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百村调研·骆驼湾村卷:一个太行山贫困农村的脱贫之路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二节 阜平县的贫困现状

一 阜平县县情

阜平县,隶属河北省保定市,东与曲阳、唐县交界,东北与涞源为邻,西与山西省五台县相接,西北与山西省繁峙县相邻,南与行唐县、灵寿县毗连,北与山西省灵丘县交接。全县面积2496平方公里,辖6镇7乡1个社管会、209个行政村、1208个自然村。

阜平为全山区县,属太行山山系,境内地形复杂,属暖温带半湿润地区,气候为北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阜平森林覆盖率达41.07%,植被覆盖率达80.8%,被誉为深山老峪“香格里拉”。阜平县全县土地总面积249396.95公顷,其中耕地14562.39公顷,占5.84%;园地2294.75公顷,占0.92%;林地46442.34公顷,占18.62%;草地19055.10公顷,占7.64%;城镇村及工矿用地5646.9公顷,占2.26%;交通用地1824.93公顷,占0.73%;水域6001.39公顷,占2.40%;其他土地153569.15公顷,占61.58%。[1]耕地和居民点用地集中分布在山谷盆地区,林、园及未利用土地主要分布在山区。

二 阜平县情特点

阜平县情的特点是老区、山区、贫困地区“三区合一”。

一是太行深山区。阜平为全山区县,山场面积326万亩,占总面积的87%,耕地面积仅21.9万亩,人均0.96亩,俗称“九山半水半分田”。全县生态环境良好,森林覆盖率41.07%,植被覆盖率80%以上,是保定市最绿的地方。水资源总量4.2亿立方米,人均占有量是河北省的8.3倍,是全国的4倍。

二是革命老区。阜平1925年就成立了中共党组织。1931年7月26日建立北方第一个红色县政权——中华苏维埃阜平县政府。1937年聂荣臻元帅按照中央指示率115师一部不足3000人,以阜平—五台为中心创建了我党我军第一个敌后抗日根据地——晋察冀抗日根据地,毛主席亲笔授予“模范抗日根据地”光荣称号。1948年4月毛主席率领中共中央机关移驻阜平,在城南庄主持召开书记处扩大会议,发布了“五一口号”。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阜平一直是晋察冀边区党政军首脑机关所在地。抗战时期,阜平人口不足9万,养活了9万多人的部队和工作人员,2万多人参军参战,5000余人光荣牺牲,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新中国建立做出了巨大贡献。[2]

三是贫困地区。阜平是国家级贫困县,是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重点县,是21世纪头十年国定贫困县,21世纪第二个十年被列为“燕山—太行山连片特困地区重点扶持县”。2012年底习近平总书记到阜平考察扶贫工作。2013年阜平被确定为“燕山—太行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试点县”。阜平是名副其实的经济弱县,各项经济指标在省市均居于后位,远低于全国、全省、全市的平均数,不仅与省内先进地区差距巨大,而且与同类贫困县相比也存在较大差距。全县209个行政村中有164个贫困村,占78.5%;2013年农民人均纯收入3913元,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44%。2014年初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0.81万人,占总人口的47%(总人口22.98万)。发展基础弱,思想解放程度和对外开放程度低,基础设施支撑弱、公共服务水平弱、产业支撑弱、人才资金技术等要素支撑弱。特别是交通条件极为落后,整个县既不通火车,也不通高速公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