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4章 徐州励精图治,暗流涌动危机
回到徐州后,陶应迅速将在江东和荆州的收获转化为实际行动。他把周泰、蒋钦所分享的江东水军训练之法,交给徐州负责水军筹备的将领,要求他们以此为参考,加快徐州水军的建设。又将廖化编入陈到麾下,让他在精锐部队中发挥所长,传授独特的战斗技巧。
陶应频繁前往农田,查看水利设施修缮进度。看着清澈的水流引入干涸的田地,百姓们在田间辛勤劳作,脸上露出久违的笑容,陶应心中满是欣慰。陈群呈上详细的农业发展报告,汇报新一季农作物的播种情况以及预计收成,陶应仔细审阅,提出进一步优化的建议。
商业方面,糜竹按照与江东、荆州商定的新商路,组织起一支支商队。满载着徐州特产的马车,浩浩荡荡地驶向江东与荆州,又从那里带回各种稀缺物资。徐州的集市愈发繁荣,商人们的叫卖声此起彼伏,税收也日益增加。
在人才培养上,徐庶挑选出徐州本地的有志青年,送往新建的学府。他亲自为学子们授课,讲述天下局势、兵法谋略与治国之道。学府中,书声琅琅,充满了求知的氛围。
然而,在这看似蒸蒸日上的发展背后,危机正悄然逼近。曹操退回兖州后,一直暗中积蓄力量,他对徐州的惨败耿耿于怀,发誓要卷土重来。曹操召集荀彧、郭嘉等谋士商议对策,荀彧分析道:“陶应与江东、荆州联盟,实力大增。但他们内部并非铁板一块,我们可派人离间,再寻机而动。”
于是,曹操派出间谍潜入徐州,四处散布谣言,称陶应与江东联盟只是权宜之计,实则想吞并江东,还故意在百姓中传播陶应好大喜功,不顾百姓死活,加重赋税的假消息。一时间,徐州城内人心惶惶,百姓们开始对陶应的决策产生怀疑。
同时,在徐州与袁术接壤的边境,袁术也在蠢蠢欲动。他得知曹操准备再次攻打徐州,便想趁机分一杯羹。袁术集结军队,在边境频繁调动,摆出一副随时进攻的架势。
陶应得知这些消息后,神色凝重。他明白,徐州又将面临一场严峻的考验。他紧急召集徐庶、陈群、糜竹等人商议应对之策。徐庶说:“主公,曹操离间之计虽阴险,但我们身正不怕影子斜,只需向百姓澄清事实,稳定民心。至于袁术,可先派臧霸率领骑兵前往边境,威慑袁术,让他不敢轻举妄动。”
陶应点头同意,他一边安排陈群发布公告,详细说明徐州的发展规划与民生政策,消除百姓的疑虑;一边命令臧霸即刻前往边境,加强防御。
陶应深知,这场危机不仅是军事上的较量,更是人心的博弈。他站在城墙上,望着城内熙熙攘攘的百姓,暗暗发誓:“无论曹操和袁术如何算计,我都不会让徐州百姓再受战乱之苦,定要守护好这来之不易的和平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