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章 师祖教诲
巳时一刻。
杜府内堂。
侯孝康端坐在杜谚昌的下首,神情恭敬而专注。
杜谚昌,当朝的中书侍郎,也是他的师祖,此刻正轻捋着下巴的白须,脸上洋溢着满意的笑容。
“君庸,此次能得会元,实属不易。几日后的殿试,你可有何打算?”杜谚昌的声音温和而有力,透露出对侯孝康的期许。
侯孝康一脸平静地回答道:“师祖,晚辈虽然在这次会试中侥幸得了会元,但深知此次会试中有才的学子众多。到了殿试,我只希望能正常发挥,别跌落二甲便好。”
杜谚昌原本满意的目光瞬间变得严厉起来,他忍不住训导道:“你这猢狲,初次来我府里时可是意气风发得很。现在怎么又变得这般没志气了?二甲进士出身与一甲进士及第者岂能相提并论?二甲不过从七品起,但若是能得了一甲状元,那可是起步从六品,日后若有奇遇,便是拜相亦非难事,你可明白?”
侯孝康听师祖如此说,心中也满是无奈。他何尝不想得那最风光的状元郎,但奈何殿试变数太多,他不敢把话说得太满。
“师祖,非是弟子不想得那状元,只是这殿试一甲须由皇帝钦点,弟子的才学虽好,却也不敢轻易揣度圣意。”侯孝康恭敬地回答道。
杜谚昌听后,目光又变得柔和起来。他深知侯孝康的才学,也明白他的担忧。于是,他说道:“君庸,莫要妄自菲薄了。这殿试虽然以皇帝喜好为主,但老朽身为副相,亦是两位读卷官之一。你只需如会试这般正常发挥,......”
听到这里,侯孝康的心不由得跳动起来,眼睛也闪过一抹精光。他问道:“那师祖的意思是……?”
杜谚昌微笑着点了点头,说道:“距离殿试还有几日,你回家后好生准备。不必过于担心,殿试只需如会试这般正常发挥即可。我听说会试时皇上极喜欢你的策论,你且在前头大胆表现便好!”
虽然真实的殿试并不像杜谚昌说得这般轻巧,但此时无论如何都不能让侯孝康泄了气。
毕竟,状元与其他名次的差距实在太大了。即便是与第二名榜眼在授官之初也隔着一个品级,说不好这其中就需要多费一两年的时间。
再说,杜谚昌可是知道会试时皇帝对侯孝康的策论有多么赞赏。
正好殿试又是皇帝的意见占大部分,他也能在一旁随着情形应对一番。但皇帝在殿试中会不会突然有其他想法,这就不是他们可以随意判断的了。
不过,有了杜谚昌的这番话,侯孝康的信心也大增了不少,“弟子惭愧,既然师祖这般说,弟子自然听从。”
“对了,师祖,这殿试过后,弟子是否应先入地方。”
“嗯?难道你不要你的庶吉士了?”杜谚昌见侯孝康一脸疑惑,想必是众人皆不曾想到他能如此年纪的中进士,便还没有传授这授官流程,便耐心进行解释。
庶吉士在大周朝堂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他们是构成权力中心的根基。
这一职位的选拔过程,被称为“馆选”,其严格性和复杂性都非同一般。
馆选通常是在进士科的第二甲和第三甲中展开,而一甲的三名佼佼者——状元、榜眼、探花,则无需参与馆选,他们会被直接授予修撰或编修的职务,享受更高的待遇和地位。
对于那些参与馆选的考生来说,他们需要在观政的一个月内,向礼部提交自己精心创作的诗、赋、论、策等作品,共计十五篇。这些作品不仅要求文采斐然,更需具备深刻的见解和独到的思考。
随后,这些作品会被送交至翰林院,由资深的翰林学士们进行严格的评审。只有经过层层选拔,脱颖而出的考生,才能获得进入翰林院学习的宝贵机会。
庶吉士在翰林院内,主要负责起草诏书、为皇帝讲解经籍等重要职责。他们不仅需要有扎实的文学功底,更需具备敏锐的政治嗅觉和出色的应变能力。
因此,庶吉士往往被视为储相之选,虽然这并没有明确的定例规定,但已经成为本朝约定俗成的惯例。
见侯孝康还在思考,杜谚昌又提醒道:“你殿试后,无论如何都得在翰林院进修学习,观政,观政期间又不能只局限于六部和御史台,大理寺。”
“正所谓宰相必起于州郡,猛将必发于行伍,还是应当注重地方上的一些政府处理,平日里也可以到地方上进行协助,不过六部和御史台,大理寺的事情也要熟悉,这对你日后处理朝政,......”
“弟子明白。”侯孝康非常恭敬的回应道。
“最好是能保一甲,但不管如何这翰林院是必须进的,只有你在里面呆了之后你才能明白这两三年的意义!”杜谚昌怕侯孝康不清楚其重要性,又忍不住的说的再清楚些。
“在翰林院的这几年时间内,可不仅仅能与宰辅,六部和御史台,大理寺等等官员打上无数次交道,就连枢密院,三衙,五军都护府和边将亦可以随意接触,整个大周朝堂,不管是边务还是机密政事你们都可以了解。”
“最重要的是,若是你有了什么独有的观点,可以随意在朝堂皇帝面前发表,完全不用担心御史们的弹劾,因为这个时候的你是在进学修书,还属于一个学习的阶段,......”
“要知道,大周多少四五品官员几年都难见一面圣颜,更别说在宰辅和皇帝面前留下印象了,但是在观政期间,可以有无数次机会得以表现,只管好好抓住这个机会便可。”
听完师祖这般清晰的解析,侯孝康的触动更大了。
若是进了三甲,自然直入翰林院,若是在二甲这庶吉士是无论如何都得进的。
而且大周素又非翰林不得为相的惯例。
他听完,对如何进入大周的权力中枢,总算有了一个清晰的认知。
当下侯孝康也没有别的想法了,有师祖在背后暗中支持,这条路自己是非走不可的。
“多谢师祖提点,弟子铭记在心。”侯孝康赶紧起身又是深躬一礼。
杜谚昌点点头。
这份感谢他还是担得起的,虽然今日的言语有些出格,但是他觉得是值得的。
侯孝康他非常看好,做事,眼光,嗅觉,判断力都是一等一的,这么年轻又是进士,只要不出意外,未来拜相几率非常高。
能培养出一位宰辅之姿的后辈,这份荣耀足以让自己致仕之后都有向乡人夸耀的谈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