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度:揭秘思维的困局与破局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一节 “玻璃心”式悲剧引发的深思

在湖南娄底某学校曾发生过这样一起悲剧。就读于该校六年级的一名学生,在上课时间突然冲出教室,从教学楼四楼跳下,经抢救无效身亡。根据教室内的监控以及警方通报,这是一名六年级学生,马上就要小学毕业,班里下午要举行毕业典礼。由于该学生是主持人,所以前一天下午他和另外几名学生私下决定将教室布置成方便召开毕业典礼的“回”字形座位。按学校要求,上午应该正常上课,当上课老师看到教室里的“回”字形座位时,为了方便上课就要求将座位调整为正常上课的状态。于是几名同学开始搬桌子,但是该同学坐在过道上拒绝搬动桌子,旁边的同学对他进行了劝说和安抚。不久,老师开始上课,可谁都没有想到,这名学生突然站起来冲出了教室,从四楼翻过栏杆一跃而下。

无独有偶,在南通市海门区某小学也发生了一起坠亡事件。据孩子的家长称孩子是跳楼身亡的,事发当天,孩子像往常一样上学,并没有什么想不开的事,也没有和家人发生过什么矛盾,到了学校却突然跳楼了,原因是老师布置的作业没有完成,被老师批评之后一时半会儿想不开就跳楼自杀了。

虽然这样的事件是个例,属于偶发性事件,但我们也不得不承认现代社会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问题已经越来越频发,成为一个社会问题。这些悲剧的酿成让人非常痛心,人们对这类事件的看法也众说纷纭,有人说现在孩子的心理素质和抗压能力太差,有人说老师的处理方式是导致悲剧发生的重要原因,也有人说家庭教育的缺陷才是引发这些悲剧的根源。

现在的老师大都受过专业的教育,相信老师是绝不希望这样的事件发生的,也相信绝大部分老师都具有起码的职业道德。然而现实中的情况,却让很多老师无可奈何,有些学生说不得、骂不得,对于老师来说真的是个难题。当然我们不能否认有极少数老师比较墨守成规,不懂得灵活应变。但深层次的原因真的仅仅是老师吗?

通过以上这些事件我们不难发现,现在的很多孩子脆弱了、敏感了、自以为是了、虚荣心强了、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了,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重视和深入思考。现在的有些孩子到底是怎么了?为什么总是以为自己是对的?为什么遇到一点点挫折就会产生极端行为?为什么听不得别人半点不同的声音?为什么如此“玻璃心”?

从家庭角度来看,很多孩子都是独生子女,全家几代人围着孩子转,孩子成为家庭的绝对核心,对孩子的爱可谓是没有边际。孩子得到无尽的呵护和关爱,受不了半点委屈,成了温室中的花朵。而人类生活在自然环境中就有其自然属性,自然属性是什么?是竞争,是优胜劣汰。家庭教育如果违背人类社会的自然属性,必定要被社会反噬,孩子早晚要面对社会竞争,而长在这样土壤中的孩子如何竞争?如何适应社会?不得不说家庭是培养孩子人生观的最原始土壤。

从社会角度来看,现在很多人都在宣扬鼓励式教育、赞美式教育,而不要进行惩罚式教育、打骂式教育。我们不能否认鼓励式教育、赞美式教育的合理性,但我们也不得不深思,孤立的教育方式不管是赞美还是鼓励是否就能覆盖整个家庭教育?孩子犯错误了怎么办?孩子自以为是怎么办?孩子自私怎么办?孩子缺乏竞争的意愿和信心怎么办?……很多问题仅仅靠鼓励或者赞美是解决不了的。

“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这是数百年流传下来我们都非常熟悉和认可的教育理念。从字面上理解应该是:仅仅是供养儿女吃穿,而不能好好教育,是一个父亲的过错;只是教育,但不严格要求,就是做老师的懒惰了。这是比较传统的解释,“父”解释为父亲,但在当今社会更应该理解为家长而不是特指父亲一人。这里就凸显了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性。

孩子的行为是如何产生的?行为体现了内心所想,是受思维方式支配的。再进行深一步的思考,孩子的思维方式又是如何形成的?无非是先天因素和后天因素,后天因素则主要指环境因素,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而影响孩子思维模式发展最重要的社会环境无疑就是家庭和学校,因此家长和老师的启蒙就成了重中之重。由此看来,家长和老师作为教育者,其思维方式是孩子思想发展的导向,对孩子的成长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