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读史有学问(全二册)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14章 “陈胜 吴广 刘邦 项羽这些文化不高的人,带头造反了”

“秦始皇怕秀才造反,就焚书坑儒,以为烧了书,杀了秀才,就可以天下太平,一劳永逸了,可以二世、三世传下去,天下永远姓秦,结果是‘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

毛泽东在对待焚书坑儒的问题上,曾说道:“这些秀才有个通病:一是说得多,做得少,向来是君子动口不动手;二是秀才谁也看不起谁,文人相轻嘛。秦始皇怕秀才造反,就焚书坑儒,以为烧了书,杀了秀才,就可以天下太平,一劳永逸了,可以二世、三世传下去,天下永远姓秦,结果是‘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是陈胜、吴广、刘邦、项羽这些文化不高的人,带头造反了。”[1]

在这段话里,毛泽东一方面批评了部分知识分子的软弱性,一方面又看到“陈胜、吴广、刘邦、项羽这些文化不高的人,带头造反了”,应该说还是比较客观的态度。

在传统社会中,开国帝王绝大多数起于草莽,他们开始并不懂得文治的道理,往往是在经过了一段时间后才明白了文治的重要性。

秦朝一统天下,又短命而亡,原因何在?消灭文化、消灭思想,在社会上只能引起暴力反抗,在宫廷内部,则只能导致绝对的专权,使封建统治集团内部听取别人所谓“民主生活”也完全丧失了。那么,其必然的结果就是皇帝丧失“群众基础”,极易出现大臣一人专权或是叛乱的情况,具体表现在秦王朝的宫廷上,就是两次宫廷政变,由秦始皇这个“龙种”退化到秦二世这只“跳蚤”。还是要记取秦朝的教训吧!思想和文化不是导致灭亡的原因,消灭思想和文化才是覆亡的根本。其实前人早已替我们总结出来了:“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

汉朝建立初年陆贾劝说刘邦实行文治的例子就很有典型意义。

陆贾劝说刘邦实行文治,可谓是冒了杀头的风险的,因为这位流氓皇帝不仅不尊重儒生,甚至经常侮辱乃至迫害儒生,他就曾经当面往儒生的帽子里撒尿。陆贾在皇帝面前时常谈论《诗经》《尚书》等儒家经典,刘邦听到这些,很不高兴,对他大骂说:“你老子的天下是靠骑在马上打出来的,哪里用得着《诗经》《尚书》这些东西!”陆贾回答说:“您在马上取得天下,难道您也可以在马上治理天下吗?商汤和周武王都是以武力征服天下,然而,他们都顺应形势,以文治天下,文治武功并用,这才是使国家长治久安的最好办法啊!从前,吴王夫差、晋国的智伯都是因过分炫耀武功而使国家灭亡;秦王朝也是一味使用严酷刑罚而不知文治的功效,最后导致了自己的灭亡。如果秦朝统一天下之后,实行仁义之道,效法先圣,重视文治,那么,您又怎么能取得天下呢?”刘邦听完之后,十分不快,但脸上露出了惭愧的颜色,对陆贾说:“那就请您试着总结一下秦朝失去天下的教训,我们得到天下原因,看看问题究竟在哪里,并探究古代各个朝代成功和失败的原因所在。”

这样,陆贾就奉旨著述,论述古代国家兴亡成败的经验教训,一共写了十二篇,这部书称为《新语》。

陆贾在中国历史上所以名垂青史,倒不是因为他有多大的学问和建树,而是因为他曾经劝说过汉高祖刘邦,让他实行文治,并写下阐述这一宗旨的著述《新语》十二篇,对中国历史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封建皇帝,他统一了中国,也想统一“思想”,因而“焚书坑儒”,“以吏为师”,任用酷吏,施行血腥的法律,企图把人民置于武力的统治之下。其实,读书并非亡秦的根源,不让人读书才是使秦国灭亡的根本。

秦始皇企图让人们整齐划一,都按绝对的规矩尺寸去生活,表面上好像是安定了,但由于消灭思想,消灭文化,其结果是使社会失去了正确的导向,由此而引发的直接社会后果是从上到下实行严酷的规治,这样,农民大起义就势不可免了。

毛泽东说:“杀了秀才,就可以天下太平,一劳永逸了,可以二世、三世传下去,天下永远姓秦,结果是‘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是陈胜、吴广、刘邦、项羽这些文化不高的人,带头造反了。”这是精辟的见解,为我们思考历史提供了一条新的思路。

注释

[1]引自郭金荣:《晚年时期的毛泽东》,《南方周末》1992年5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