拯救北宋:不过这次是女主角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23章 内情

三日后。

安府门前。

韩公廉提前到来。

有关安慧要去参加宴会之事,安慧的兄长安扶,也得知了。

只可惜官家没说要他去,他自然也就不好跟着一块去。

最后仅仅只是给韩公廉行了一个礼,道:“吾妹便拜托韩太史照料了!”

韩公廉也抱拳,“言重。”

与此同时……

郑州。

郑州其实就在开封的西边,而且十分地近,最多也不过就是一百五十里路。

要是用快马的话,相信半天都不用,就能到达。

只是古人赶路,一般都慢慢走,每天最多也就三四十里,另外还得考虑沿途的住宿问题,这才使得速度要慢很多。

但即便如此,有个两天,这消息怎么也都送到了。

何况……

安府也不是缺马,只是缺马车。

此时的郑州知州府衙后院,家里的仆人也是把张氏的家书,给送到了安焘的手上。

说实话!

一开始安焘是不信的。

可信上的文字,还有从家里出来的熟面孔的仆人,无不告诉着他,这信上所说的内容,应该是真的。

“慧慧真的要去见官家了?”

他这样问仆人。

仆人也是道:“嗯!就在今日。”

“这里边说,慧慧算术高超,让太史局的韩公廉看重,是怎么回事?”

仆人便道:“据说是慧小娘子出了几道题,甚至连太史局那些浸淫算术几十年的人,都给难住,因而受到重视。”

安焘的脑袋上,满满都是问号。

可问题是……

他好像不记得自己家女儿,有这本事?

这本事是从哪里蹦出来的?

当初他离开时,安慧便说了要去见官家。

他不愿意给她写信引荐,好家伙,这才一个多月,两个月不到,她真就自己去找到官家了。

你要问安焘此时此刻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

他只想说,他也不知该作何感想。

这合理吗!

他想要见到官家,那都得花个二十五年,考上科举,然后在仁宗朝嘉祐四年的崇政殿的殿试上,才见到了官家。

而她,才不过区区十七岁,还是仅仅只用了两个月不到的时间,说见就见。

“这是作弊了吧。”

“难道官家也听说我家女儿长相绝美?”

大约已经是五六年前的事了吧,一日民间忽然有传出宫中正在招乳母的消息,那时官家年纪应当也才刚刚十四岁出头而已。

虽说高太后已经尽力地解释了,宫中之所以要招乳母,主要是为了照顾神宗遗留下的几个年幼的小公主。

可当时,有大臣刘安世跟范祖禹却根本不听这解释,一个上奏当时才十四岁的官家,说让官家要自重,另一个则直接上疏高太后,言辞也十分激烈。

当然,此事到底是不是真的,谁也不好说。

甚至……

最近这几年,还传出了,招乳母实则为幌子,主要是高太后以前都盯着官家盯得太严了,而且分派下来照顾官家的,二十余个,全都是上了年纪的宫女。

这谁受得了?

所以,十四岁的官家便自己去宫外找美女,最后,有人还指出,这个乳母,也就是美女,实则就是现如今宫里的刘氏。

只是安焘毕竟也不是什么亲眼见证者,不过可以肯定的是,这有些事,肯定不会空穴来风。

“这是羊入虎口啊~”

安焘脑补了一番,然后叹了一口气。

……

开封府。

内城东南,汴水之阳的宜春苑。

此时……

朝中的重臣们,也已经全部就位。

章惇,李清臣,曾布,蔡卞,蔡京,许将,林希,黄履,另外还有一堆中上层的其他官员作陪。

在一番喝酒喝得正酣后,赵煦便是慢慢地进入到了主题,给在场的众人说道:“你们近些日子,可曾听说东京城出了一名算术很高超的小娘子?”

众人一开始都表现得面面相觑。

不过他们这种面面相觑,骗不了人。

他们绝对或多或少地已经知道了一些。

御史中丞黄履便道:“臣确实风闻有这样的事。而且……臣还曾听闻,数日前,那位小娘子还曾去过太史局。”

赵煦便道:“那御史中丞你有没有什么想说的?”

黄履也不知道官家到底想干嘛,万一说错话,搞不好自己就重蹈安焘的后辙,因此觉得还是回答得保守点比较好,紧接着回道:

“臣以为,官家这样做,这怕是不妥。”

赵煦便又问其他人道:“你们有没有人想说什么的?”

众人皆沉默。

主要是他们根本看不懂官家想要干什么。

甚至,他们可能很多人,尚且还不知道那位小娘子,就是前门下侍郎安焘家的女儿。

只有章惇,对此事倒是略知一二。

因为章惇在宫里宫外都有自己的眼线。

只是毕竟自己是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这样的小事,难道还需要他发言?

而且他也不好发言。

不过说实话。

赵煦自己其实也挺纠结的。

若韩公廉一早就说那是安焘的女儿,那他断然不可能给她任何进宫的机会。

毕竟说是章惇进谗言贬斥的安焘,实际上,也是他这个官家亲自下的命令。

而事情的起因,则是因为一位叫做常安民的谏官,阻碍他祭明堂,在祭祀活动中有言语不当的地方。然后他要贬了这碍事的常安民,可这安焘拼死拼活也要护着对方,正好此时章惇给了他一个由头,说是这两人其相表里。

那正好!那就把这两个人给一锅端了。

实际上,你非要说这两人有什么大罪,那倒也不至于,而且这二人其实也都是为了维护礼法,所以才这样。

但是你是维护礼法了,可我也有我的追求。

这常安民就是完全不懂他的追求,他这才非常地恼怒。

那最后为什么还是在只争礼法,而没什么大罪的情况,还是把安焘这个大宋副相,给贬斥出朝堂?

那就不得不提到了安焘的老毛病,那就是跟章惇不是很对付。

可他身为官家,总不能留下啥事做不了的安焘,把啥事都能做的章惇给贬出去吧?

他还得靠章惇这个支持新法改革的行动派来帮他做事。

至于安焘……

也曾支持过新法,可后面好像又趋于保守了,所谓支持不彻底,那就是彻底不支持。

若把对方还留在朝堂上,一定会跟章惇打起来。

宰相跟副相相互掣肘,那几乎就很难再做成什么事。

最后……

干脆,他便趁机用这事,做一个小小的惩罚,把两人给隔开,也免得到时候再争一个头破血流。

虽说此时的赵煦年纪也并不是很大,也就刚刚十九,连二十都尚且不到,但政治智慧,已经是相当地成熟。

可问题是……

安慧不知道啊!

安慧只会知道,是他这个官家,不分青红皂白,把她爹爹给贬了,还任用章惇这样的奸臣。

现在你又要人家女儿给你做事,甚至还舔着脸大力向群臣推举,韩公廉你可真是做了一件好事。

不过安焘难道就没有一点错了吗?

此时的赵煦,也只能是这样去安慰自己。

其实……

安焘还真挺烦人的。

至于章惇……

你也不能说他一点错都没有,可他好用,能用。

至少在这样一个需要有人做事的时候,章惇就是最适合的人选,即便他有时做事是极端了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