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感染学(第2版)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一篇 总论

第一章 概论

第一节 医院感染的定义

一、定义

1.广义定义

任何人员在医院活动期间遭受病原体侵袭而引起的感染,均称为医院感染(healthcare-associated infection)。

2.狭义定义

医院感染(hospital infection,HI)指住院患者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但不包括入院前已存在或者入院时已处于潜伏期的感染。医院工作人员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也属医院感染。

二、医院感染定义的内涵

1.医院感染的对象

包括住院患者、门诊患者、探视者、陪护、家属及医院各类工作人员等。但由于门诊患者、探视者、陪护、家属及其他流动人员在医院内停留时间短暂,院外感染因素较多,其感染常常难于确定是否来自医院。因此,医院感染的对象主要指住院患者和医院工作人员。实际上,医院工作人员与医院外的接触也较为频繁,很难除外医院外感染,因此通常在医院感染统计时,对象往往只限于住院患者。目前,由于管理和技术等方面的原因,在应用广义定义时尚不能做到统计全面,因此在实际操作时,只使用狭义定义,即只针对住院患者进行医院感染发病率的统计。

2.医院感染的时间界限

医院感染的“感染”是指患者在住院期间和出院后不久发生的感染,不包括患者在入院前已开始或在入院时已处于潜伏期的感染。虽然规定了“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均为医院感染,但实际上当患者出院后(48h内)才发病的医院感染,在统计时一般都没有计入。若患者这次住院前和入院后的感染是在前次住院期间所得,亦列为医院感染。

三、几种不同的医院感染定义

(一)名词演变

“医院感染”这个名词,在国外先后有各种表述:如hospital associated infection、hospital acquired infection、hospital infection、nosocomial infection、healthcare-associated infection 等。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国内没有医院感染这个名称,而称之为“交叉感染”(包括医院内和社区)再后来称之为“医源性感染”“医院获得性感染”“医院内感染”(亦简称“院内感染”),近年来逐渐统一称为“医院感染”,体现出其准确性和简洁性。后来正式命名为“医院感染”,学科名称为医院感染学(nosocomiology)。

(二)几种不同的医院感染定义

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在1987年哥本哈根会议上的医院感染定义:凡住院患者、陪护或医院工作人员因医疗、护理工作而被感染所引起的任何临床显示症状的微生物性疾病,不管受害对象在医院期间是否出现症状,均视为医院感染。

1.《流行病学词典》(Last J.M.主编,1983年版)中的医院感染定义

在医疗机构中获得的感染,如某患者进入某个医院或其他卫生保健机构时,未患某病,也不处于该病的潜伏期,但却在该院或机构中新感染了这种疾病,即为医源性感染。医院感染既包括在医院内获得的但出院后才显示的感染,也包括医务人员中的这种感染。

2.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CDC)1980年的医院感染定义

医院感染是指住院患者发生的感染,而在其入院时尚未发生此感染,也未处于此感染的潜伏期。对潜伏期不明的感染,凡发生于入院后皆可列为医院感染。若患者入院时已发生的感染直接与上次住院有关,亦列为医院感染。

3.我国卫生部2001年颁布的《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试行)》中的定义

医院感染是指住院患者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但不包括入院前已开始或入院时已处于潜伏期的感染。医院工作人员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也属医院感染。

医院感染按临床诊断报告,力求做出病原学诊断。

(1)以下情况属于医院感染。

1)无明确潜伏期的感染,规定入院48h后发生的感染为医院感染;有明确潜伏期的感染,自入院时起超过平均潜伏期后发生的感染为医院感染。

2)本次感染直接与上次住院有关。

3)在原有感染基础上出现其他部位新的感染(除脓毒血症迁徙灶外),或在原感染已知病原体基础上又分离出新的病原体(排除污染、定植和原来的混合感染)的感染。

4)新生儿在分娩过程中和产后获得的感染。

5)由于诊疗措施激活的潜在性感染,如疱疹病毒、结核分枝杆菌等的感染。

6)医务人员在医院工作期间获得的感染。

(2)下列情况不属于医院感染。

1)皮肤黏膜开放性伤口只有细菌定植而无炎症表现。

2)由于创伤或非生物性因子刺激而产生的炎症表现。

3)新生儿经胎盘获得(出生后48h内发病)的感染,如单纯疱疹、弓形体病、水痘等。

4)患者原有的慢性感染在医院内急性发作。

4.2007年,美国医疗机构评审国际联合委员会对医院感染的定义又从另一个侧面有了新的诠释,将“医疗相关的”(health care-associated)替换了“院内的”(nosocomial),引入了“医疗相关感染”[health care-associated infection(s),HAI]:

