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涛说大秦(壹)](https://wfqqreader-1252317822.image.myqcloud.com/cover/938/53273938/b_53273938.jpg)
第7章 《齐桓公成为春秋第一霸主》:春秋小霸郑庄公
比起其他很多诸侯,秦国挂牌上市的时间实在太晚了。但秦国立国时,正好赶上历史的转型期。当时,周王朝已经彻底走向了疲软,各路诸侯都纷纷露出单干的迹象,大家都奉行扩张主义,实行兼并政策,尽可能地增强自己的实力。秦国也不例外。
秦国的几代国君花了几十年的时间,对内提升综合国力,对外与犬戎死磕,终于把秦国打造成了一个新兴的诸侯强国,并挤进了当时齐、楚、晋等强国所在的大国俱乐部。
第一个把秦国打造成“金字招牌”的就是秦穆公。他是春秋有名的霸主之一,虽然这个霸主有点争议。当然,春秋时期的第一个霸主并不是秦穆公,而是齐桓公。不过,最先有这个创意的也不是齐桓公,而是郑庄公。
周平王东迁之后,郑武公的心情很好。因为护卫之功,他继承了父亲郑桓公在周王室的卿士之位,并被周平王任命为司徒,与晋文侯一起执掌周王朝的政事。此外,郑武公也没有忘记父亲既定的扩张政策,仅仅在他这一代,郑国就吞并了郐国、东虢国,占领了鄢、蔽、补、丹、依、弢、历、莘八邑。
郑武公死后,他的儿子郑庄公继位。郑庄公继承了父亲的职位,继续担任周王室的卿士。作为一代雄杰郑武公的继承人,郑庄公很明白,姬家的天下已经不那么稳当,东迁之后的王室失去了原来的影响力,诸侯们都已经不把大周当一回事了。
这个道理不难明白,可周平王偏偏还要自作聪明。这位东迁的周天子在坐稳自己的王位后,就想摆脱被诸侯控制的窘境,便趁郑庄公为父亲服丧之机,想用虢公来代替郑庄公担任卿士的职务。郑庄公知道后,迅速赶到洛邑质问周平王。周平王只能抵赖,但郑庄公不依。后来,这件事以周、郑互换人质了结。
不久之后,周平王去世,他的孙子周桓王继位[6]。这位新任周天子年轻气盛,比去世的爷爷更想恢复大周昔日的荣光。在继位的第二年,他就粗暴地干涉了晋国的继承问题。第三年,就对郑庄公发起了挑战。
周桓王三年(前717),郑庄公前来朝觐。周桓王并没有礼遇这位从爷爷时代就担任卿士的诸侯。周桓公就对周桓王说:“您这样做太不合适了。王室东迁,依靠的就是晋国和郑国。我们礼遇郑国,还怕人家不来呢。这下,郑国再也不会来朝觐了。”
还真让周桓公说对了。郑庄公很生气,后果很严重,他一气之下跟鲁国更换了许田。许田是周天子祭祀泰山时候的专用田。周桓王也不甘示弱,任命虢公忌父为卿士,并在几年之后剥夺了郑庄公的卿士之位。
这下真的捅了马蜂窝,郑庄公一气之下不来朝觐了。周桓王觉得郑庄公太过分,一时脑子发热,就带上几个小国向郑庄公摊牌。双方大打了一场,最后“愤青”周桓王的肩头被郑庄公的手下射了一箭。周桓王不得不很痛苦地宣布自己失败了。
这一箭之后,周王室彻底沦为一块招牌,再也生猛不起来了。不过,郑庄公也并非真正的赢家。他虽然赢了这场战斗,可因为只把精力放在控制周天子的事上,却没有心思开拓自己的市场,综合国力仍然是老样子。除了得到敢于挑战天下共主的名声之外,什么实质上的利益也没得到。再加上他没能处理好家庭内部事务,郑国时时都面临“三公子皆为君”的危险。所以,郑庄公只能成为春秋小霸,而不能成为春秋霸主。
虽然对于郑庄公本人来说很遗憾,但他的做法很快被后辈齐桓公批判性地吸收,并帮助后者成为春秋时期的第一个霸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