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59章 大哥怎么还没回来
赵母就是普通的农村妇女。
也不是那种抛头露面的人。
家里事情都是男人和大儿子说了算。
所以不像很多农村妇女显得那么泼辣。
她脾气很好,听到江文河这么问,还显得有些拘谨,在江文河的谦让下才坐下说,“你二哥昨儿给家里送了些小椅子,孩子们都可高兴了,又是争又是抢的,还都写上了名字,俺家他爹说见了你,可得跟你说个谢谢!”
“这不用!”江文河赶紧开口说道,“咱都是亲戚,又都一个村,哪用那么客气?让孩子们坐着玩就是了,坐坏了找我就行,我再给他们做!”
“诶诶,要不说老三懂事呢!”赵母不太会夸人,只能点着头一直说江文河懂事,过了一会儿才开口道,“老三,俺家他爹说你手艺还不赖,俺家那老小儿婚事前两年也定下来了,打算今年把事儿办了,家具你能给打不?”
江文河一听立马笑了起来,“这是好事啊!你们找我那是看得起我,没问题,肯定能做!不过做成啥标准的?咱们自己有料,还是需要我这边包工包料?是三十六条腿还是七十二条腿?我这边组合柜、沙发也能做,你们看需不需要?”
江文河确实很高兴,没想到几张下脚料做的小椅子竟然还换来个活儿,无论是三十六条腿还是七十二条腿,对他来说都不复杂。
这年代的家具简单,随便给他点时间就做出来了。
“那就好!那就好!”赵母也跟着笑了起来,“说实在的,我们还真犯愁找谁给做呢!西王庄那王瘸子倒是能做,可心黑手艺也不行,俺家他爹说不想找他,你能干就太好了,咱亲戚里道的,让你干也放心,至于说......”
“唉!也不怕你们笑话,俺家老小儿找的那媳妇娘家吧,挺挑剔的!张口就是七十二条腿,俺家倒是有点备着的木料,但是应该不够使!”
江文河听着连连点头,“没事大娘,木料我那也有,这倒不用犯愁!七十二条腿我也能做,不是啥大事!”
说到这里江文河又看了看赵母,小声地问了句,“大娘,是不是钱上面不凑手?别的我也帮不上啥,我这可以先做,啥时候有钱啥时候给就行!娶媳妇嘛,谁家都是大事,先紧着重要的!”
赵母一听立马有些不好意思起来,“是有点紧,但凑凑还是能成的!本来我们想的就是做个三十六条腿拉倒了,可没想到人家非要七十二条腿,还必须有沙发、梳妆台、大衣柜、五斗柜,弄得这几天俺家他爹挺上火的!”
“没必要!这会儿的年轻人都追时髦,别人家有啥,那自个儿结婚也必须有啥!交给我你就放心吧,七十二条腿听着咋呼人,实际上也比三十六条腿多花不了多少钱,回头我去看看你们自个儿的料子,跟大爷当面合个数,肯定不能让你们作难的!”江文河端着饭碗笑着说道。
三十六条腿和七十二条腿都是结婚家具的说法,七十年代流行三十六条腿,八十年代初农村大多数也是三十六条腿,这三十六条腿包括了方桌一张、四把椅子、架子床一张、大衣柜一个、写字台一张、碗橱一个,每个物件基本上都是四条腿,加起来是三十六条腿。
后来城里又流行了四十二条腿、四十六条腿,到这会儿已经开始流行七十二条腿,七十二条腿东西要多不少,不过也不是什么太复杂的家具。
城里的七十二条腿如今没了方桌,毕竟城里人住的地方小,一般都是双人床、大衣柜、茶几、沙发、五斗柜、梳妆台、写字台、高低柜和床头柜这些。
但农村有些东西不太一样,空间也要大一些,一般是方桌、条几(正门摆放)、椅子四把、三门橱衣柜一个、高低柜一个、五斗柜一个、双人床一张、床头柜两个,梳妆台和写字台各一张、沙发一张、茶几一个,凑起来七十二条腿。
