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4章 幸福的月子,踏实的豆子——原始安全感影响孩子的一生
豆妈记录:幸运,豆子是个不哭不闹的乖宝宝/第10天
我发觉,生孩子是件很愉快的事,不像别人说的那样。大家都说,生孩子很辛苦,孩子生下来以后会更辛苦,好多新妈妈恨不得把刚生出来的宝宝重新塞回肚子里。我却没有这样的想法,干吗要塞回去呢。每天看豆子吃吃喝喝,在他睡着的时候研究一下他的小脸蛋,多有乐趣啊!
可是,我们院儿里的果果妈和安安妈不同意我的想法。果果和安安是和豆子同月出生的两个女宝,她们俩确实不让她们的妈妈省心,每天要哭好几次,而且每次都能声音嘹亮地哭够半个小时。两个宝宝白天哭得好像还没那么厉害,一到夜里,那音响播放一般的效果,简直让她们的爸爸妈妈无奈至极!安安宝贝尤其厉害,会哭得声嘶力竭,小脸儿憋得通红,经常哭到接不上气来,让人看着揪心。这俩女宝都得在大人抱着时才消停,所以她们的妈妈和外婆要整夜轮换着抱她们。哎,宝宝这样,真是好让人心焦。
得知与豆子同龄的宝宝的状况,我十分庆幸自己运气好,俺家豆子那个乖啊!一般来说,豆子有需要的时候就咿咿呀呀地哼唧两声,偶尔等奶吃的时间长点儿,会来段儿洪亮的。豆子满月时,给豆子剃胎毛的阿姨听见豆子的哭声说:“很斯文啊,像个女孩子。”豆子在大部分时间里会安静地呼呼,醒来时也不闹,他总是平静地看我和豆爸在他跟前表演、献媚,眼睛倍儿亮。
月子里的豆子真的很好养。究其原因,还要感谢豆爸和我自己。
其一,豆爸和我身体健康,吃嘛嘛香,这为豆子的身体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其二,豆爸和我早在豆子还是胚胎的时候就开始为他建立安全感了。
回顾整个孕期,我的心理状态一直比较平和,我的心情以憧憬、愉快、淡定为主。偶尔感到焦虑、烦躁,我会及时向豆爸倾诉。托豆爸具备专业心理咨询师素养的福,他总能见招拆招,化解我心中的负面情绪。而且,豆爸很注意消化工作带给他的压力,从不将负面情绪带回家。
值得多记一笔的是,作为专业人士,豆爸的眼光和行为都很有前瞻性。在我怀孕期间,我曾要求豆爸洗碗、扫地,想借豆子的东风充分“奴役”豆爸一把,但被豆爸严词拒绝了。他说:“这是为了预防你将来得产后抑郁。知道产后抑郁是怎么来的吗?原因之一就是产后承受不了待遇突然变化,心理落差太大。”他坚持要我过平常的生活,保持平常的心态。我也坚持认为这是他想要偷懒的学术借口。不过我承认,从事实的角度看,这个借口还是有一定道理的。
其三,我在月子里感受到的幸福,让我有足够好的心情养育豆子。
说起这一点,就一定要感谢豆爸和我爸爸妈妈了。我产后的第二天早晨,豆爸从家里赶来,为我送鱼汤。他推开病房门时,一大束鹅黄色的迎春花先进来了,那个娇嫩欲滴,我感动得要死。我很意外,很意外。这个牛高马大的男人细心起来不得了,不仅带来了新鲜的花,还自备了漂亮的玻璃花瓶,有点凉意的病房里顿时充满了春意,哪儿还有什么抑郁呢。老公一束花,抑郁散光光。
闺中密友打来关切的电话,怕我产后出现情绪频繁波动的状况。根据她自己的经验,大多数月子里的女人都很敏感,遇到一点小事就会想很多,还净想不好的。可是我真不这样,老公关心我,爸爸、妈妈无微不至地照顾宝宝和我。除了吃、喝、睡、喂宝宝,就没啥需要我操心的事了。我的好情绪会感染宝宝,他也踏实着呢。
除了这三点外,为宝宝铺好安乐窝、多了解喂养宝宝的知识、沉着应对纷繁的小状况、及时满足宝宝的需要,都会给宝宝带来安全感,这里就不多说啦。
