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豪1978:我得给文坛上堂课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58章 燕大,新起点!(求追读)

燕大学生报道的地点是在大饭堂,这不仅是学生吃饭的地方还是学校的礼堂和电影院。外面看就是一个大瓦房,入口旁边还堆着柴火,墙壁上有烟熏火燎的痕迹。

走进里面,顶上是木梁作为支撑,里面乌泱泱的已经挤了很多人。刘一民和刘振云找到中文系报到的地方,拿出录取通知书和粮食关系转移证明等各种资料交给登记资料的老师,核对过信息后填下名字这就算报道完成了。

“那个老乡,有没有五块钱,我先借你,等到了宿舍还你!”刘振云冲刘一民尴尬地说道。学生要交五块钱押金领一把木板凳,这个凳子可以在宿舍用,也可以在放电影的时候来大饭堂用。

刘一民点了点头,从口袋里面掏出一张大团结:“老师,这是我们两个的。”

交完钱,旁边黑黑瘦瘦的老学长递给了他们一人一把凳子,吩咐道:“木板凳一定要保存好,丢了可就不退了!我叫陈健功,中文系的师兄,你们有什么事情可以找我。”

刘振云拉着刘一民走到一边低声说道:“陈健功师兄,我在杂志上看到过他的小说,没上学前就已经是作家了。”

“哦!”

刘振云还以为刘一民不知道厉害,想继续说几句,不料却被正在发凳子的陈健功给听到了。

潇洒地扭头看向刘振云:“师弟,你大可以大声地说,不错,我就是陈健功,作家嘛,不敢当,但也发表过几篇文章。”

去年恢复高考,进入中文系的学生有不少都是小有名气的。陈健功上学以前跟他大哥刘一国一样是个撅屁股挖煤的,今年已经29了,挖煤的时候相亲不好相,于是对外介绍自己的身份时就说自己是“黑色冶金粉末研究所”的工作的。

两人冲陈健功打了一个招呼,转身排队去领饭票了。在燕大上学,每月最低可以领十四块五的补贴,其中十二块钱是伙食费,两块五是零花钱。

上大学前已经工作几年的,每月照常领工资,算是学生中的贵族。

饭票主食的话男生是一个月三十六斤,除此之外还有一些菜票。三十六斤主食,想吃饱还得自己想点办法。两人拿着花花绿绿的饭票后开始去找宿舍,两人被分到了一块。

男生宿舍在未名湖的北岸,总体被称为“德才均备斋”,是一个由七个宅院组成的仿明清式的古典建筑群,砖混结构,设计风格雄浑有力,阳气十足。

绿瓦白墙,红柱亭廊,门窗和各种雕刻都继承了四合院的衣钵,但又带着明显的西方文化的痕迹。

“咦,住的地方跟皇宫似的。”刘振云一边感叹,一边挑着扁担站在一边礼让行人。

他们住在均斋的三楼308宿舍,进去的时候里面已经有人了,六人间的宿舍,不过有两个床铺上的木板被人给抽走了。

“你好,我叫李学勤,老家浙省人,当过生产队队长,高考成绩373,是我们地区的文科第一名。”

“你们好,我叫陈大志,考的不怎么样,以前是个木匠!”陈大志嘴唇很厚,说起话来十分有力量,但口音也很重,像是晋城人。

“我叫刘振云,考了397,豫省人,当过兵!”

见他们想说话,刘振云急忙说道:“我不是第一,他是我们第一!”

“397还不是地区第一?”李学勤不敢相信,从衣冠南渡之后,南方人的学子的成绩是领先北方的,他373已经是第一了,好家伙397还不是。

“嗯,他451!”

刘振云觉得这成绩都不是人考的,他数学考了89,已经很厉害了,大部分人考了三四十,他就是通过数学跟别人拉开的距离,一问刘一民考了多少,答道91!

沉默,整个宿舍死一般的沉默,豫省人来宿舍先出了一个“2”,后甩上一对王炸,炸的大家晕头转向的。接下来,连问都没问刘一民的名字和各科成绩。

过了一会儿,四人算是熟络了,李学勤一边抽烟一边愤愤地告诉他们。在生产队的时候,他是有资格成为工农兵大学生的,而且考的文化成绩是公社第一,但是被别人给顶了。本来觉得此生无望,没想到高考恢复了,这才有了上大学的机会。

陈大志除了自我介绍后就一直沉默不说话,刘一民后来才知道,因为晋城话只说给晋城人!

工农兵大学生走推荐,也是需要文化课成绩的,只不过文化成绩对录取影响很低。燕大现在还有76级的工农兵大学生,中文系的老师授课,还得从语法学起。

77级高考的生源好了一点,但底子差的学生大有人在,开学课堂测验,一些人不知道“韩愈”是谁。

铺完床,刘一民躺在上铺试了试,觉得还可以。扭头看见旁边上铺的刘振云正在掏鸟,过了一会儿,在刘一民嫌弃地目光中,从鸟巢里面掏出毛边的五块钱递给了刘一民,上面脏兮兮的,手上的汗渗入纸币,散发出臭臭的“钱”味。

“老乡,你以后得学我,钱放在挎包里面容易丢,你知道我为什么放在这儿吗?”刘振云用手指沾了沾吐沫,数了数兜里面的钱,确定无误后又放进了鸟巢。

“因为敏感!”

“对,别人轻轻一碰,我就能感觉到,这是我在部队回家的时候学习到的经验。”

铺完床,刘一民准备去买点东西。喊上刘振云一起,刘振云是没什么买的,不过寝室里面就他们两个老乡,也想好好的攀攀关系。

在燕大的供销社,在刘振云不可思议地目光中,刘一民买了肥皂、镜子、水壶、暖瓶还有牙膏等、毛巾等日用品。

有些票多亏了老邹同志。

“同志,再来一盒海鸥洗头膏。”用肥皂洗头,刘一民总觉得不舒服。

刘一民买了两盒雪花膏,送了刘振云一盒,非得推辞不要,但刘一民执意让他收下。不知道70年代宿舍啥规矩,但21世纪的男生宿舍,你的洗漱用品不是你的,是大家的。

刘一民不想跟别人共同使用一盒雪花膏,另一方面,他也挺喜欢刘振云的。

“老乡,你可真有钱,你怎么买这么多东西,有这个钱买几本杂志多好?”

刘一民回头看了看他,笑的更开心了,买杂志,这四舍五入刘振云还算自己的客户。

刘振云觉得,自己上大学的第一课是刘一民教的,看到旁边女同学不断地嚼着东西,刘振云死死地盯住看了几眼,小小的眼睛里大大的疑惑。

追上刘一民的脚步问道:“燕京的女生怎么跟生产队的牛似的,嘴里面一直嚼?”

感谢大家的月票和推荐票,顺便求票!祝大家周末愉快,谢谢各位抬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