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宋:从小吏开始纵横天下](https://wfqqreader-1252317822.image.myqcloud.com/cover/5/52253005/b_52253005.jpg)
第108章 和亲计划
三日前的傍晚,使者失踪的消息传来,使团当即炸开了锅。
几乎不需要确认,大家就知道,一定是出事了。
本次选拔的使臣标准极其严苛,保证都是忠心耿耿的可靠之人。
在此基础上,外出行动的时候都是双人成行互相监督,绝不可能出现主动叛逃的情况。
于是,群情激愤之下,耶律古只甚至鼓噪立即在汴京纵火,趁乱闯出城去。
即便稳妥如萧干,也认为不能再呆下去了,必须找人保护韩德让先行撤离。
再不跑,保不准宋方会趁着夜晚把他们一网打尽。
韩德让清楚,使团众人的性命都在自己手上。
但是凭着直觉,以及对达成使命的责任心,他还是决心先安抚众人看看再说。
而之后的事态发展,也确实没有他们想象的那么糟糕。
不过这就带来了一个疑问。
这事是谁干的?
三人第一反应毫无疑问是赵匡胤派人干的。
他搞不好已经跟辽国国内叛党有勾结。
抓人只是为了捏造开战借口
但之后回想可能性并不大。
且不说临潢府与宋辽边境相隔万里。
这十几年一直力主与宋方保持外交联系的都是后党一派。
旧贵族派系根本没这个能力,也没这个意识。
那么,是晋王?
之前负责对辽外交事务都是他在负责。
本次突然换了个草包皇子,他是心怀不满所以想把事情搅黄?
但韩德让觉得也不可能。
他出使宋朝很多次了,与赵光义也见过几次面。
不论这个赵匡胤的亲弟弟的传闻事迹还是他本人给韩德让的感觉。
这都是一个城府深重到可怕的人。
不像能干出这种莫名其妙的事。
“唉......”
韩德让想了半天还是没什么思路。
他把目光从烛火中挪开,无奈道:“算了算了,这事先放下吧。眼下最要紧的还是为陛下迎娶长宁公主。”
萧干和耶律古只沉默的点了点头。
这才是本次使团的头等大事。
但是要说起来.....
萧干和耶律古只二人又是眼巴巴的看着韩德让。
“韩大人定有高见,我俩无不遵从!”
显然这两个契丹人对这种事一窍不通。
韩德让被这两人盯得哭笑不得。
要论岁数,耶律古只能做他父亲,萧干能当他爷爷。
论官职,一个左皮室详稳,中央骑军的二把手。
一个北府宰相,北面官的二把手。
都远比自己这个皇城使级别高的多。
这一口一个“大人”.......
只能说契丹人心眼真实诚。
“二位大.......二位前辈先说说看吧,在下暂时也没什么头绪。”
韩德让硬着头皮道。
他心中郁闷。
难啊!
汉人的婚姻嫁娶都是由女方父母做主。
涉及到国家层面自然要皇帝拍板。
长宁公主这情况.....
父母兄弟一个都不在。
照理说赵匡胤是皇帝,又封了她做公主,那便是把她当做女儿看待。
结果他当了不粘锅,那他们还能去找谁?
张修这个线索只能旁敲侧击一下长宁公主的个人情况。
比如样貌、品性、健康等等。
总不能找上门去说:“我们的皇帝要娶你师傅做皇后,你带我们去她府上瞧瞧,顺便考虑考虑给她做个主?”
简直荒谬!
“太后娘娘真是疯了!怎么会想着给陛下找一个汉人娘们做浑家!”
粗莽汉子耶律古只到底没另两个文士这么好的涵养,憋了半天实在忍不住吐槽。
“要不按咱们的规矩,直接上门去抢?”
萧干在他脑袋上用力敲了一记,骂道:“闭上你的鸟嘴!你这夯货有胆子上个月怎么不当面跟太后说?”
耶律古只讷讷的闭上了嘴。
韩德让苦笑道:“要是咱们手上现在有一千拦子马,都不须将军出手,在下就去把她抢来了。”
耶律古只闻言大喜,他十分得意地瞟了萧干一眼:“怎么样?韩大人都跟俺想一块去了!”
韩德让被两人逗得哭笑不得。
出使之前,萧太后特意千叮咛万嘱咐,要他们想尽一切办法把长宁公主迎娶过来。
多出了一倍的使臣和三倍的驮马,都是为此事所做的准备。
按过去的铁律,辽国的皇后只能出自萧姓的契丹贵族。
萧太后却力主为她的小儿子迎娶一个柴姓的汉人公主,可谓是冒天下之大不韪。
但是韩德让明白她的意图。
一是,辽国的皇后与皇帝平起平坐,有权参与日常政务。
而这个长宁公主,据说天资极聪颖,精通诸子百家。
迎娶这么一位女子做皇后,待到小皇帝的年纪大到需要萧太后行柴册礼归政之时,就能保证她的汉化改革能继续推行下去而不会人亡政息。
二是,这个长宁公主是后周柴荣的女儿。
而柴荣在关南甚至幽燕地区的威望极高。
如果此次能成事,辽国以后再与宋朝争夺关南时,百姓对辽国这一异族政权的背离感就会大大削弱,统治起来就更加顺利。
甚至如果长宁公主以后与小皇帝有了子嗣,待到宋朝国内动乱,辽国完全能以正统的名义入主中原。
三十年前太宗皇帝耶律德光曾经攻陷汴京,建辽称帝,却因统治失当,激起了中原各地汉人百姓的奋起反抗。
仅过了三个月,他就仓皇如丧家之犬般逃出汴京,并于归国途中暴死。
自幼酷爱读书、热心汉学的萧太后想来对此感触颇深。
“对了,你们前几日去见的那个叫张修的陪射,人看起来怎么样?”
耶律古只突然问道。
传说张修是这么多年以来宋方最厉害的陪射,他便有些按捺不住好奇。
本来在拜会官员那天,他本意是打算跟韩德让一起去看看张修的。
但作为正使,按规矩他必须去拜会晋王。
赵光义一个文绉绉的白胖子,说起话来引经据典,跟耶律古只交流有如鸡同鸭讲。
于是他硬着头皮干坐了半个时辰,就赶紧跑路了。
萧干算是逮到个机会,冷哼道:“张修自然比你这馕糠的夯货强得多。”
耶律古只倒也不生气,他诧异道:“何以见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