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6章 致师之礼
列阵完毕,战争正式开始。
“殷人阵型混乱,确实如微子启、胶鬲所言,只是由奴隶等构成的乌合之众罢了,所谓‘敌之前后,行阵未定,即陷之。族旗扰乱,人马数动,即陷之’,此战必胜!”
姜子牙大声向姬发汇报道。
虽然给了董璜大军整军的机会,但是姜子牙也不是什么都没有做的,他一直在仔细观察商人军队的情况。
从商人大军混乱的行军之中,姜子牙已经看出了殷商军队的虚实,故而大声向姬发解释,同时也是在提振那些因为看到一眼望不到头的殷商军队而面色犹疑的将士的士气。
“善!有劳尚父了。”
姬发将指挥权交给了姜子牙。
开战之前,姬发与姜子牙等人早就制定好了战略,那就是先让姜子牙带领猛士挑战,然后发挥战车优势,“以大卒驰帝纣师”,直取中军,待殷人中军动摇,即可全军掩杀,取得大胜。
简单粗暴,朴实无华,但却也是最为有效的策略。
这一策略,最重要的就是充分发挥周人军队战车上的优势和利用好殷商奴隶不可能真正为了殷商而战的心理。看似是莽,实际上各方面的因素都统统考虑到了。
在这个时代,战车就是划时代的碾压性武器。
殷商虽然也有战车,但是周人却对战车进行了改进,不仅更加适合操控,而且车轮上还加装了利刃,数百战车齐发,锐不可当。
历史上的姜子牙,更是运用战车的行家。《六韬》之中,对战车的类型、构造、运用要领以及车士的选拔,阐述甚多。
《史记》中则有着“武王使师尚父与百夫致师,以大卒驰帝纣师……武王驰之,纣兵皆崩畔纣”的记载。
致师,就是古代的致师之礼。《周礼·夏官·环人》:“环人,掌致师。”郑玄注:“致师者,致其必战之志。古者将战,先使勇力之士犯敌焉。”
致师就是很多三国演义爱好者所喜欢的阵前挑战,这种阵前挑战其实在三国时代并不盛行,真正盛行的是上古先秦这段时间,晋国与楚国之间爆发邲之战,楚许伯御乐伯,摄叔为右,以致晋师。
楚汉战争,项羽也喜欢阵前挑战。
致师最后的辉煌,似乎是李二凤。《新唐书·尉迟敬德传》:“窦建德营板渚,王命李绩等为伏,亲挟弓,令敬德执矟,略其垒,大呼致师。”
当然了,致师很难成为这种大规模会战的决胜因素,从种种迹象来看,历史上的牧野之战,应该是一场先以气势压倒殷商军队,最终靠着战车突击决战而取胜的战斗。
这场战斗,似乎也让战车作为战场上的王者与衡量国力强弱的标志,一直从西周延续到了七百年后的赵武灵王胡服骑射才算终结。
而在象棋中,“車”更是将辉煌延续了数千年。
“诸君,破贼就在今日。”
姜子牙振臂一挥,带领猛士准备出战致师。
历史上的姜子牙并不文弱,反而是一员猛将,这个时空中,他也的确是一个有谋略、能安民、能治军、善统帅、善驾车、善射箭的六边形猛男。
不仅仅是他,姬发以及他的弟弟们,也都是人均猛男。礼乐射御书数这周六艺可不是说说而已的。
奴隶时代的贵族,首先都是军事贵族!
不过,姜子牙刚要出阵,却有一手持大盾,脸上纹着蛇形纹身的蛮人上前,挡住了姜子牙,请战道:“尚父且慢,吾等远道而来,只为为王前驱,吾愿率巴人勇士上前致师,待吾等战死,大王与尚父再出战也不迟。”
“巴男,军中无戏言。”
姜子牙与姬发对视了一眼,严肃道。
请战之人,正是巴人也是后世板楯蛮的首领,爵位为男。
“吾素闻巴师勇锐,有劳巴男了。”
姬发定调道。
“大王放心!”
巴男用青铜剑拍了拍盾牌,大吼一声。
“吼吼吼~”
巴男麾下的千余巴人纷纷学着巴男的样子,用剑拍着盾牌,大吼着冲向了董璜大军。
在这群人的出阵之后,姬发与姜子牙则命令战车部队做好准备,如果巴人能够取得奇效自然最好,如果不能,也无所谓。
周人真正的决胜底牌就是这些跨时代的战车,周人得到姜子牙以来的多次战争,战车无往不利,未曾一败,姬发和姜子牙都充满了信心。
另一边,董璜看着出阵的蛮子们,也是大笑一声。
“大王圣明,竟然料到了周人会用蛮人来致师!”
费仲第一时间高呼圣明。
为了打赢这场战斗,董璜把自己能想的可能都想了一个遍,并制定了相应的措施,其中就包括有可能出现的巴人致师。
千余巴人唱着歌跳着战舞,一直冲到距离殷商军队之前三百步左右的距离,就要邀战冲锋,却不料殷商军队突然整齐的发出了惊天的怒吼。
“杀!杀!杀!”
三十万人齐声高喊,声震九霄,不仅轻松压制了巴人的声音,更是让后方周人军阵出现了震颤,个别战马都受了惊。
周人联军中的仆从军,更是人人色变。
“殷人竟然还有这种气势?”
姬发的三弟姬鲜,也就是历史上“三监之乱”中的管叔鲜惊道。
这样的气势,可不像是不能打的样子啊。
“虚张声势罢了。”
姜子牙大笑一声。
“一群只会喊两声的奴隶罢了。”
反应仅仅比姜子牙慢了一点儿的姬发同样镇定自若的大笑道。
看到这两个主心骨镇定自若,周人联军多少也镇定了下来。
但他们不安的一幕,却早就被姬发和姜子牙看在眼里。
姬发和姜子牙很清楚,这些人并不可靠。
令他们欣慰的是,这些年他们苦心孤诣训练出来的,随他们征战无数次的三百乘战车部队和三千甲士虎贲,脸色都没有什么变化。
这,就是他们最大的底气。
另一边。
用齐声杀气镇过了巴人的歌舞喊杀的殷商军队,士气还算不错,并更没有出现史书中前师倒戈的情况。
对于好不容易争取来的改变命运成为贵族的机会,这些奴隶很珍惜!
就连战死了,家人都能够免除奴役,自己也能够以平民身份下葬,死后不再为奴,那他们还畏惧什么?
至少,在直面战车的恐怖之前,他们是充满了斗志的。
曾经想要让董璜陪葬的断发文身的奴隶,此刻更是面露不屑,带着一众奴隶跃跃欲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