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和合文化的当代价值开发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一 当前思想政治教育的机遇和挑战

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1]。经过改革开放40余年的发展,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总体上显著提高,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在世界主要国家中名列前茅,国内生产总值从54万亿元增长到80万亿元,经济总量稳居世界第二位,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30%[2]。货物进出口和服务贸易总额均居世界第二位,对外投资和利用外资分别居世界第二、第三位,制造业增加值连续7年居世界第一位,基础设施建设部分领域遥遥领先,高铁运营总里程、高速公路总里程和港口吞吐量均居世界第一位,220多种主要工农业产品生产能力稳居世界第一位。这说明,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以来的“落后的社会生产”已经发生了新的阶段性变化。全面深化改革取得重大突破,改革呈现全面发力、多点突破、纵深推进的崭新局面,形成披荆斩棘、激流勇进的强劲势头[3]。我国人民生活水平不断迈上新台阶,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居民受教育程度不断提高,居民健康状况显著改善,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加强烈,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生活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更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这说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层次更高、内容范围更广,体现了阶段性的新特征。

解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迫切需要思想政治教育者发挥教育引导和动员协调功能,要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基本国情,牢牢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牢牢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要在继续推动发展的基础上,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大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更好满足人民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日益增长的需要,更好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

国际上,进入21世纪以来,世界格局正处在一个加快演变的历史性进程中。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国际力量对比正在发生前所未有的积极变化,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深入发展。同时,世界面临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突出,人类依然面临许多共同挑战,推进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依然任重而道远。随着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不断发展以及中国对外开放的进一步扩大,西方资本主义加大了对中国实施西化、分化的力度,各种不同文化和价值观的激荡更加剧烈,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尖锐复杂,对本土文化造成了强烈的冲击。

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新时代的必然要求和历史任务,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实现这些宏伟目标,必然要求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不断创造美好生活、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必然要求全体中华儿女勠力同心,凝聚起共筑中国梦的力量。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很强的现实性、综合性、理论性和应用性,与社会实践发展和理论发展,以及人们思想、行为的发展变化有着紧密的联系,新时代如何正确应对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坚定人们的社会主义信念,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成为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严峻考验。思想政治教育迫切需要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资源,进一步统一思想、凝聚力量,在新的起点上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

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根本价值即为实现党的奋斗目标服务,因此服从和服务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是当前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任务;积极应对新时代所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培育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是当前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目标。

新时代,多元文化和价值观的冲突与碰撞给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严峻挑战。这种挑战首先表现为对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定位的困难。传统文化强调社会本位、精神价值、道德理想,因而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定位是为社会政治服务、为统治阶级服务,个人的道德理想就是做一个道德高尚的君子。但当前社会受多元社会文化的影响,人们的主体意识不断被激发出来,人们的价值观逐渐从传统价值、他人导向、集体取向向现代价值、自我导向、个人取向转变,人们对现实利益的考量和追求更加凸显,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必然要做出相应的调整,但由于变化的不确定性,在实践中思想政治教育目标陷入泛政治化和去政治化、个人本位和社会本位、超越性和庸俗化的摇摆和二难选择中。

其次表现为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建构的困境。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是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具体化,由于目标定位的摇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也处于不断调整之中,稳定性和连续性不够,部分道德传统随着社会变迁而断裂,一些新兴的伦理道德规范尚待健全。

再次表现为思想政治教育灌输方法受到挑战。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是灌输,我国传统思想政治教育长期以来主要采用灌输方法,但是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和社会多元文化的影响,人们的主体意识不断增强,传统的以灌输为主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适应新形势的方法仍在不断探索之中。

最后表现为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建设的困境。环境对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影响,力求二者的影响一致是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建设的重要目标。但当前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中存在的负面现象部分消解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导致了实效性大大降低,影响了思想政治教育和谐发展。

文化属性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属性: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对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确立具有指导作用,文化的内容是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重要来源,文化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文化能为思想政治教育营造相应的环境。中华和合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关于人与自身和合、人与社会和合、人与自然和合的矛盾和解的理念和方法,它产生于中华民族不断变化的历史文化和政治生活实践中,对当前思想政治教育发展具有重要启示。毛泽东同志说:“今天的中国是历史的中国的一个发展;我们是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主义者,我们不应当割断历史。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我们应当给以总结,承继这一份珍贵的遗产。”[4]

当前思想政治教育在目标确立、内容建构、方法选择等各个方面都迫切需要从中华和合文化中汲取合理的养分,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因此,深入挖掘和积极借鉴中华和合文化的和合理念、内容和方法是当前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客观需要。本书在对时代特点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思想政治教育应积极吸收和借鉴中华和合文化的合理思想和方法,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在对中华和合文化概念进行解读的基础上,从中华和合文化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逻辑角度进行了分析,继而从实践维度探讨了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创新、目标确立、内容建构、方法选择、环境建设等,以期对中华和合文化现代转化和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提供一些借鉴和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