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少症基础与临床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前言

距1989年Rosenberg首次提出sarcopenia的概念已34年,起初国内学者将其译为“肌肉减少症”,近年来业界逐渐用其简称“肌少症”作为通用名称,2019年,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正式公布“肌少症”为规范的专用名词。近10年来,肌少症在基础和临床研究方面取得一系列突破性的进展,欧洲老年肌少症工作组(EWGSOP)、国际肌少症工作组(IWGS)、亚洲肌少症工作组(AWGS)以及中华医学会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分会(CSOBMR)分别于2010年、2011年、2014年、2016年发表了肌少症共识并持续更新,2016年肌少症被纳入国际疾病分类ICD-10诊断编码,成为人类疾病谱中的新成员。我们团队10年来专注于肌少症的临床实践和基础研究,随着对肌少症的认识不断拓宽和深入,整理总结该领域的进展和成果以窥其全貌的愿望越来越强烈,于是这本书应运而生。

肌少症是一系列临床不良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增加跌倒、骨折、感染的风险,进一步导致衰弱、失能和高死亡率,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和预期寿命,并给家庭和社会增加沉重的医疗护理负担。肌少症缺乏特异的临床表现,病因及发病机制还未完全明确,目前尚无以肌少症为适应证的治疗药物。此外,肌少症还与多种常见疾病密切相关,如骨质疏松症、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和认知障碍等。全世界肌少症的患病人数预计将从2010年的5 000万人增加到2050年的2亿人,随着全球老龄化,肌少症的预防和管理已被公认为一个亟待解决的全球性问题。

寒暑两载,编者们查阅大量文献,数易其稿,终成此书。本书分为四大部分,第一部分系统地介绍了骨骼肌的解剖结构、生理特性和研究模型等基础理论知识。第二部分重点介绍了肌少症的临床概况以及与临床常见疾病之间千丝万缕的关系。第三部分主要介绍了肌少症与常见老年综合征之间的联系。第四部分重点关注了肌少症的治疗策略和方法。本书从基础到临床进行了详尽阐述,反映了肌少症近年来重要的研究成果和临床进展。希望本书能对一线临床医护人员、老年相关服务人员、基础医学研究人员及相关专业研究生提供有益的参考。

书稿编撰期间恰逢新冠病毒全球肆虐之时,工作繁忙、生活不易,本书最终得以如期面世,离不开全体编者的辛勤付出和通力合作。为此,我由衷感谢为此付出大量时间和精力的编者们!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百家之长,可以厚己。各位读者如能从本书中获益一二,编者不胜欣慰。限于编者的认识水平及时间,疏漏之处在所难免,请读者不吝指正。

肖 谦

2023年初夏于重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