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巾帝国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41章 给你机会要抓住

“世上真有亩产三十石的良种吗?”郭图抓住机会,问了一个问题。

不得不说,这个想法很诱人。

如果亩产真能增加十倍,兼并的问题或许真能得到缓解,就算最后还是要分出一些土地,数量也能在接受的范围以内,阻力会小得多。

身为袁绍的心腹,他不能不考虑这个迟早要考虑的问题。

身为颍川豪强,他又不希望光武度田的事再次发生。

如果冒着抄家灭族的危险,跟着袁绍拼了十几年的命,最后还要被均田,那还干个什么劲。

“郭君听说过安期生的大枣吗?”

郭图忍不住笑了。“听说过,不过神仙之事,缥缈难知。再者,当初向孝武帝说起安期生大枣的方士可没好下场,完全不值得效仿。”

“那秦始皇在东海射的巨鱼呢?”

郭图一愣,脸上的笑容有点尴尬。

安期生的大枣是方士李少君说的,没人见过,但秦始皇射巨鱼却在《太史公书》记得明明白白,民间也有不少类似的传说,海中有巨鱼应该不是神话。

再说了,他们来拜访唐平,和拜访神仙有什么区别?当着唐平的面说神仙之事缥缈难知,多少有些不合适,唐平要反呛他也很正常。

“这么说,海中真有仙山,有安期生的大枣?”袁绍接过了话题。

“有没有仙山,目前无法验证,但是海中有巨鱼,是可以肯定的。”唐平不紧不慢地说道。“但凡对世事有所了解,都知道水域越大,出现大鱼的可能性就越大。大海汪洋,无边无际,出现几条巨鱼也不奇怪。甚至可以说,秦始皇能用弩射杀的巨鱼也只是小鱼而已。”

“何以见得?”郭图忍不住又反驳道。

“因为秦始皇所乘的船不够大,他无法远离岸边浅海,进入真正的深海。”

唐平说着,拿起手中的塵尾,比划了一下浅海、深海的概念。

这个时代的人因为造船技术的限制,对海洋了解不多,纵使航海,也是贴着海岸,在浅海区航行,并没有进入真正的深水区。

秦始皇也不例外。

所以,秦始皇射杀的所谓巨鱼,也就和江河湖海里的鱼比算大的,在大海里根本排不上号。

真要到了深海区,遇到蓝鲸那样的巨兽,连船都给他掀翻了。

唐平提出了第二个解决粮食的办法:以海为田,远洋捕捞。

新造的海船就可以完成这样的任务。

捕鱼虽然没有寻找神仙那么诱人,但胜在实际。深海区的水产量是浅海区的几倍甚至几十倍,还有很多浅海区没有的异宝。发展远洋渔业,可以带来丰厚的利益。

袁绍听得很入迷,觉得这个办法闻所未闻,却又非常实在。

尤其是在海船切实可行的前提下,这只是附带的利益,甚至不需要增强额外的成本。

万一真能找到神仙,那就更好了。

这么说来,这海船不仅要造,而且要尽快,越快越好,越多越好。

他已经有点迫不及待了。

——

与唐平聊了半天,袁绍满意而归。

虽然一开始谈得不是很投机,但他此行的目的已经达到了。

轮桨和水密舱的图纸就在他怀里。

唐平还给他提出了几个听起来不怎么靠谱,细想却非常实在的意见。

至少他目前想不出比这些更好的解决之道。

上了车,靠在车壁上,袁绍长长的舒了一口气。“这唐平……有些道行。”

郭图却透过车窗,看着站在门口相送的荀彧、荀攸。“伯求,荀家这两个后生是打算和唐平同行了?”

何颙翻了个白眼,淡淡地说道:“有何不可?要不你帮他们找个出路?”

郭图放下车帘,嘿嘿一笑。“伯求兄,何必如此,你我又不是对手。我也是颍川人,哪能不希望他们有个好的前程。只是他们的情况,你也清楚,实在不是我不想帮,是帮不了。”

何颙没理郭图,看向袁绍。“本初,你觉得唐平这几个建议可行否?”

