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陆问道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3章 办好云南大学意义重大[1]

——纪念1978年国家科委、教育部联合调查组对云南大学的专题调研

云南大学建校于1922年,是我国西部建立最早的综合性大学之一。1946年,因其办学水平与实力,被《不列颠百科全书》列为中国在世界上最具影响力的15所高校之一。20世纪50年代,全国高校院系调整,云南大学的工、医、农、林等学科专业先后独立建校,成就了云南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航空、土木、法律、铁道等学科专业并入国内有关高校,为中国高等教育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对办好这样一所大学,党和国家寄予了殷切期望。

1978年,为了筹备高等学校科学研究工作会议,国家科委和教育部联合组成调查组,从9月份开始,分别到北京、大连、长春、上海、南京、武汉、广州、西安、成都、昆明等地,调研了解高等学校科学研究工作的情况。

在时任国家科委常务副主任蒋南翔的带领下,10月7~12日,联合调查组来到昆明,对云南大学、昆明工学院及中国科学院下属的云南天文台、昆明动物研究所、昆明植物研究所进行了调研。其间,蒋南翔同志还同时任中共云南省委书记的安平生同志就进一步办好云南大学交换了意见。

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联合调查组形成了《需要办好云南大学,为西南边疆的建设发挥更大的作用》的专题调研报告,并于1978年10月30日以《高等学校科学研究工作会议筹备工作简报》(第1期)的形式,上报给时任中共中央副主席的邓小平同志,国务院副总理方毅同志、聂荣臻同志,以及国家计委、财政部、物资总局、农业部、中国科学院和国家科委党组与教育部党组。

该报告首先指出:“云南大学是在一九二二年,军阀唐继尧统治云南时创办的,已经有五十多年历史,是云南地区基础最好的一所学校。今年,教育部已将云南大学列为全国重点学校。大家认为,进一步办好这所学校,使它成为西南边疆的教育中心和科学中心,很有必要。”为什么这样讲?第一,“云南地处西南边疆,同缅甸、泰国毗连,在这里就地办好一所重点学校,促进边疆地区的四个现代化,政治意义很大”。第二,云南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素有“植物王国”“动物王国”和“有色金属王国”之称,并拥有丰富的褐煤资源、水利资源和开展天文学及宇宙射线研究的极好条件,“所以,为发展云南的科学、教育事业,在西南边疆建设起先进的教育中心和科学中心,以促进云南资源的开发和工业、农业的现代化,云南大学是大有可为的”。第三,“云南目前教育事业比较落后,科技力量十分薄弱,更增加了进一步办好云南大学的紧迫性”。报告列举了一系列数据:全省工程技术人员号称有3.5万人,但工程师、技师只占4.5%;农林方面,全省没有一个总农艺师,平均三个县才有一个农业技师;全省专业科研机构中高级研究人员只有45人,占这些单位科研人员总数的0.6%;中学师资缺乏,一部分学校开不出数理化课。1978年大学招生,全省10.8万人报考,300分以上的只有1800多人,仅占约1%。基于这种情况,报告强调:“看来,要有效地充实和提高云南的科技教育队伍,非办好本省的教育不可,特别是非办好本省的高等学校不可。”

该报告接着分析了办好云南大学的有利条件和存在的困难。关于进一步办好云南大学的有利条件,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有多年积累形成的一支教师队伍,一批有专长的老专家,科学研究方面有一定基础。二是中国科学院根据云南的资源条件和自然环境,拟议在云南建立生物、天文、宇宙线三个研究中心,如果搞好学校同科研机构的合作,两者的学术水平都可以提高得更快。三是云南大学当时的领导班子中,主要负责人熟悉教育、热心科学,领导力量还比较强。关于存在的困难,该报告认为:“同其他重点学校相比,云南大学的困难相当多。”主要有:一是学校的教学科研设备极差,如化学系连光谱仪都没有。有的美籍学者参观了云大生物系,说这个系的设备还不如美国普通中学的实验室。二是教师队伍不稳。由于设备条件不允许开展科学研究,教师队伍很不安定。大家羡慕中国科学院的设备、条件,“人心思院”。三是云南大学的教师数量很少。理科各系总共只有三百八十几人(复旦大学、南京大学理科教师都在一千人上下)。教师之少,在重点大学中是仅有的。

该报告最后强调:过去,领导对这所学校的帮助也不够,要较快地办好云南大学,需要省委和教育部加强领导,要解决好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确定重点。“要把云南大学作为云南地区科技事业和教育事业的结合点,下决心在五年之内办好它。要集中力量抓这所重点学校;不要再分散力量,不然哪个也抓不上去”。第二,确定方向。“根据云南的自然环境和资源条件,配合科学院的规划,云南大学可以生物、天文、高能物理作为重点,围绕这个方向适当调整全校的系和专业的设置”。第三,加强协作。主要是搞好云南大学同当地科研单位的协作,互相支援,互通有无,发挥现有科研力量和设备的效用,使学校和科研单位的水平都能更快地上去;还要壮大教师队伍,避免教师继续外流。第四,给予支持。“教育部和国家科委应当在经费、基建、设备更新和安排教师参与学术活动、出国进修、参加国外专家来华讲学班的学习等方面给予更多的支持和照顾。”

该报告特别指出:“这样,云南大学就有希望成为一所独具特色的全国重点大学,为西南边疆的四个现代化发挥更大的作用。”

