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志愿填报指南:看就业、挑大学、选专业(2025年版)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前言
PREFACE

《高考志愿填报指南:看就业、挑大学、选专业》(2010年版~2024年版)一书自从与广大读者见面后,已经有十余年了,由于其知识性、专业性和易接受性,在考生和家长中引起了很大反响,拥有良好的口碑。

十多年来,笔者以专家身份多次受邀参加了高考志愿填报的相关活动,如大型高考志愿填报咨询会、志愿填报技巧网络讲座以及华南师范大学招生开放日等,有相当多的时间直接与考生和家长面对面交流,对他们在短短几天的志愿填报期间最关心的问题和最迫切需要了解、甄别的信息进行了解答和释疑,对如何最终确定志愿填报进行了有效指导。其间深切体会到,为时间和精力有限的考生与家长们提供一部快速易懂、抓住要害的志愿填报指导书的紧迫性和必要性。与此同时,笔者也意识到,部分学生和家长由于没有充分认识到高考志愿填报的复杂性和艰巨性,没有做好准备,导致志愿填报失利,对考生个人和家庭带来负面影响。因此,我们在第一章专门强调了高考志愿填报的重要性,希望能借此引起更多学生及家长的重视,尽早学习、尽早规划,从而可以在短暂的志愿填报时间内运筹帷幄、稳操胜券。

高考志愿填报具有很强的时效性,我们每年都会依据国家政策作出相应的调整。自2023年8月至2024年8月,高考政策有以下新动向:

①2024年第四批七省份高考综合改革落地,高考综合改革收尾。

②高校数量稳步增长,职业大学快速发展。

③新增24个本科专业,工科类专业占比过半。

④高校专业调整力度加大,专业点撤销力度空前。

⑤艺术类、体育类招考新政策正式实施。

⑥调整完善助学贷款政策。

以上内容,本书在第一章作了具体介绍或分析(高校学费详见本书姊妹篇《高考志愿填报指南:高校简介及录取分数线速查》(2025年版))。第一章的问答部分,还针对读者的意见和建议作了相应的增删和修改。

针对第③条新动向,在第二章“本科专业解读与选择参考”中添加了全部新增专业,并对其作了简单介绍。

《高考志愿填报指南:看就业、挑大学、选专业》(2025年版)在第三章“普通本科院校介绍”中,增补了各院校新增的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并对由此带来的高校排名的变化作了更新。动态的排名也是对高校办学水平的一个参考[本书的姊妹篇《高考志愿填报指南:高校简介及录取分数线速查》(2025年版),也基本按照此排名顺序排列高校,一方面使这两本书形成关联,另一方面也方便读者使用,从而对高校形成更全面的认识]。

在本书第二章“本科专业解读与选择参考”里的各个专业类名称后增加了该专业的选科要求,以同时满足高中生选科及志愿填报的需求。需要特别指明的是,该选科要求依据的是教育部《普通高校本科招生专业选考科目要求指引(通用版)》,但是各高校具体要求会有所不同,读者可以进一步参考各高校在各省(市、自治区)的招生计划和选科要求,以做出最终选择。

此外,还对第五章及附录重新进行了梳理和修订,并对一些内容作了适当删减。

针对部分读者来信,我们对书稿内容进行了修订与更新。在此,特别要感谢的是上海读者高乃援老师,他对本书的中肯评价与耐心细致的帮助令人感动。高老师在来信中写道:“陈红雨先生编著的《高考志愿填报指南:看就业、挑大学、选专业》是一本相当不错的书,和同类性质的书籍比较起来,它有两个显著的优点。其一是全面。人尽皆知,填报高考志愿主要涉及三个方面:学校志愿、专业志愿和地区志愿。陈红雨先生的这本书,对这三个方面阐述得极其全面,尤其是院校介绍部分,他把各大学的地理分布都一一列出,非常便于查找。其二是直观。考生选好专业后,可以直接查到此专业谁家最好,就业形势怎样等。当然还可以举出一些别的优点,只提这两点‘就够了’。我在赞美此书编辑的独具匠心之余,也发现该书也有美中不足之处……”正是由于有像高乃援老师这样热情专业又认真负责的读者为本书提出建议,才使得2025年版的《高考志愿填报指南:看就业、挑大学、选专业》更科学、更合理、更有可读性与参考价值。在此,向全国广大的读者表示衷心的感谢!欢迎大家继续为本书的完善进行批评指正。感谢化学工业出版社的领导和本书的责任编辑对本书再版的重视与支持。