三十六条腿全套下来一百多块钱就够了,七十二条腿不仅是腿翻了一倍,价格也要往上翻至少两倍,最少要三百多块钱的样子。
除了这些家具之外,还有三转一响需要男方来置办。
三转一响就是自行车、手表、收音机和缝纫机,这些在农村都是实用物品,还没有升级到新的三转一响,电视机、电冰箱、洗衣机啥的,需要到九十年代才会进入农村家庭,但这老三转一响也不少花钱,加起来至少要七八百。
如果再算上装修房子之类的,一千块钱都打不住。
再加上席面这些一般都要一千四五百块或者更多。
当前农村年收入是多少呢?一个五口之家,按照两口子挣钱、孩子也出工的话,一年到头能攒下三百块钱就是不错的家庭。
娶个媳妇至少要攒五年的钱才可以,可见这年代娶媳妇压力也是相当大的,但比起后世动辄36.6万、48.8万的彩礼,还要有房有车、酒店办婚礼、三金要三斤,相对来说还是能接受的。
那才是真要老命,攒一辈子钱才能娶个媳妇进门。
就算娶进门,谁也不敢说娶来的媳妇能不能过得住。
毕竟几十年后的世界太复杂了,也没人在乎感情这玩意儿。
“中中中,那就请你多费心了老三,有个熟人做俺们还放心点儿!”
“咱这都是实在亲戚,没必要说那些客气的大娘,指定给咱往好了做!对了,三庆他是定的哪天?要是着急我还得赶紧准备!”
“不着急!不着急!定的是十月十八,还早呢!”
“哦,那还有时间,放心吧,绝对给咱做的好好地!”
农村说日子都是说阴历,阴历十月十八都入冬了,时间上确实很充裕。
正好饭也吃完了,江文河就带着江文海去老院儿,大哥江文山见了个面就出门了,他要去帮江文河把木料定下来,江文河又给了他二十块钱,让他回来买点肉,回到这年代,他也稀罕起吃肉了,每天都想弄点肉解解馋。
江文河与江文海边干边扯闲篇,因为没人打扰,出活儿也不少,一天就弄出来十多套,在江文河的指点下,江文海也亲自上手组装了几套桌凳。
可能是觉得自个儿忽然行了,拍着胸脯说明天要自己搞出几套来。
乐得江文河转头直笑,就二哥那技术,不给他配好料、开好榫,不定能搞出个什么奇葩物件出来,也不知道他是从哪来的自信。
天色渐晚,大哥还没有回来,不仅大嫂李春梅着急了,就连江文河心里都有些不安稳,以大哥的性子,按说不至于到这时间还不回来?
可是又没手机,江文河也没办法联系,只能着急的等着。
按说县里的木料厂不会有什么问题,江文山在老爷子活着的时候都去了不知道多少次,跟那里的场长、干活的都熟,不至于会出什么事。
唯一让江文河担心的就是治安,要知道这是1982年,世道可真不算怎么安稳,流氓混混不能说遍地走,却也相当不少,劫道伤人的事也没少听说。
江文河努力的说服自个儿,距离县城也没多远,说不定是因为什么耽搁了。
可直到晚饭都吃完了,江文山还没见回来,江文河实在是坐不住了。
他起身跟江文海说了声,“二哥,你先回家照顾二嫂,我去找大哥!”
“老三我跟你一起吧,多个人咱也多个帮手!”江文海也立马起身要跟着去,江文河却摆了摆手,“二哥,我啥人你还不知道?我去就行了,你先回家!”
说完江文河就往外走,还没等打开院门,就看到院门从外面被推开。
正是江文山回来了,可看到江文山的情况,江文河立马就红了眼睛。
“大哥,咋回事?谁干的?”江文河扶住他目眦欲裂的吼着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