总的来说,妈妈具备良好的心态对宝宝来说很重要,爸爸也要有所贡献。
心理师爸爸的分析:如何为宝宝建立最初的安全感
父母要从宝宝出生起,就开始为宝宝建立安全感。宝宝在潜意识里是可以感受到一切的,父母的平和情绪、和谐关系等都将起到关键作用。
原始的安全,对于宝宝来说,太重要了。
这种安全不是仅指没有生命危险,而是生理安全、心理安全和环境安全的总和。一家人欢天喜地地迎接宝宝的到来,宝宝是会感觉到的。想让宝宝感受到安全,就要为宝宝创造具有安全感的条件。
妈妈的安全感高,宝宝的安全感也会高
在豆妈怀孕的时候,豆子就已经能感受到豆妈的情绪了。情绪反应会直接影响人体的体液平衡程度。心理会直接影响生理,这也是相由心生的道理。宝宝还未出生时,让宝宝与妈妈连接在一起的是脐带,脐带中流淌的是血液、淋巴液、组织液等。妈妈情绪不稳定可能引起神经系统、免疫系统等的反应,以及体内一些物质的释放。在妈妈肚子里的宝宝很敏感,吸收了这些因妈妈情绪不稳定而产生的物质后,自身就可能会不稳定。
所以,未出生的宝宝的安全体验来自妈妈的心理满足和生理满足,而妈妈的心理满足和生理满足大部分来自家庭成员的照顾、对爱的体验以及对自我情绪的调节。妈妈的心理调适对胎宝宝很重要。
孕期妈妈的心理状态,与别人对她的期待以及她自己对自己的期待有着必然关系。我们都知道,愤怒和焦虑的产生是因为期待没有被满足。愤怒是对别人的攻击,而焦虑和抑郁是把攻击的矛头转向自己。
如果家庭中的所有人都希望宝宝是个男孩,那么妈妈就会希望通过生个男孩来满足自己的价值感(当然,这本身就是一个问题),也会害怕自己生的不是男孩。在这样的环境中,妈妈就会有强烈的焦虑情绪。但生男生女不是妈妈可以控制的,妈妈如果不知道如何调整情绪,就会感到很无力。这样的无力感会直接影响胎宝宝的发育,也会给胎宝宝带去不安全感。反之,如果妈妈的安全感很高,那么胎宝宝也一定能感受到许多安全感。
爸爸的陪伴和孕前的充分准备
怀孕的妈妈如果没有丈夫的陪伴,就会产生许多情绪反应。有句话是这样说的:“一个焦虑的母亲和一个缺席的父亲,几乎百分之百会培养出有情绪障碍的孩子。”这句话虽然说的是一些儿童在成长过程中的现象,但也适用于形容一些宝宝还未出生的家庭的情况。
在夫妻关系不稳定的家庭中,有些夫妻会通过生个孩子来稳定夫妻关系。我不能评价这样的方式是对的,还是错的,但我并不认同这种做法。家族关系和家庭对孩子的期待会在孩子身上体现出来,这已经是不需要再证明的心理现象了。假如一个孩子在没有出生之前就背负上维护家庭关系、完成家庭成员对自己的期待的责任,那这个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注定比其他孩子承担更多。
夫妻同心,其利断金。怀孕的豆妈如果感受不到我的爱护和体贴,就会有不被满足的感受。这种不满足会转化为愤怒或者抑郁的情绪。假如我和豆妈没有做好迎接这个新生命的准备,那么我和豆妈也就会陷入对未来的担忧。所以一个家庭在迎接新生命前要做好物质和心理上的双重准备。豆子是在一个相互协作,没有太多附加条件下出生的宝宝,他自然能体验到足够的安全感。因此,打算做爸爸妈妈的人要在备孕之前问自己几个问题:
一、我们真的准备好了吗?我们是否相爱?
二、疾病、灾难等都不会影响我们照顾孩子、爱孩子吗?
三、我们对于孩子的性别真的只是好奇而不是期待吗?
四、我们是在很自由、轻松的环境中决定要孩子的吗?
五、我们的家人是否也做好迎接新生命的准备了呢?
六、我们确定生孩子不是为了满足自己的“黑暗动机”(比如为了得到房子和金钱,为了更好地拴住谁,为了争取家庭地位,等等)吗?