“可行,至少我眼下看不出有什么问题。公则,这件事就交给你去办吧。司空府事多,伯求走不开,我这儿还有时不时的要找他商量。”

郭图躬身领命,随即又说道:“这唐平虽是道人,想的主意却朴实无华,无半分神秘之处。你说,他这是真道吗?”

“大道至简。”何颙忍不住呛了郭图一句。“正如他所说,如果百姓吃不饱饭,再多的圣人经典也救不了天下。”

见何颙生气了,郭图不敢再说,笑着连连点头。

袁绍也跟着打圆场,说起了闲话,缓和气氛。

——

荀彧、荀攸看着袁绍等人的马车走远,这才回到小院。

郭武正将袁绍带来的礼物搬上堂,交给卞氏清点。

唐平坐在堂上,微微皱眉,也不知道想些什么。

荀彧上前就座,拍了拍腿。刚才他们在廊下站了半天,着实有些累了。

荀攸也跟着坐下,却不像荀彧那么累。

“唐君,你觉得袁本初能采纳你的建议吗?”荀彧说道。

唐平眼皮轻抬,淡淡地说道:“能,又不能。”

“怎么说?”

“就像我问他的那两个问题一样,他能解决寡的问题,却解决不了不均的问题。”

荀彧想了想,露出一丝苦笑。“你说得没错,就算他肯,他身边的那些人也不肯。所以,这海船交给他们,也无法解决流民的问题。”

“至少可以确认海船可用。”荀攸接过了话题。“有了海船,怎么用,就看各人的选择了。他们可以出海寻找仙山,我们也可以出海捕鱼。他们可以去交州运犀牛、大象,我们也可以去交州运米。”

唐平笑而不语。

荀攸的反应最快,他也猜到了自己的想法。

不管怎么说,先把海船弄出来再说,怎么用,看各人想法。

你不解决百姓吃饭的问题,就让别人来解决百姓吃饭的问题。这个别人可以是天子,也可以是曹操,也可以是其他的任何人。只要能让老百姓吃上饭,就是好人。

得民心者得天下,可不是嘴上说说就行的,要看行动。

袁绍若能做到这一点,代汉称帝,鼎立新朝,也是他应得的。

荀彧想了一会儿,轻轻点头,认可了唐平的方案。

机会给袁绍了,能不能抓住,看他自己。

是真想拯救天下苍生,还是只想改朝换代,就看他怎么做。

“天子若是问起,我该怎么说?”

唐平转头看了荀彧一眼,笑了。“你怎么回天子,那是你的事,何必问我?”

荀彧叹了一口气,欲言又止。

他真的很为难。既怕袁绍不肯拯救苍生,又怕袁绍篡汉。既怕天子责怪唐平泄露海船的技术,又怕天子怀疑他居心不良,与袁绍里应外合。

——

一转眼,新年到了。

唐平难得的清静了十几天。

宫里宫外、城里城外都很热闹,唯有小院很安静,甚至有些冷清。荀彧等人忙于参加朝会等事,史侯也要参加祭祖等仪式,抽不出空来小院。就连史道人都忙着走亲访友,没时间来与唐平闲聊。

唐平也过了个简单的年,与卞氏、荀攸、郭武一起吃饭,闲聊,只是没有祭祖这些仪式。

他无祖可祭。

祭张角?没兴趣。

祭祖先?他连自己是哪一家的都不知道。

其他人也没兴趣,卞氏专心练习胎息术,荀攸、郭武专心习武。

虽然唐平只传了荀攸一篇拳论,没教任何招术,但是架不住荀攸聪明,将从拳论中悟出的步法化到他自己原本的武艺中去,然后和郭武对练验证。

他的剑术不亚于许攸,体力却要强太多,郭武与他对战很吃力,却也因此进步飞快,比他自己慢慢悟强多了。没过多久,荀攸就说,应该为郭武准备一柄步槊,普通的矛发挥不出郭武的体力优势。

槊就是矛,只是刃部更长、更重,杀伤力更强,制作工艺要求更高,也更贵。

一柄制作精良的槊的价格和一匹战马相近,远非普通士卒用的矛可比。

唐平表示,我有钱,却没有门路,要不你帮忙解决一下?

