所不知。当遇到自己不熟悉的问题时,管理者不要夸夸其谈,不懂装懂只会让自己陷入尴尬的境地,被员工质疑,失去威信。此时,不妨给予员工更多的发言机会,认真倾听他们的想法,从中获取更多有价值的信息,进而做出更明智的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