如果你们问自己这些问题时,都能说“是”,那你们的宝宝就会有最原始的安全感。
产后抑郁,直接伤害宝宝的安全感
最能降低宝宝的安全感的,莫过于妈妈的产后抑郁症。如果妈妈每天情绪紧张,心中充满疑虑、内疚、恐惧,甚至感到绝望,离家出走,有伤害孩子或自杀的想法或行为,那么孩子心中的安全感降低就不难想象了。
妈妈患产后抑郁症的原因分生理和心理两个方面。在生理方面,怀孕时女性体内的雌激素水平上升,孩子出生后女性体内的雌激素水平较怀孕时又会明显下降,这种内分泌的急剧变化会导致忧郁情绪的产生。在心理方面,产褥期女性的情感处于脆弱阶段,生产1周后,情绪的不稳定性会更为明显,女性会因为不适应母亲的角色,心理压力大,进而出现抑郁、焦虑的情绪。事实上,引起产后抑郁症的心理因素和生理因素是不可分的。产妇的过度焦虑和抑郁也会导致其生理上的疾病发作。
很多女性都会在产后出现忧郁的症状。就像宝宝一出生就要哭泣一样,初为人母的妈妈难免会伤感。从孕期享受熊猫级别的照顾到生产后要去照顾一个肉乎乎的“小玩意”,这两者之间的差异会让妈妈产生无助、担心、失落等伤感的情绪,但是,这些往往并不足以造成真正的产后抑郁症。据报道,真正的产后抑郁症发生率为20%左右,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很多妈妈患上产后抑郁症都是因为她们内心有某些没有被处理的情结在一些情境中被激发出来了。
兰的女儿刚满4个月。在女儿刚出生时,兰的情绪还比较稳定。兰坐月子时感觉婆婆对孩子有点冷漠(因为婆婆更希望是个孙子,但还是接受了现实),所以兰对婆婆心存芥蒂。兰的丈夫工作比较忙,在兰生下女儿后陪了兰3天,就出差了。有一天晚上,兰看着女儿时,忽然产生一个想法——把女儿掐死。她被这样的想法吓坏了,但又不能对任何人说,因此,她自责、挑剔、无故地哭泣。她开始指责丈夫没有陪自己,指责婆婆对自己不好,指责身边的每一个人。她情绪失控的时候很多,还会在情绪失控时破坏家里的一些东西。
兰的丈夫不能理解她,这让兰更加痛苦。她一会儿像个无助的孩子,一会儿像个蛮横的泼妇。这样的状况持续1个月后,兰来向我求助。
我对兰的感受表示理解,并明确地告诉她,她的这些感受是产后抑郁症的症状。在后来的讨论中,兰说出了她心中恐惧的来源。兰是家里的第三个女儿,她的上面有两个姐姐,下面有个弟弟。父母都希望家里的第三个孩子是个男孩子,所以兰的出生令他们失望。这导致了兰从小自我价值感不高,她感觉父母并不是很爱自己。兰非常努力地证明自己的价值,忍辱负重地讨好身边的人。当她生了个女孩的时候,她内心的低价值感又一次被激发了,她不知道怎样处理内心的冲突,所以开始迁怒于身边的人。而兰之所以敢迁怒于这些人,是因为在她怀孕期间,家里人把她当作公主照顾。公主变回灰姑娘时,她体会到的挫折感太强烈了。
兰把所有事情明确地归纳为应该出现的和不应该出现的,因此,她在自己的幻觉和理智之间徘徊。这样的心理让她在委屈、愤怒以及自责的情感中纠结。这样的纠结让她无所适从,她更加期待身边那个“爱自己的丈夫”来帮自己解决问题。可是兰解决问题的方向错了,离答案越来越远,也给身边的人带来了很多烦恼。女儿出生后,她又一次把自己“变成”了不受欢迎的人,这好像宿命一般。
患产后抑郁症的原因和消除产后抑郁症的方案应该从妈妈自己身上找。对妈妈来说,这是很痛苦的,因此,寻求专业帮助很重要。当然,一些懂得自我觉察、自我调节的妈妈会自己修复自己的创伤。上述案例中的兰意识到自己的问题后,在医生的指导下通过自我调适,慢慢走出了产后抑郁的阴影,甚至修复了童年时期的创伤。
妈妈的安全感很大程度上来自家庭的支持。除了寻求专业帮助和学会自我觉察外,家人也要多给新妈妈营造轻松愉快的环境,比如尽可能周到地照顾新妈妈,让新妈妈少做家务活,与新妈妈一起承担照顾孩子的重担,多用笑脸和关怀让新妈妈感觉到温暖,等等。
宝宝的安全感是父母给的,原始安全感会影响宝宝的一生。患有精神疾病的妈妈可能会有患有精神疾病的孩子,这与遗传因素的关系很大,但也与这样的妈妈没有照顾孩子的能力有直接关系。没有能力照顾孩子的妈妈会破坏孩子的原始安全体验,而缺失原始安全感的孩子就有可能成为精神疾病患者。
相互理解、相互扶持的一家人,才会带给宝宝安全的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