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旅融合的一种观察
截至今天,应该说,随着本轮国务院机构改革中文化部和国家旅游局的整合,文旅融合发展不仅在理念上和产业上实现了更加全面和彻底的推进,而且在国家宏观战略和政策制定以及管理机构设计上,也进入了全新的发展阶段。
本次的机构改革不仅体现了对文化产业属性和旅游事业属性的充分重视,也从文旅融合发展的角度为文化和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想象空间和可能性。这与其说是一次机构改革驱动的文旅改革,不如说是文旅新时代背景下管理机构的适应性战略调整,不仅有现实的重要性,也有充分的可行性。
从后续的一系列反应来看,文旅融合在地方层面,在一些具体的文化场所和旅游项目上,产生的影响可能更加直接和激烈。文化资源的旅游化创新和传统旅游景区的文化性创新,甚至一些非文旅空间和场景,都开始了文旅化的空间改造和场景营造。围绕文旅融合,各地不仅达成了共识,而且已经开始了前所未有的实践。
对于文旅行业的从业者而言,文旅融合发展将是影响未来十年中国旅游产业发展的最大变量之一,对此应当充分重视,准确认知,并积极赢取这一时代性和历史性的转型红利。
从时代变革和国家治理角度来看,中国已经到了进一步提升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的新的历史时期。考虑到旅游已经成为大众休闲方式的普遍选择,应该充分重视和发挥旅游在文化传播和传承过程中独特的流量价值和场景价值,经由旅游创意化、体验化、产品化地推进文化的传播,促进中国文化事业的发展。
另外,旅游消费越来越普遍,旅游的公共治理、社会价值和文化输出等属性越来越凸显,这时候就需要从国家整体的文化发展、时代价值观建设乃至意识形态建设等层面,重新发现与思考旅游事业和旅游产业的发展,确保在主流文化和主流价值观方向上推进旅游事业的建设和发展。
在此背景下推进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需要将多年来在旅游营销领域积累的工具、经验、方法等,创造性地嫁接到文化传播中去。让文化走进人们的生活,让中华传统文化和新时代主流文化通过旅游场景和旅游平台实现更广泛更有效的传播;在发展旅游产业的过程中,要更加注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红色文化、新时代主流文化的融入,避免旅游开发中出现历史虚无主义泛滥、过度戏说甚至虚假叙事的问题,这也是确保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所在。
从产业转型的角度看,文化产业的发展越来越体现为文创化和旅游化,而且,考虑到旅游的场景和流量价值,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也越来越离不开旅游化的变现渠道,所以,旅游已经成为文化产业发展的根本驱动力之一。通过旅游产业的发展全面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成为必然选择;而随着旅游消费需求的多元化,无论是休闲度假还是游学康养等,给传统旅游景区赋予文化内容,或者立足于文化资源进行旅游产业开发,成为必然选择,旅游的文化导入是旅游产业品质化发展的必然选择。
基于此,文化和旅游的融合发展,就需要进一步立足于旅游消费的价值变现逻辑和规律,针对文化产业进行供给侧的结构性改革创新,丰富和优化文化产品的创意设计,更大程度上激活中国大地上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让文化遗产走进人的生活,让文化可变现,让文化可体验;而对于旅游产业的转型发展而言,要全面纳入对文化资源的统筹考虑,通过文化导入全面拓展和提升既有的旅游消费空间和体验。

文旅融合下广东会同村的风貌
文旅融合,时代变革。从文化事业到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从旅游产业到旅游事业与旅游产业,这是从国家现代治理体系构建的角度来看本轮文化和旅游融合的重要逻辑之一,也将是接下来统领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实践的最重要的逻辑之一。基于文化和旅游的发展现实而言,在继续加强文化事业发展的同时,应尽快补齐文化产业发展的短板,而在这一过程中,文化的旅游化将是重要的路径和模式依托;在继续加强旅游产业发展的同时,要尽快补齐旅游事业发展的短板,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时代主流文化全面纳入旅游产业发展中来,并从社会治理、文化输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等方面,更多元化地思考新时代的旅游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