1978年,中国改革开放的帷幕正在徐徐拉开,改革开放呼唤教育兴国、科技兴国。联合调查组从形势发展的需要出发,提出“办好云南大学,为西南边疆的建设发挥更大的作用”这一时代课题,并明确指出要将云南大学建设成为“西南边疆的教育中心和科学中心”,给云南大学的未来发展做了清晰的定位。这体现了时代发展的要求,也体现了党和国家对云南大学的关心与期望。该报告客观分析了进一步办好云南大学的有利条件和面临的困难,强调要重视云南大学的建设与发展,这是基于历史发展和现实需要所得出的准确结论。联合调查组提出的较快办好云南大学需要解决好的四个方面的问题,既具有针对性,又具有预见性,对今天办好云南大学仍具有重要启示和现实指导作用。

从1978年至今,几近四十年。这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四十年。近四十年来,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现已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社会事业不断取得进步,社会发展充满生机活力,综合国力显著提升,正在走向世界舞台的中央。

随着中国的大国崛起和国内国际形势的深刻变化,云南在国内与国际的地位也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从祖国西南的边陲一跃成为我国对外开放的前沿。2015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时指出:云南要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发展战略,努力成为我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面向南亚东南亚的辐射中心。这指明了云南新的定位和新的发展方向。国家在《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中也强调:发挥云南区位优势,推进与周边国家的国际运输通道建设,打造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新高地,建设成为面向南亚东南亚的辐射中心。

新的定位、新的使命赋予云南新的任务,要求云南要有新的作为。云南要肩负起如此光荣的任务,必须加快高等教育的发展,着力提升高等教育的质量与水平,从而为全省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提供强大的人才支撑与科技支持。在此形势下,办好云南大学就显得更加重要,也更加迫切。

首先,办好云南大学是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云南“三大定位”和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的迫切需要。

云南为亚洲中心,陆连“三亚”(东亚、东南亚、南亚),肩挑两洋(太平洋、印度洋),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大学是区域发展的动力源,是区域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处于如此重要战略地位的云南,迫切需要拥有一所在国内外具有重要影响的高水平大学。长期以来,云南大学立足自身实际,努力推动“两大转化”,即将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转化为学科优势,再将学科优势转化为人才培养优势,构建起了特色鲜明的学科专业体系,并建立了完备的区域国别研究体系。在2012年度国家学科评估中,云南大学民族学、生态学学科均位列全国第二,以边疆治理和地缘政治研究为重点的政治学学科位列全国第六。办好云南大学,对于云南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发展战略,意义重大。

其次,办好云南大学是推动云南跨越式发展的需要。

云南作为边疆民族省份,要与全国同步建成小康社会,必须赶超跨越。而要赶超跨越,就必须摆脱传统发展的路径依赖,真正转到依靠教育强省、科技强省上来。建校九十多年来,云南大学已为社会培养输送了近二十万名高层次人才,他们大多数留在了云南,在本省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办好云南大学,将之建设成为立足祖国西南边疆、面向南亚东南亚的教育中心、科学中心和人才高地,既决定着云南现实的发展,更影响着云南的未来。

最后,办好云南大学是国家高等教育和云南高等教育自身发展的需要。

当前,我国正处在由高等教育大国向高等教育强国转变的关键时期。建设高等教育强国,需要进一步优化我国高等教育的布局,着力解决好东西部发展的差距,建设更加符合中国国情的现代高等教育体系。将云南大学建设成为一所立足祖国西南边疆、面向南亚东南亚的一流学府,对优化我国高等教育的区域布局,推动我国高等教育对外开放,特别是增强在南亚东南亚地区的影响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办好云南大学,可以更加充分地发挥云南大学在区域高等教育中的引领、带动作用,从而提升云南高等教育的整体水平。

1978年,云南大学被确定为全国88所重点大学之一。1996年,云南大学成为列入国家“211工程”建设高校的第一所地方高校。2001年,云南大学成为国家西部大开发重点建设院校。2004年,云南大学成为教育部和云南省人民政府重点共建高校。2012年,云南大学成为国家中西部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实施院校和中西部综合实力提升工程实施院校。2016年,云南大学成为国家“一省一校”工程建设高校。党和国家一直重点建设云南大学。

经过长期的建设与发展,云南大学现已形成较完善的学科专业体系,民族学、生态学学科在国内居于领先水平;拥有一支颇具规模和实力的教师队伍,曾在全国高校中首批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学校办学条件得到巨大改善,建设了一流的崭新校区。学校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

回顾历史,云南大学从建校之日起就以立足云南、面向全国、走向世界为办学追求。1946年,云南大学被《不列颠百科全书》列为中国在世界上最具影响力的15所高校之一,创造了从“边疆走向世界”的辉煌。1978年,联合调查组提出将云南大学建设“成为西南边疆的教育中心和科学中心”。这些都在昭示着我们:要办好云南大学,要将其建设成为在国内外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一流学府。

展望未来,云南大学将进一步发挥优势特色,立足云南、服务国家、辐射两亚、走向世界,努力早日建设成为一所立足祖国西南边疆、面向南亚东南亚的一流高等学府,不辜负党和国家的关心与期望,不辜负云南各族人民的期盼。这既是历史的必然选择,也是现实的需要。

注释

[1]此文写于2017年初,为向上级部门和领导汇报云南大学情况,争取云南大学列入国家一流大学建设高校时的汇报稿之一。云南大学档案馆馆长李怀宇同志帮助提供了有关档案资料并提出过具体意见,谨致谢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