荀攸痛快的答应了。

唐平让卞氏取出二十金,交给荀攸,拿去花,用最好的材料,最好的工艺,请最高明的铁匠。

荀攸说用不着,一柄实战用的步槊,五金足够,十金就是天价了,绝对用不着二十金。

槊再贵,终究是兵器,又不是用来收藏的宝物,需要镶金嵌玉。

没过几天,荀攸取回了一柄步槊,两米多长。槊头是百炼钢,看起来就是一柄四尺长的八面汉剑,寒光闪闪,看着就吓人。

出乎唐平意料的是,槊柄是铁制的,整柄槊很沉,大概有四五十斤。

换算成汉斤的话,将近百斤。

“这是不是太重了?”

“对普通人来说,这柄槊太重,几乎没法用。可是对于郭武来说,这柄槊正好。”荀攸胸有成竹,将步槊交到郭武手中。“一个月后,师傅再看。”

唐平将信将疑,但步槊已经打造好了,再退也迟了,不如就按荀攸说的,先让郭武试试。

郭武很喜欢这柄步槊,虽然也觉得有点沉,却不肯放弃,立刻练习起来。

一开始,的确不太顺手,但是很快,他就能挥洒自如了,一天比一天顺手。

唐平对荀攸另眼相看,找了个机会问荀攸。“你怎么知道郭武能够用得来?”

荀攸笑笑。“师傅,我见过能用八十斤铁戟的,身型、力气和郭武相近。他用得,郭武自然也用得。”

唐平忍不住笑了一声。“你说的那人,是不是叫典韦?”

荀攸脸上的笑容顿时消失了。“师傅,你认识典韦?”

“我听说过他。”唐平想了想,又道:“你是怎么认识他的?”

荀攸眨眨眼睛。“我有个朋友,帮典韦杀过人。”

“你那朋友在哪儿?我想见见他。”唐平笑道:“能和典韦做朋友的人,想必也是勇士。”

“……”荀攸沉默了。

唐平瞥了荀攸一眼。“你说的这个朋友不会就是你自己吧。无中生友,这种套路,我也略懂一二。”

荀攸尴尬地摸摸头。“师傅说得没错,就是我。”

唐平咂了咂嘴,没说话。

他只是觉得荀攸神情鬼怪,这才随口一说,没曾想还真蒙对了。

荀攸和典韦是朋友,一起去杀人?这也太离谱了。

荀攸这些年都干了些什么啊?

“师傅,我有个不情之请。”

“你说。”

“能让典韦追随师傅吗?他天生神力,可以做个力士。”

唐平一愣,还有这好事?

虽然求之不得,但他还是留了个心眼。

荀攸的秘密太多,他不明就里,但典韦是个杀过人的游侠,天知道背了多少命案,得罪了多少仇家。他现在这个情况,可不允许节外生枝。

“你为何要引荐典韦入我门中?”

“典韦天生神力,武艺也好,却没有出路,只能做游侠刺客。若能追随师傅左右,将来出海建国,师傅能得一勇将,他也能有个不错的前程。”

荀攸一声叹息。“师傅知道夏馥,想必也知道陈留大户横行乡里。圉县如此,己吾也不例外。典韦这样的闾里之侠无人可以依靠,大多不得好死。”

唐平明白了。

典韦虽然是游侠,却是底层游侠,空有一身武艺,却没有出路。他们最终的结局不是落草为寇,杀人越货,就是成为豪门大户的部曲和杀人工具。

历史上的典韦投了曹操,最后死在宛城,应该说一点也不意外,甚至是不错的结果。

至少他得到了曹操的认可,为他的儿子打下了基础,不用在底层挣扎。

“行,你让他来。”唐平答应了。

他身边虽然有郭武,却不够。如果典韦能来,那就是双保险,安全多了。

更重要的是,收了典韦,就等于拴住了荀攸,以后就能更放心的用荀攸了。

这种好事,求都求不来,哪有往外推的道理。

荀攸感激不尽。“多谢师傅,我这就给他送信,让他立刻到洛阳来,只是可能要费点时间。新年未尽,他不知道在哪儿躲债呢,估计要到二三月才敢回家。”

唐平不禁感慨,这世道,穷人真是没有活路啊,典韦这样的勇士也要出门躲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