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44章 常瑞元亲至,阅卷!
“委座,您怎么来了!”
当常瑞元到中央陆军军官学校门口的时候。
张文白等人才收到消息。
一时间连忙叫上众人前往迎接。
常瑞元眉头微皱:“听说中央陆军军官学校出了一件奇怪的事情,刚被我嘉奖的学术精英学科成绩排名倒数第一?”
“是,这件事情我们目前也在研究之中,他的答卷总体而言没有问题,但言语之中多有对日本分步兵战术的轻蔑...”
常瑞元缓缓点头,听出了张文白的话外之意:“教官之中有不少是日本陆军士官学校出身吧?”
“是。”
张文白言尽于此。
这种东西,现阶段本身就是主观的东西。
二五操典只是参考答案,又不是标准答案。
教官们之间很多事情都是有分歧的。
学科成绩的评判始终是没有标准的。
除非常瑞元下令要求统一标准。
否则张文白也不能下令要求这群教官们重新批阅试卷。
随着常瑞元的到来。
步兵科的一行人此时也是宛如热锅上的蚂蚁。
李禹翔这位总队附也是着急的不行。
此次的学科试卷批阅,就是由他来负责。
没曾想会出现这么大的纰漏。
本来成绩汇总上去的时候。
作为教育长的张文白,以及作为总队训育主任的李蔚枝都是并无异议的。
就连李禹翔他自己都不认为自己有什么问题。
可现在。
因为这件事惊动了委员长。
惊动了他这位中央陆军军官学校的校长!
常瑞元在当天就动身来了学校就成为了眼下最大的问题。
很显然。
这位校长很是在乎中央陆军军官学校的情况。
尤其是公平公正这件事情上。
常瑞元可是吃过亏的。
黄埔的学生们也不是什么省油的灯。
当知道有所谓的“浙江人优待”之后。
他们的学长们更是爆发过大型的示威活动。
每一个学员身上理论上都具备相应的“革命性”。
办公室内。
李禹翔感慨万千:“真是不该给低分的,我阅卷的时候怎么没想过这宋中尉后面的关系呢?”
“老李,慌什么呢,那卷子上面又没有写名字,你怎么知道是谁的?”
“何况那卷子成绩出来之后,上面的内容我也看过,字里行间满是对日本步兵战术的不屑,他凭什么?”
“那可是委员长的侄子,我这次指定要被校长严厉处分了。”
“怎么可能,校长绝不可能因为这种小事就处分你,顶天了过来了解了解情况。”
房间门忽然被推开。
王世和先一步进入到房间之中:“委员长到!”
李禹翔、李蔚枝两人急忙起身打招呼:“校长!”
很显然。
从称呼之中就可以看出来。
这两人曾经也是黄埔的毕业生,而且毕业于前五期。
除此之外。
即便是第六期的很多人,也没有“资格”在常瑞元的面前称其为校长。
常瑞元扫了一眼二人微微点头,而后出声询问道:“亚乔说的不错,我不会不分青红皂白就处分元瑞你的。”
李禹祥,别号元瑞,黄埔一期第六队毕业生,现如今军衔为中校。
李蔚枝,字亚乔,湖南新宁人。
黄埔军校4期政治科毕业,曾任教授部政训处少校政治教官,现担任总队训育主任。
他还是《党军日报》总编辑,中校军衔。
常瑞元记得一期所有的学员。
在中央陆军军官学校留任的黄埔学员他自然也是能够叫上来名字的。
本质上也是拉拢人心的手段,但也侧面说明了常瑞元的记性确实不错。
“把三区队的卷子拿过来,我要和文白挨个阅卷...”
“校长,您有什么吩咐交由我们去办就好了,不至于亲自阅卷..”
常瑞元缓缓摇了摇头:“我也十分好奇,什么样的卷子能够在你们的批阅之下得到一个学科倒数第一的成绩。”
李蔚枝一怔,刚想解释。
但看到常瑞元一脸认真的模样。
自知自己有可能将要背大锅,索性默不作声。
李禹祥脚步很快,从上锁了的书柜之中找到了这次季度测试的卷子。
“校长,这里面就是三区队所有学员的考卷。”
“包括宋志轩?”
李禹祥缓缓点头:“包括宋教官。”
“先看他的!”
“是!”
常瑞元刚看了几个问答题目之后,眉头就已经紧锁起来。
尤其是后面的战例解析。
宋志轩更是将敌我双方的战术选择批评的一无是处。
进攻方在进攻之时战场宽度较大。
而防守方不仅仅能够构成交叉掩护。
甚至,在进攻方受挫之际,完全可以进行反冲击。
最让宋志轩不解的地方就在这里。
没有攻坚武器的情况下。
进攻方为什么要进行仰面攻坚作战。
没有火炮的情况下,宋志轩认为攻坚作战就是在草菅人命。
在浪费宝贵的士兵资源,而无法取得有效的战果的情况,还不如选择持续围困。
占据绝对的优势兵力的进攻方,哪怕就是困,也足以将残敌困死。
还有,宋志轩认为如果战略层面有迅速消灭敌人的必要。
那么发起一轮又一轮的集群冲锋是指挥官最为愚蠢的进攻方式。
可替代的进攻方式有无数种。
例如通过组织精锐夜袭,进行近战搏杀,甚至是白刃战。
乃至组织士兵用炸药包捆绑自身,以牺牲自己为代价去摧毁敌军据点同样完全胜过这种进攻。
至于进攻方组织所谓的攻坚战斗。
宋志轩认为,这完全是在给敌人突围的机会。
只不过,他不知道的是。
这场战斗正是由常瑞元所指挥的作战,对手不是别人。
正是冯、阎联军,
这一仗。
常瑞元认为自己部队损失虽然较大,但总归取得了不错的战果。
可。
本被选为教例的战例,却被批评的毫无优点。
这让常瑞元一时间恍然大悟。
为什么自己的这两个学生会给宋志轩这么低的分数。
因为宋志轩不仅仅diss了日军的分步兵班组战术。
捎带着还攻击了他这个委员长。
认为他这个委员长的指挥愚蠢。
学员们不知道这仗是谁来指挥的,他的这群学长们可是心知肚明。
在此情况之下,怎么可能获得高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