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二十八讲 张后擅宠
弘治帝朱祐樘是明朝第九位皇帝,也是北京皇宫第七位主人。前面我讲过,他秘密出生在西宫安乐堂,直到六岁才第一次见到皇父,当年被立为太子。九岁正式开始读书,十八岁娶张氏为太子妃,当年继位,立妃为后。从此,独宠张后,没有妃嫔。这在明朝是唯一的。
一、张氏皇后
张皇后,兴济(今在河北省沧州市)人。父名峦,以乡贡入太学,为人敦厚,重信义。母亲金夫人,据说梦月入怀而生张后,颇有几分神秘的色彩。成化二十三年(1487),张氏被选为太子妃。同年,朱祐樘十八岁,即皇帝位,年号弘治。张氏被册为皇后。
弘治元年(1488),太监郭镛请选秀女,储于宫中,拟等朱祐樘服完丧后,册封二人为妃,以便繁衍子嗣。因在服丧期间,便搁置了。第二年,礼科右给事中韩鼎又提出选妃问题。朱祐樘虽然同意韩鼎意见,但为张皇后所制而没有实现。张皇后呢,则靠祈祷来乞求子嗣。
周太皇太后选了两个美人,一为郑氏,一为赵氏,在宫中服侍朱祐樘。后来郑美人生下一个儿子。周太皇太后向朱祐樘致贺,他感到很为难,因为不知如何跟张皇后说。周太皇太后说:“这事好办,孩子就算是张皇后生的。然后诏告天下,立为皇太子。”张皇后也赞成这样做。这个孩子就是朱厚照,后来的明武宗正德皇帝。

明孝宗朱祐樘像
有一次,张皇后想制作一件珍珠袍,就跟弘治帝说,须差太监王礼去广东的珠池采取,这样才整齐好看。弘治帝没有同意,但珍珠还是要给的,便叫王礼到内库去检选。王礼从成祖朱棣以下诸帝所储的珍珠中,选择了一些光泽晶莹的,制为袍服。事情办妥之后,弘治帝才责备王礼说:内库有的是好珍珠,你却要借故去广东。去后难免生事坏法,扰乱百姓!这回且罢,今后再这样,必定剥皮示众!

明孝宗张皇后像
弘治帝去世后,儿子朱厚照继位为正德皇帝,张皇后成为张太后;正德帝无子,去世后以兴献王儿子朱厚熜继承皇位,这就是嘉靖帝。张太后便成为皇伯母,直到嘉靖二十一年(1542)她去世。这位张皇后仗着皇后、皇太后、皇伯母的三个身份,庇护自己亲戚,在外为非作歹,正是一人得道,鸡犬升天。整个明代,外戚之被宠,没有超过外戚张家的。
二、张氏兄弟
张皇后之父张峦,父以女贵,由一介书生,一跃而为都督同知,再封寿宁伯,进寿宁侯,死后赠昌国公。既无政绩,也无武功,却公、侯、伯占全了。
张峦有两个儿子:张鹤龄和张延龄,俱封侯爵。张氏兄弟,强抢民田,横行霸道,争夺民利,如虎似狼,漫无法纪。北方占地还不满足,又跑到南方泰州(今江苏省泰州市)搜刮民田。老百姓惊骇,大祸来临。有大臣急切疏奏,请求把已被侵占土地还给百姓,戒谕张鹤龄遵守法度,他的家僮等人,应该在官府登记而禁止其出入,所有帮闲、帮凶等无籍之徒,通通驱逐,勿使其继续为恶。这种为民请命的正义之声,根本没有得到朱祐樘的回应。
弘治帝的暧昧态度,助长了张氏兄弟的气焰,他们又染指商业。弘治六年(1493),皇帝纵令张氏家族开店设肆,邀截商人货物,垄断市场,自都城内外坊市,到通州张家湾以及河西务等处,所有民利民产,全部被其侵夺。弘治九年(1496),发生了周太皇太后之弟周彧与张皇后的兄弟张鹤龄两家纷争,成群结伙,手持器械,聚众斗殴,轰动京城。皇亲国戚,尚且如此,既失观瞻,亦损朝威。大臣为此上疏说:“皇上听说此事后,难道能够无动于衷吗?勋戚之家开设店铺,引起老百姓的怨恨,戚属之间也容易结仇,怨恨愈积愈深,仇则一结而不易解。”弘治帝朱祐樘怎么办?周家手心是肉,张家手背也是肉,最后只是张榜禁谕,问题不了了之。
