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朱元璋捡到了我的手机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42章 科举改革

单只开设一家商铺,对皇家而言当然不算难事,可要在全国各地开设商铺,涉及的人员、货品就太多了,毕竟,这事须得找靠谱心腹操办,否则落于外人之手,定又会成为他人的敛财工具,加剧官场贪腐。

朱标忙碌了许久,也只开了个头道:“儿臣已在金陵城郊盖建了仓库,囤积了不少货物,过段时日,便会在金陵城中开设商行,对外出售这些货物,货物定价与市价无异,唯一的区别就是只能以宝钞购买。”

朱元璋听后,满意点头:“先以金陵试点,之后再推广到全国,这倒也不错。”

金陵毕竟是京都,商贸、交通发达,信息传播最快,只要这第一家官办商肆顺利开办,日后再在其他地方开设分店,就容易得多了。

“如今此事已经进入正轨,标儿也该歇息歇息,莫再这般操劳了。”眼看朱标满眼黑眼圈,朱元璋颇有些心疼。

许是头一次独挑大梁,想要做出番成绩来,朱标近来很是劳碌,为此熬得神情憔悴。

朱标点点头:“儿臣省得,这就退下了。”说罢,他行了一礼,就此告退。

武英殿安静下来,朱元璋的心绪也沉定下来,重启科举的两难抉择再次涌上心头。

“该不该重启科举呢?”呢喃犹豫间,他终是伸手入怀,掏出了手机。

近来三番五次劳烦朱辰,朱元璋也有些过意不去,只是科举事关重大,他实在很想听听,这后世之人有何精妙见解。

“花开又花谢……花满天……是你忽隐……又忽现……”一长串的铃声过后,朱辰的面孔出现在手机屏幕上,望着朱元璋道:“老祖宗,不知你今日找我又有何事?”

他可是知道,朱元璋无事不登三宝殿,这突然给自己打电话,肯定是有重要的事。

朱元璋扯了扯嘴角,略有尴尬道:“这个……近来咱遇到个麻烦事,朝廷里人才缺失,想寻个遴选人才的好办法……”

“挑选人才?不是有科举?”朱辰下意识便答,可话说一半,他又忽地一顿,脸上晃过一丝慧黠道:“我想起来了,老祖宗你好像把科举制度给停了吧!”

朱元璋讪讪一笑:“咱是觉得,那科举选来的人,都是些榆木脑袋,除了读死书外一无是处,因此才找上你,想寻个更好的选才之法。”

“您好端端的干嘛问这个,只怕是有官员请奏要恢复科举,老祖宗你又不甘心,这才向我求教吧!”说话间,朱辰眼里幽光一闪。

心事全叫人家摸透,朱元璋脸上的笑容更尴尬了,左右在朱辰跟前早已没了皇帝架子,朱元璋点了点头,承认下来。

思虑了片刻,朱辰才说道:“说起选才制度,从大汉的举荐制,到南北朝的九品中正制,再到隋唐的科举制度,是一步步发展迭进,而这科举制度可以说是相对而言,最公平的选才方式了,直到我们这个时代,依旧沿用着,像我们的高考、入职、公务员筛选,都是通过考试挑选人才的。”

朱元璋听得连连蹙眉道:“那你们就不怕选出一堆只会死读书的书呆子?”

朱辰笑着摇头道:“我们这个时代,信息爆炸,几乎没有那种只会闷头读书的人了,再说即便通过考试,这些人也只能先在基层去工作,想要晋升,还得经过实践考核。”

“咦!先让他们到基层去工作一番,这个主意倒是不错!”朱元璋闻言,却是两眼一亮道,他暂停科举其一的缘由就是这些科举考上来的士子大多都只会读死书,若是让他们先去基层磨练一下,说不定会有所改观呢!

话音刚落,朱辰却已翻起白眼道:“那你不得被那些读书人骂死?”

古代读书人地位超然,心气自也非比常人,加之科举高中也的确算是凤毛麟角,这些人多半不愿下放基层的,更关键的是,千百年来,科举取仕向来是择人才当官,可没听说中了科举反而被派到基层当刀笔吏的。

这落差太大,人家铁定要骂娘的。

若非有极大魄力,寻常皇帝可不敢干这种事。

偏生,朱元璋就是个极有魄力的天子,他当即冷冷的说道:“韩非子有云,宰相发于州郡,猛将起于卒伍,若是他们不知道底层百姓疾苦,又如何能施政救民?”

“这话也有道理,基层工作的确更能锻炼能力,先将这些高中的士子派去地方锤炼两年,然后再可根据他们的表现则优而升,这样也不至于他们到了高位,做出何不食肉糜之事。”朱辰听后也点了点头,算是同意朱元璋的话。

“你也觉得咱这想法不错吧!哈哈哈!”朱元璋很是得意。

随即朱辰继续道:“老祖宗,你既然想要改革科举,那就干脆一改到底!”

“哦!怎么说?”

“大明的政务可不只是研究那些儒家经典,更多是处理经济、军事等实践工作,而孔孟之道对这些工作帮助不大,反倒是算学、律法等所谓‘偏门’,对处理政事帮助更大,所以您可以仿效大唐,在明经一科外,再开设明算、明学、明法等多类学科,分科取士。

如此,也就不怕这些考上来士子都是写只会孔孟之道的书呆子了,那些会算数、懂律法的人才,实践能力比那只会之乎者也的儒家学子强得多。”朱辰建议道。

“哦,你这话倒是不错,之前户部就屡屡因算学出差错影响税务核察,若是有专门学习算学的士子,就不会出这么多的错误了。”朱元璋细一思虑,缓缓点头道。

“而且进行分科取士,还有最重要的一点好处!”

“什么?”朱元璋好奇的问道。

“阻止结党营私!”

当初朱元璋暂停科举的又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这些考上科举的士子会不由自主的站在一起,毕竟大家同是士绅阶级,所读的经义,所追求的大道,又都是孔孟之道。

寒窗多年下来,这些人早已成了志同道合的盟友,和朝中那些儒家官仕们也深有契连,这些人入朝,顺理成章地抱成一团,形成朋党,这是朱元璋最不愿意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