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涛说大秦(壹)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3章 西陲大夫

虽然秦嬴在非子这一代大放异彩,但他的儿子和孙子却很平庸,直到他的曾孙秦仲成为首领才又站到了历史的前台。这个机会是周厉王带来的,更确切地说,是犬戎带来的。

犬戎是西戎的一支,他们是个制造麻烦的群体,觉得周王朝已经没有以前强悍了,就经常在周、戎接壤的边境地带制造一些流血冲突,占周王朝的便宜。而这时,周王朝内部的形势也不容乐观。

自周懿王开始,周王室的威信已经江河日下,各国诸侯实力持续增强,越来越不把周王室放在眼里。等到周厉王上台,形势更进一步恶化了。

周厉王本人贪财好利,亲近佞臣荣夷公。大夫芮良夫劝周厉王不要与民争利,否则有亡国的危险,周厉王根本不听,还把荣夷公任命为卿士。

此外,周厉王还暴虐骄纵,引得国人[4]纷纷吐槽他。召公就劝说他:“大王,国人已经不堪驱使了!”周厉王很生气,就命令卫巫监视那些诽谤他的人,听到谁敢吐槽大王,就立马砍了他的脑袋。自此之后,诽谤周厉王的言论少了,诸侯也不来朝见了。

召公很失望,就做了一首诗,名为《荡》,现存于《诗经·大雅》。召公在诗中写道:“尔德不明,以无陪无卿……匪上帝不时,殷不用旧。虽无老成人,尚有典型。”意思是说,大王品德出现了问题,专门用坏人执政。这个做法跟商朝的做法没有两样。商朝君主不重用品德贵重的人,最后灭亡了。现在大王是走了殷商的老路啊!

到了周厉王三十四年,言论政策愈发严峻。国人都不敢说话了,就算在路上碰见了,也只用眼神示意。周厉王沾沾自喜,还向召公炫耀:“看,寡人能让那些人闭嘴吧!”召公一点也不高兴,还说了那句很有名的话:“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周厉王根本就听不进去。

又过了三年,矛盾终于激化了。国人们拿起武器,举起了反叛的大旗。这时,周厉王还不知道这回事,还忙着享受生活,结果一行人遭到了国人的袭击。周厉王只好逃到彘地(今山西省霍州市西北),而且这一逃就再也没有回来。

周厉王一逃,整个国家顿时陷入了国君空缺的状态。短暂的混乱之后,召公和周公(二人是周初召公和周公的后代)二位相国共理朝政,号称共和。共和十四年,周厉王在彘地去世。他的儿子太子姬静继位,就是后来的周宣王。

既然国人们对周厉王深恶痛绝,为什么又会放过太子姬静,并把姬静扶上君位呢?这都是召公的功劳。召公虽然是共和摄政者之一,但内心还是充满忠君思想的。他把太子姬静藏在自己家中。当愤怒的国人要求他交出太子时,他用自己的儿子冒充太子,使得姬静逃过一劫。姬静就这样在召公家里长大。

没有明确的史料表明,秦嬴分支的当家人秦仲在犬戎入侵和共和风波中扮演了什么角色,但他确实在复杂多变的局面中把握住了机会,让秦嬴再次在世人面前展现了风采。

在秦仲成为首领的第三年,犬戎就搞定了主支嬴成的后代,把西犬丘一带变成了自己的地盘。史书上虽然没有直接讲到秦仲这段时间的表现如何,但比他势力大得多的主支已被犬戎搞定,他的地盘却还牢牢控制在自己手中,就充分说明了秦仲的能力还是过硬的。

周宣王虽然是周厉王的继承人,但水平比他的父亲强多了,几年之间就让大周有了中兴的气象。他最大的成绩就是把这些年来老是欺负大周的犬戎等部族收拾了一顿。周宣王很快发现秦仲是个人才,马上就让人把一颗大夫的印信交给秦仲,并派秦仲去攻打犬戎。

秦仲一听,可以当大夫了,要是再立一点功,没准儿就可以成为跟齐、楚一样的诸侯,高兴得要命,带着部队就向犬戎的地盘杀过去。

秦仲成为秦地的当家人已经二十三年了。这么多年来,跟犬戎的交道打得很多,他觉得犬戎虽然强悍,但也没在他的地盘上讨到什么便宜。尽管西犬丘的族亲丢了西犬丘,又丢了脑袋,也只怪他们水平实在太差。秦仲这么一想,脑子就发热起来。而脑子发热的后果很严重。

秦仲只想到这么多年来犬戎没有从他那里得到什么便宜,却没有想到犬戎的力量其实很雄厚。如果实力不雄厚,他们敢向周王朝挑战吗?他们没有从秦地讨到便宜,一是秦仲确实有水平,二是秦仲采取了守势,守得没有漏洞。况且,在双方交手过程中,秦仲除了能自保之外,也没有得到什么便宜。

综上所述,秦仲现在的实力只能勉强自保,别的动作是一点不能做的。但人的头脑一发热,往往想不了那么多。秦仲头脑一热,就带着部队冲了出去,结果不仅大败而归,连秦仲本人也被犬戎毫不客气地杀掉了。

对于秦仲而言,一战而死,确实倒霉,但对于他的子孙来说却未必。正是因为秦仲受到了周宣王的赏识,他所属的这支秦嬴才有再次参与国家大事的机会。

秦仲有五个儿子,长子即位,就是后来的秦庄公。周宣王知道秦仲战死后,召见了秦庄公五兄弟。他看到秦庄公兄弟个个咬牙切齿,要为父亲报仇,就给了他们七千士兵,命他们继续攻打犬戎。得到七千士兵之后,秦庄公兄弟马上就投入了战斗。

犬戎长期以来都牛气哄哄,连大周都不放在眼里,再加上前段时间又刚搞定了秦仲这块硬骨头,以为敌人再没什么优秀人物了,只等自己再冲上一步,就可以把秦地划到自己的名下,接着向大周的地盘进军。哪想到自己还没进行下一步,秦庄公兄弟就突然率领大批士兵冲了上来。结果,毫无思想准备的犬戎被打得大败。

这次取胜之后,秦庄公并没有停下进攻的脚步,而是再接再厉,最后把嬴成一族丢掉的西犬丘也收复了。

这次对犬戎作战激烈到什么程度,史书上没有明确的描写,但我们可以从《诗经·小雅·采薇》里窥见一斑。

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曰归曰归,岁亦莫止。靡室靡家,猃狁之故。不遑启居,猃狁之故。

采薇采薇,薇亦柔止。曰归曰归,心亦忧止。忧心烈烈,载饥载渴。我戍未定,靡使归聘。

采薇采薇,薇亦刚止。曰归曰归,岁亦阳止。王事靡监,不遑启处。忧心孔疚,我行不来。

彼尔维何?维常之华。彼路斯何?君子之车。戎车既驾,四牡业业。岂敢定居?一月三捷。

驾彼四牡,四牡骙骙。君子所依,小人所腓。四牡翼翼,象弭鱼服。岂不日戒,猃狁孔棘。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诗中的猃狁就是犬戎。全诗以戍卒回忆的口吻写出了征讨犬戎的艰难。

无论如何,这次对犬戎作战,大周军队是胜了。周宣王接到奏报后很高兴,马上下令把秦庄公祖先大骆的地盘(即西犬丘一带)都送给秦庄公,还封秦庄公为西陲大夫。就这样,作为分支的秦庄公一族合并了西犬丘主支,成了这支秦嬴的代表,秦庄公的地盘也扩大了好几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