笔者当初写本书是有缘由的。多年以前,周围许多面临高考的考生及其家长经常反映,他们急需一本能较全面指导高中毕业生选择大学和专业的好书,化学工业出版社相关编辑亦希望有一位经历丰富且对高校及专业非常了解的人士来完成该书的编写工作。笔者之所以可以胜任本书的写作,是因为笔者曾走访过国内绝大多数重点大学,曾经访问过美国、加拿大等六国的30多所大学,读的是工科,在企业工作过并长期接触工业界,之后进入了以文科擅长的华南师范大学,并担任以化学、环境科学、材料化学、新能源材料与器件等理工科专业为主的化学与环境学院院长。此外,促成笔者完成该书的动力还来源于以下几个方面。

①每年高考来临或结束,考生家长通过各种关系委托亲朋好友来打听高考招生“开后门”的途径,不少家长认为只要打点关系就可以进入理想的大学(或专业),致使每年上当受骗的人不少。其实现在在“阳光招生”政策下,是无“后门”可开的。高考分数可以说是进入理想大学与专业的唯一敲门砖。高考制度是我国目前最严肃、最公正的选拔制度。所以,我要写此书,让家长与考生把精力放在填报志愿上,放在选择大学与专业上,而不是去想办法“开后门”。

②学校是成长的小环境,而大学的所在地是成长的大环境。当地的经济状况密切影响着所处的高校,不仅影响学生的教育,而且影响学生的就业。知名机构调查显示:大学所处地域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力已经超过专业本身的影响力。所以,笔者决心要把地域这个概念在书中强化,要把大学所在地理位置告诉考生和家长。

③在笔者曾经的项目合作过程中,一位自动化专业毕业的朋友非常热心地向笔者讨教化学工艺方面的问题,笔者发现他很有这方面的天赋,问他为什么不学化学或化工,他的回答让笔者非常惋惜:他本来报了某大学的化学工艺专业,结果他父亲想方设法,强行把冷门专业“化学工艺”改为热门专业“自动化”。结果他学得很痛苦,毕业后再也不想从事该专业,到处找工作打杂。

笔者作为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委员,发现某年有约10%的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因难以通过专业考试得不到学士学位,其原因在于,他们中的多数在当年高考填报志愿时选择了不适合自己特长和兴趣的“热门”专业——计算机专业。

另有不少学生又走入另一个极端,笔者发现在某年的自考考生中,绝大部分人选择了“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以致“物理专业”“化学专业”只有10人毕业,而“人力资源管理”约800人毕业。

所以,写此书告诉家长和考生,选择专业要正确对待“冷门”和“热门”,既要考虑考生的天赋与爱好,也要考虑国家和社会的需求。

④我在美国和加拿大发现到处都能找到各种各样的“training”学校,类似于我国的高职院校和中职学校。笔者发现我国不少企业缺乏具有技能的操作人员,并不缺有本科学历的大学生。目前的状况是,企业需要的人才找不到,而本科大学生分配不出去。近年来实际就业情况体现了社会的需求,研究生的就业率远远低于本科生的就业率,本科生的就业率又远低于高职高专生的就业率。我们从崇尚“学而优则仕”走进了一个怪圈,一个影响国家和社会人才结构的怪圈。可喜的是,近年高职高专的招生状况已大有改观,高职院校招生规模迅猛增长,高职院校数量超过普通本科院校。我们应该鼓励高中生,让他们满怀信心去选择国家和社会需要的高职高专就读。因此,笔者要对高职高专院校及专业做全面介绍,可以认为,本书是第一本全面介绍高职高专招生内容的图书(2019年国家大力推广职业教育,连续出台一系列强有力优惠政策,《政府工作报告》中更是提出2019年高职院校扩招100万,力度空前,由此也可看出本书的前瞻性)。

