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3章 太子行元服
东宫这几日那叫一个热闹,好多皇子后妃都跑来探望。结果一看,李承乾除了有点小疲惫,还是那么活蹦乱跳的,可把不少人给失望坏咯!
倒是轻松了一段时间,这些天正练习孙思邈留下来的养身心法。
话说身处太医院孙思邈在和太医院的医生进行了深入地医术交流,又为积病多年长孙皇后诊治病症。
经过一番望闻问切之后,孙思邈心中已然有了定论。
只见他不慌不忙地从随身携带的药箱之中取出笔墨纸砚,龙飞凤舞地写下了几张食疗的方子。
这些方子字迹娟秀、条理清晰,所用到的食材皆是常见之物,但搭配起来却有着奇妙的功效。
待写完最后一个字,孙思邈轻轻吹干纸上的墨迹,
然后将这几张珍贵的食疗方子交到了长孙皇后身旁的宫女手中,并详细地交代了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做完这一切之后,孙思邈起身准备离开。
一直在旁静静观察的唐太宗李世民见状,连忙上前一步说道:
“先生医术如此高明,实乃我大唐之幸啊!朕有意留先生在朝中为官,不知先生意下如何?”
面对李世民抛出的橄榄枝,孙思邈微微一笑,拱手作揖道:
“多谢陛下厚爱,但草民生性自由散漫,实在不习惯官场的繁文缛节。行医济世才是草民的毕生追求,还望陛下成全。”
李世民见孙思邈去意已决,也不好再强留,只得惋惜地点点头说:
“既然先生心意已定,朕也就不再勉强了。日后若有用得着朕之处,尽管开口便是。”
孙思邈再次谢过李世民之后,便转身飘然而去,只留给众人一个潇洒的背影。
李承乾想了想,便建议孙思邀云游四方的时候,看看能不能整理出一本《本草》来,讲述天下药材的模样、药性、产地,孙思邈的确是个心扑在医学上的人,当下就眼睛一亮,拿着行理去为后世留下一本系统的药理典籍了。
李承乾本来也想着是不是弄所医学院出来,但是放到这年头未必行得通。
自隋朝开创科举制度以来,无数寒门士子看到了改变自身命运、踏入仕途的曙光。
而唐太宗李世民更是英明神武,他大力推行活字印刷术,使得书籍得以广泛传播,知识不再被少数权贵所垄断。
这一系列举措无疑为那些出身贫寒却胸怀大志的学子们提供了更多实现梦想的可能。
然而,即便如此,人们对于科举考试中的明经科和进士科依旧趋之若鹜。
毕竟,一旦金榜题名,便能平步青云,光宗耀祖。相比之下,学医之路则显得冷清许多。
尽管世间曾出过像孙思邈这样的神医,但总体而言,医师这个职业在当时众人眼中依然被视为低贱之业,愿意投身其中者寥寥无几。
此时此刻,在东宫里享受着悠闲假期的李承乾尚不知道,
他的母亲长孙皇后正在心中盘算着一件大事——她觉得自己的长子已然长大成人,到了该举行加元服礼并迎娶太子妃的时候了。
所谓元服礼,乃是象征男子成年的重要仪式,意味着从此刻起,他已告别青涩稚嫩的少年时代,即将步入承担责任、成家立业的新阶段。
而且既然是皇太子,那就更不能疏忽,长孙皇后和李世民商量了一下,又命软天监确定了良辰吉日,礼部便开始准备了起来。
二月之末,皇太子加元服。
一切遵循的都是周礼,繁琐而严肃。
说起来,后世人们莫不以欧洲的所谓贵族爵位为荣,可他们的文化底蕴终究比不上中国深厚。
要论尊贵、气质、乃至奢侈,还是要看中国,与古代中国贵族的生活比起来,那些欧洲的王室都只能算暴发户。
从西周周公制定周礼,一直延续数干年,历经沧桑,带来的是更加深沉的文化底蕴。
到了后世,有人已经忘记,所谓华夏,华者,服章之美;夏者,礼仪之大。这才是华夏!
李承乾在经过一番精心地沐浴净身后,身上所穿依然是那套属于孩童的衣物,头上梳着可爱的总角,两条辫子一直垂落至腰间。
而此时,李世民则端坐在主家之位,身为一国之君的他,身着庄重而正式的易服,显得威严无比。
此次元服礼特地选在了宗庙之中举行,当一切准备就绪后,
礼部尚书许敬宗先是奏响了庄严的乐曲,随后站起身来,抑扬顿挫地念起了一篇文采斐然的祭文,以此宣告元服礼正式拉开帷幕。
只见李承乾缓缓地解开自己的发辫,口中念念有词:“令月吉日,始加元服。弃尔幼志,顺尔成德……”
接着,他迈着沉稳的步伐走下石阶,来到水盆前洗净双手,然后快步走到殿前,高声祝愿道:
“愿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愿大唐江山永固,国泰民安!”
这时,几位侍女恭敬地捧着发簪和发冠走上前来。
李世民面带微笑,亲自拿起一把精致的玉梳,他的手稳健有力,心中更是充满了对这个优秀长子的浓浓喜爱与骄傲之情。
随着梳子轻柔地穿过李承乾的发丝,每一下都仿佛倾注了父亲无尽的期许与祝福。
不一会儿,李承乾原本松散的头发便被梳理得整整齐齐,并束起了一个象征成年的发髻。
紧接着,李世民小心翼翼地将发冠戴在李承乾的头上,再用一支精美的玉管簪子将其固定好。
整个过程一气呵成,尽显皇家风范。
完成这一系列动作后,李承乾恭恭敬敬地向李世民行了叩拜之礼。
待他站起身来时,一旁早已等候多时的侍者赶忙上前,为他换上一套崭新且正式的衮服。
这套皇太子的礼服乃是用上等丝绸制成,
明黄色的袍服上绣着栩栩如生的四爪蛟龙图案,
配以华丽的丝绦和温润的美玉作为装饰,更显尊贵非凡。
李承乾的身形已然长成,身姿挺拔如松,举手投足间都散发出一种与生俱来的尊贵和高雅之气。
他那修长的身材犹如玉树临风,风度翩翩,令人不禁为之倾倒。
再加上这几年所接受的帝王教育,更是让他的气质愈发出众,仿佛天生就是君临天下之人。
此刻,在举行冠礼的现场,众人的目光纷纷聚焦于李承乾身上。
有的眼中流露出由衷的赞叹之情,对这位年轻的皇子赞不绝口;
有的则带着欣赏之意,暗自期许他未来能够成就非凡大业;
然而,亦不乏一些心怀忌恨者,他们嫉妒李承乾所拥有的地位和荣耀。
只见李承乾再次向李世民恭恭敬敬地行了一个大礼。
李世民面带微笑,慈祥而又威严地看着自己这个优秀的儿子,
待他站起身来之后,目光便落在了他的身上,开始上下仔细地打量起来。
片刻之后,李世民脸上露出了欣然的笑容,满意地点点头道:
“朕赐予你表字——高明!愿你日后能以高超之智慧、明睿之见识治理国家,成为一代明君。”
听到父亲的赐字,李承乾心中欣喜万分,连忙退后一步,再次深深地施礼道谢:
“儿臣多谢父皇恩赐!此一生定当不负父皇期望,努力奋尽,为大唐江山社稷贡献自己的全部力量!”
说罢,他抬起头来,与李世民对视一眼,父子之间的默契与信任尽在不言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