指个人在医疗机构接受治疗或服务时获得的任何感染。常见的医疗相关感染有泌尿系感染、手术部位感染、肺炎和血液感染,包括一切与医院或医疗活动相关的感染,不局限于医院内感染,也包括社区感染,不再强调“医院获得”。又如“医疗护理相关感染”,除医院外,还包括各种提供医疗护理服务的机构如老年护理院、社区医疗服务中心、诊所、救护车等。

(三)医院感染与医源性感染

医源性感染是指在医学服务中,因病原体传播引起的感染。

医院感染和医源性感染既有相同点,也有不同点,前者强调的是在医院这个场所发生的感染,后者所强调的是患者接受医疗服务过程中由病原体所致的感染。在医院感染中,感染发生的场所局限于有住院患者的医院,而在医源性感染中,场所包括了所有从事医学诊疗活动的医疗机构,如门诊部(所)、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等。在对医院感染管理内涵的界定中,已包含了医院感染和医源性感染。

(四)医院感染管理的意义

医院感染的发生可引起如下不良后果。

1.医院感染会给患者增加痛苦。医院感染常影响患者预后,严重影响医疗质量。全球每年有数以万计患者由于接受医疗服务时发生感染而使其治疗、护理变得更加复杂,导致一些患者病情加重,有些患者出现长期残疾,还有些患者因此而死亡。据欧洲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估计,欧洲每年发生超过2 600万新发的与保健相关的感染病例。WHO 2016年统计,全球医院感染相关病例约5 690万例死亡。在国内,2018年高丽萍等研究发现住院死亡病例的医院感染发生率为25.53%。

2.医院感染会延长住院时间,加重医疗护理工作负担,影响床位周转使用,降低医疗工作效率。吕庆排等于2021年采用1:1病例对照配对方法对某医院调查显示,医院感染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为(22.13±12.04)d,对照组平均为(10.6±6.12)d,因医院感染而致每例感染患者延长住院12d。

3.医院感染会增加个人及国家的经济负担,造成卫生资源的浪费。据统计,美国每年发生医院感染超过200万例,引起40亿美元的额外费用和8万病例死亡,英国估计每年发生10万例医院感染,额外支出16亿欧元。我国医院感染平均例次发病率为0.55%~1.23%,每年400多万人感染,经济损失近200亿元人民币。

4.医院感染也是妨碍许多现代先进技术的应用和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原因。任何一项诊疗技术的应用,都面临医院感染问题。心脏外科、颅脑外科、器官移植、各种介入诊疗、手术机器人等治疗技术面临的最大问题之一是感染。

5.医院感染会造成医院经济损失并影响医院的社会形象和信誉。医院感染监测、控制、管理水平是衡量一个医院管理水平、技术水平和整体形象的重要指标之一,医院感染的发生,特别是医院感染暴发事件的发生会给医院带来严重的后果,影响医院的社会形象和声誉,相关医院领导受到问责处理。

6.医院感染会使医院蒙受巨大的经济损失。美国联邦医疗保险与医疗补助服务中心自2008年10月开始,拒绝支付部分医院感染造成的费用支出,即在出院的患者中,如果出现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中央导管相关血流感染、手术部位感染中冠状动脉搭桥术后的纵隔炎等所造成的费用被医疗保险拒绝支付。这是迄今最具有冲击力的政策改变,也是医院感染与经济效益最直接关联的事例。医院无法从患者那里收取治疗医院感染的费用,就意味着将由医院自己来承担这部分费用。我国正大力推行临床路径和按疾病诊断相关分组(DRG)付费的医保付费政策,使我国医院也面临对部分患者医院感染治疗无法收费的问题。

因此,完善医院感染管理的制度建设,加强医院感染管理工作,提高医务人员防控医院感染的意识,在医疗实践中通过一系列与医院感染相关的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和制度、措施的落实和执行,降低医院感染发病率,对于提高医疗质量、减少不必要的医疗护理负担、节约卫生资源、确保医疗安全、促进医学的发展都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朱士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