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4章 积极养育:提升父母心理灵活性
在家庭教育中,一些父母存在对孩子生而不养、养而不教、教而不当、教而无方等现象,具体表现为重智轻德、重知轻能、唯分数第一、缺乏对孩子的心理关爱、忽视孩子的存在感、过度担心孩子未来等各种问题。深入分析不难发现,这些现象和问题背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父母持有功利化和短视化教育观的,有父母缺乏科学家庭教育素养的,有父母自身家庭教育理念错误的,有父母家庭教养方式不当的,有父母与孩子亲子关系不和的,有父母教育方法无效的,有父母对孩子进行心理控制的,等等。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因,就是在面对孩子以及孩子成长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时,很多父母存在心理僵化的现象。这里所说的心理僵化,是指父母在狭隘“功利化”教育观的影响下心态消极和悲观,脱离当下,缺乏明确的教育目标,偏离正确的教育方向,过度担心孩子的未来,放大孩子身上的缺点和不足,看不到孩子当下真实的样子,看不到孩子心理成长需求,缺乏积极有效的教育方法,在家庭教育中出现冲动和盲动的心理不灵活现象。
具体来说,父母心理僵化的主要表现有两个方面:一是父母不行动,包括不承担家庭教育的责任、不学习家庭教育的科学知识、不反思自身错误的教养方式、不总结家庭教育的经验、自我成长不积极、不积极改变教育观念和方式;二是父母盲目行动和冲动,包括在日益内卷的竞争环境下的功利化教育观、消极的教育心态、过度焦虑、压力过大,以及没有在科学家庭教育理念的指导下,采用错误的教育方式、方法,自己想当然地、主观地、随心所欲地教育孩子,自己既不知道应该如何正确教育孩子,也不知道应该把孩子培养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更不清楚应该培养孩子具备什么样的积极品质,由此导致在家庭教育中出现教育不足和过度教育两种极端教育问题。
心理学研究表明,心理僵化使父母容易忽视家庭教育对孩子全面健康成长的促进功能,以及产生急功近利的消极心态,导致他们采用溺爱、忽视、专制、说教、心理控制、打骂、简单粗暴等错误方式养育孩子,从而破坏良好的亲子关系,缺乏亲子联结,不利于孩子的心理成长、学业成长和幸福成长,进而会对家庭教育效果产生不良的影响。
化解父母在家庭教育中心理僵化的有效方法是提升他们的心理灵活性。心理灵活性是指一种活在当下,放下思虑,不去控制和回避不想要的感觉和想法,与周围现实世界保持联结,以觉察、开放和积极的心态接纳自己的思想和感受,以积极行动做有价值、有意义、充实和丰富事情的能力。
父母心理灵活性越高,越能接触和接受当下实际情况,越能减少负性认知和不良情绪对教育的影响,越能看见和接纳孩子的一切,越能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从而越能提高家庭教育的效果。可见,提升父母在养育孩子过程中的心理灵活性,有助于促进孩子全面健康成长。
基于心理学的研究,我们可以从以下六个方面来提升父母心理灵活性。
一是父母要有明确的家庭教育方向。家庭教育不是跑300米,也不是跑3000米,而是人生的马拉松,父母教育孩子不仅要看眼前,而且要面向未来,具有长远眼光,以未来为导向来培养孩子。父母要明确家庭教育的任务是立德树人,要知道应该培养孩子具备哪些优秀的品质,要通过积极养育提升孩子的道德品质、心理健康、身体素质、文化素养,养成良好行为习惯,从而使孩子健康、快乐、幸福地成长。
二是父母要关注和接纳孩子当下真实的样子。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需要不断地学习、尝试和挑战,他们需要有存在感,需要父母的关注和接纳:关注他们的成长和进步,看见他们的努力和付出,接纳他们当下真实的样子,从而接纳自己的问题和不足。因为问题背后孕育着价值和功能,问题是成长的契机,问题考验父母的教育智慧、教育水平和教育能力,解决问题能够不断提升父母心理的灵活性。
三是父母不要被头脑中消极的想法所控制。在家庭教育中,一些父母在面对孩子的缺点和问题时,不是思考如何分析问题的成因和积极应对问题,而是放大孩子的问题,进行悲观地解释和消极地看待,认为孩子一无是处和无可救药,什么事情都做不好,同时也会认为自己教育不好孩子,他们不但有这种想法,而且把这些想法当真,导致心态消极和情绪焦虑。建议父母要学会审视自己头脑中这些消极的想法,与这些想法保持距离,想法仅仅是想法而已,它们并不代表事实,不要把这些想法当真,消除这些想法对自己的控制,从而可以提升自身的心理灵活性。
四是父母不要过分担心孩子的未来。一些父母在“分数第一”片面教育观的影响下,把成绩视为家庭教育的唯一,认为成绩决定孩子的一生,因为孩子目前暂时成绩不理想,而过分担心孩子的未来和发展,担心孩子学业失败、考不上理想的学校、找不到好的工作。由于这些父母仅仅秉持担忧、焦虑、输不起等心态,他们把握不了当下孩子的状况,看不到周围现实世界真实的样子,以至于无法真正投入积极的家庭教育行动中。
五是父母要进行不断的自我觉察和反思。心理灵活性高的父母会经常进行自我觉察和反思,觉察到自己存在错误的教育理念、消极的教育心态、不当的教育方式、急躁的情绪、不良的亲子关系、无效的亲子沟通等,并能够及时积极调整和改变,调整好心态、管理好情绪和采取有效的行动,改变对孩子的专制、溺爱、忽视和心理控制等错误的教育方式,进而达到建立积极亲子关系并取得良好家庭教育效果的目的。
六是父母要有积极的行动和改变。在家庭教育中,最优秀的父母能在正确教育理念的指导下积极行动和改变,包括积极学习、积极反思、积极总结、积极完善、积极陪伴孩子共同成长。我们主张父母从自我开始,通过自身积极的学习行动,掌握科学的家庭教育理念和有效的教育方法,成为新时期积极的父母。同时,我们也特别主张“上所行下所效”的教育理念,强调父母身教重于言教,讲千遍道理不如行动一次,重视父母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榜样示范作用。
具有心理灵活性的父母,是具有积极家庭养育观念、有明确的家庭教育方向和积极的价值取向、关注和接纳孩子当下真实的样子、不被头脑中的消极想法所控制、与现实世界保持密切的联系、不过度担心孩子的未来,经常进行自我觉察和反思、投入积极有效教育行动的父母。心理灵活性高的父母,能够培养出心理灵活性高的孩子,能够取得良好的家庭教育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