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序四
介入性磁共振,是近年发展起来的新技术,最早在2000年引入国内,由我和我的团队率先完成了国内第1例手术操作,本来只想进行一个新的技术探索,做做科研而已,没想到这却成了我一生都弃之不去的热爱。
有幸受恩师

教授的培养与提携,2002年开始,我先后两次奔赴美国印第安纳大学医院与芬兰奥卢大学医院学习深造,在更高层面,以更广阔的视野来体验介入医学。特别是在跟随芬兰奥卢大学医院的著名磁共振介入专家Roberto Blanco Sequeiros教授一年的学习实践中,让我更深刻地体会到了磁共振导引下微创介入技术的深邃。2003年归国后,我在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原山东省医学影像学研究所)组建了全国首个专业性磁共振介入科室,收治了大量各类、各系统疾病患者,并在此契机上建立和完善了介入病房。自此,开启了我的技术探索之路。
一个理论知识的铸成,需要无数次实践的锤炼、补充、滋润和蕴化,在治疗过程中,我细心把握每一位患者身体状况的变化趋势,抓住病情的主要本质,攻补寻机,从哪攻,从哪放,找到最恰当的点,当机立断或择机而行。通过不断摸索和钻研,同时结合中外专业医学书籍,在2010年,我主编了《磁共振导引微创诊疗学》;2017年参编了国家卫健委“十三五”研究生规划教材《介入放射学》,我所主笔的“磁共振介入”内容被首次纳入。
道在日新,艺亦须日新也。现实中的创新往往是面临的一个个临床需要解决的难题,然后经过不停的迭代而最终得到的最佳结果,这个过程是非常艰难的,但我和我的团队深信,我们是在做一项利他的事业,辛苦播种必将迎来欢呼收获!20年间,我们发明了3项创新性关键技术,荣获了14项创新专利,填补了10余项国内空白,设计了4项创新性磁共振导引微创介入技术;建立了高场MRI介入技术应用于颅脑肿瘤性病变微创诊疗体系、高场MRI介入技术应用于胸部肿瘤性病变微创诊疗体系、高场MRI介入技术应用于肝脏膈顶部与胰腺等腹部肿瘤性病变微创诊疗体系,创新性地解决了很多临床中的各类实际难题。
为更好地推广磁共振介入技术,2014年我牵头成立了“国家肿瘤微创治疗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磁共振介入专业委员会”,2019年又牵头成立了“中国医师协会介入医师分会磁共振介入学组”。目前,“磁共振介入技术临床应用”已被纳入国家卫健委与中国医师协会主办的肿瘤微创诊疗规范化培训课程。我国介入放射学奠基人之一的李麟荪教授还曾在《介入放射学杂志》中以“我国介入放射学的新里程碑——磁共振介入”为题发表了述评,进一步推动了磁共振介入技术的普及,彰显了磁共振介入技术的重要性。
伴随介入医学的发展,磁共振介入已逐步在国内多个省市生根发芽,并形成了以青年专家及学者为主要力量的专业医学团队。特别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肖越勇教授团队、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林征宇教授团队已是功名远扬。“同舟共济扬帆起,乘风破浪万里航”,相信在不远的将来,中国的磁共振介入技术会发展得更快速,必将屹立于世界之林。
知识就是力量,学习是无止境的。任何知识都不是凭空冒出来的,在两年断断续续的笔耕下,终于完成了《磁共振导引微创诊疗学》(第2版),希望能借此书,与大家一起进行有益的医学探索,为人类的健康事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2023年12月 于济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