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除在第二章进行理论回顾和文献综述外,在本书主体部分的研究中,针对各章节的具体问题都使用实证研究方法。而在各章节,结合具体问题按照不同的研究思路,选用不同的研究模型和实证方法开展研究。主体部分各章节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如下。
(1)在第三章,为了研究Fama-French五因子模型在我国股市的适用性,本书使用实证分析方法,通过与Fama-French三因子模型进行对比,探讨Fama-French五因子模型是否比Fama-French三因子模型在我国股市里更适用。具体来说,首先使用特征排序法构建以流通市值加权的5×5投资组合,分析我国股市横截面平均收益中表现出来的特征。然后使用Fama-MacBeth两步法进行横截面回归分析的同时,使用普通最小二乘法进行时间序列回归分析。最后使用Gibbons等(1989)提出的GRS检验等在总体上对比分析Fama-French五因子模型和Fama-French三因子模型在解释我国股市中存在的规模效应、账面市值比效应、盈利效应和投资效应等特征上的优越性。
(2)在第四章,本书首先将样本分成牛市和熊市样本。然后对两个样本分别按特征排序法构建以流通市值加权的5×5投资组合,分析股市平均收益特征在两个市场状态下的表现。最后分别使用时间序列回归法和Gibbons等(1989)提出的GRS检验等对Fama-French五因子模型在两个市场状态下的表现进行评价,分析Fama-French五因子模型在两个市场状态下的适用性和表现效果。
(3)在第五章,本书首先使用Amihud(2002)的非流动性测度及Kang和Zhang(2014)提出的改进的Amihud非流动性测度对样本内所有上市公司股票的流动性进行计算。其次借鉴Liu(2006)的研究思路,将流动性指标和上市公司的规模、账面市值比、盈利和投资作为特征指标,并按这些指标进行排序构建以等权重法计算的1×10投资组合,得到流动性溢价、规模溢价、账面市值比溢价、盈利溢价和投资溢价的表现,并检验它们的显著性。再次使用CAPM模型、Fama-French三因子模型、Fama-French五因子模型、流动性扩展的CAPM模型等分析这些模型在解释流动性溢价、规模溢价、账面市值比溢价、盈利溢价和投资溢价上的能力。最后利用Fama-French五因子模型中的因子,构造出对这些现象解释效果更理想的模型。
(4)在第六章,本书使用Fama-French五因子模型及其拓展模型,结合CAPM模型、Fama-French三因子模型、CAR方法和BHAR方法对我国IPOs三年期长期表现进行研究。在研究过程中,分别使用等权重法、流通市值加权法和总市值加权法构建IPOs投资组合,并选择等权平均CSMAR综合市场指数收益率、流通市值加权平均CSMAR综合市场指数收益率、总市值加权平均CSMAR综合市场指数收益率及由总市值和账面市值比(B/M)确定的配比公司等权组合收益率为基准进行分析。最后使用多元回归分析研究与IPOs长期表现相关的因素。
(5)在第七章,本书通过分析国内外文献,选用历史绩效、规模、家族规模、资金净流入、成立年限、是否中外合资、个人投资者占有比例、费用率、股票投资比例和换手率等特征作为可能与基金绩效相关的变量,在使用CAPM模型、Fama-French三因子模型、Fama-French-Carhart四因子模型、Fama-French五因子模型、Fama-French-Carhart六因子模型作为计算基金风险调整绩效的定价模型的情况下,对比使用固定效应模型和GCT回归模型在研究基金绩效相关因素分解上的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