盐税是明朝一项重要的财政收入,国家专管,需要批件,颁发凭证,实行专营,也是暴利行业。周、张两家外戚,走皇门,搞特权,千方百计,牟取暴利。弘治十七年(1504)年初,周寿家奏买两淮残盐80万引,张寿龄家奏买长芦、两淮残盐96万余引。有大臣上书指出:万一王府皇亲及左右贵幸之人援例奏请,不好拒绝,照例赐予,则又没有那么多盐引。再说,将灶丁现在煎的盐都给了他们,商人支盐更难;而且他们一出盐场,弊端百出,阻坏盐法,使商贾不通。希望皇帝收回成命,不使私门日富,而国计日亏。皇帝照旧答应了周寿和张鹤龄的请求。于是,大臣们又纷纷上奏,申明利害。而朱祐樘却说:不要说了。直到弘治十八年(1505)朱祐樘去世之后,周、张两家的“残盐”尚未支完。户部尚书韩文提出,凡是尚未提取之盐,全部停止支给,而武宗朱厚照继承父志,下令仍然听其买补。
张氏兄弟不仅对财富贪得无厌,而且还到皇宫去胡作非为。他们以皇帝亲戚的关系,任意出入禁中,太监何文鼎对此十分反感。有一天,张氏兄弟去宫中观灯,朱祐樘陪他们饮酒。中途,朱祐樘要上厕所,便将皇冠摘下交给执事之人。张氏兄弟趁机戏将皇冠戴了一下。此外,延龄喝醉了酒,还奸污了宫人。太监何文鼎怒不可遏,手持武器大金瓜在他们饮酒的幕外等候,准备击杀张氏兄弟。因为太监李广给张氏兄弟走漏了风声,他们才侥幸逃脱了。次日,文鼎上疏竭力劝谏,朱祐樘不仅不听,反而十分生气,将何文鼎交锦衣卫拷问,追究主使者,文鼎说:“有二人主使,但拿他不得。”问是何人?答曰:“孔子、孟子。”朱祐樘怒气难消,在张皇后的授意下,将何文鼎杖死在南海子。(沈德符《万历野获编》)
是非颠倒,何时是了?时候一到,恶有恶报!
三、恶有恶报
明弘治帝去世以后,张皇后成了慈寿皇太后,而张氏兄弟是正德帝的舅父,所以在正德时期,张氏家族仍然是势焰熏灼的。有人奏诉张延龄阴谋为逆,正德帝朱厚照下令多官会审。张氏兄弟十分惶惧,张太后只好出面斡旋,张鹤龄也送了大量的贿赂,马马虎虎,敷衍搪塞,事态平息。
正德帝死后,因没有儿子,其堂弟朱厚熜入继大统,年号嘉靖。嘉靖帝是过继的,以生母为太后,以张太后为皇伯母。张氏的地位不及从前。按说张氏兄弟在政治上失去了强有力的庇护,应大大收敛,然而他们继续作恶。这就不可避免地得到恶报。
嘉靖初年,张延龄的婢女偷了点钱去布施一个和尚,延龄为此杀了这个婢女与和尚。另外有个指挥叫司聪,历来为延龄放债,欠了他500两银子,延龄索债很急,用乱棒将司聪打死,还召来其子司升,命令他若将其父尸体焚毁,就可以免去其欠债。司升告发了延龄。此时,张太后以皇伯母名分居于仁寿宫,与朱厚熜母子关系并不好,也就没有力量庇护其兄弟。朱厚熜下令将其关进刑部监狱。
这时,有人上奏说张鹤龄私通益庄王,造符咒以魇帝星,嘉靖帝立即下令逮捕。张鹤龄在从南京押往北京的途中死去。又有人告张氏兄弟及其子侄以巫术魇镇嘉靖帝及其母亲;延龄家人往来仁寿宫,盗窃内藏,并侦察皇帝的动静,等等。嘉靖帝大怒,逮捕张延龄等几十人。张太后穿上破旧的短衣,坐卧在禾秆编成的席藁上,表示自己有罪,以为延龄请命,但嘉靖帝仍然不肯饶恕。嘉靖二十一年(1542)八月,张太后去世,张延龄彻底失去了后台。后张延龄终被斩于西市。张氏外戚肆虐半个世纪,历经弘治、正德、嘉靖三朝,终遭“恶报”。
明太祖朱元璋鉴于汉唐外戚之祸,制定了自汉以来最严厉的“家法”,规定天子、亲王之后、妃、嫔,只能在民间慎重选聘,不由勋旧、士宦家中选。意在政治上他们没有奥援,以免外家祸朝。有明一代,外戚在政治上是十分孱弱的。但是,由于皇帝和宠妃的纵容,像张氏、周氏这样的外戚飞扬跋扈、横征暴敛,成为危害社会的一个毒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