本书涉及的信息量巨大而复杂,如何选择心仪的高校和专业呢?除了本书第一章介绍的方法之外,还应该了解一所大学的办学历史。实际上,新中国高校的历史应从1952年高校大调整开始,本书附录可以查到(见附录一),其他院校的历史也主要受这个时期的影响。如果一所高校敢讲自1952年以前的历史,那肯定是“硬”历史。另一个观察的角度是,追溯高校的校名更改情况,改名前的高校都是某个行业的高级人才培训机构,其校名更能够体现出行业特色和专业优势。真正的名牌大学应该只是由名牌大学老校区的那些专业组成。

如何对一所大学的专业做判断呢?无论本科院校还是高职高专院校,它的专业及所在专业的学科必须得到全国同行的公认,得到教育部等正规部门的认可及社会权威专业排名机构的认可。本科院校的专业,主要看是否为全国顶尖专业、国家特色专业,是否为国家重点学科、是否具有一级或二级博士点。如果一所普通大学的某个专业达到以上条件,也值得选择。高职高专院校,应该优选国家级重点建设示范院校、国家实训基地的学校,优选具有国家级教学改革试点专业、国家精品专业的学校。此外,大多数公办高职院校早在计划经济时代就已经为某个行业或中大型企业培养人才,具有行业优势和就业优势,也可以作为参考标准。

值得注意的是,一定要紧扣专业来理解所推荐的高校。优势高校不是什么专业都有优势,只是在某些专业甚至某个专业表现出优势;高校的特色不是所有专业都在全国有特色,只是某些专业或某个专业表现出特色。所以,对于本科专业,依据教育部第四次学科评估的结果,只选择了拥有全国专业排名前2%的或者前2名的高校作为全国顶尖高校。

专业前景及就业状况是本书的重点和主线。近年来,笔者发现许多考生和家长越来越理性地看重大学毕业后的就业,专业的就业能力已经成为考生和家长关注的焦点。本书对本科及高职高专的每一个专业都进行了就业前景方面的介绍,可以按照专业目录编号很快查到相关信息。

本书在信息搜集及整理过程中,得到了赵瑞瑞、唐莉萍、卢东亮、胡玉燕、叶其辉、李瑞珍、邱婵珍、罗绮雯、杨春梅、陈妹琼、郭文显、陈奕曼等几届研究生的大力帮助,他们付出了辛勤的劳动。由于本人和其他老师工作繁忙,无暇继续对本书进行更新,所以今年的新版继续委托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的吴梅俏老师全权负责,对本书做了全面细致的梳理和修订,在此一并感谢!由于涉及的信息量巨大,不足之处敬请谅解,欢迎读者批评指正。

今天完成书稿,也是笔者值得纪念的日子。40年前的今天正好是笔者无比兴奋地挑着行李到北京科技大学(原北京钢铁学院)报到的那天。笔者当年的高考总分是刚刚踩到湖南的重点线。笔者依靠自己的判断填报了北京钢铁学院的冷门专业——金属腐蚀与防护专业,结果一举中标。由于笔者选择了心仪的大学和比较适合自己的专业,又挑了个全国读大学最好的地方——北京,所以笔者大学时代心情舒畅,大学四年一直是这个专业的第一名。这缘于笔者正确地选择了大学,正确地选择了专业,也正确地选择了地域。高考志愿的三个正确让笔者受益一生。希望每位阅读本书的考生,都会像笔者这样幸运,并预祝你们成功实现考取自己心仪大学与专业的理想目标!

编者

2024年10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