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和歌辞
公无渡河
公无渡河1,公竟渡河。堕河而死,将奈公何!
【题解】
《相和歌辞》是乐府歌曲名。据《宋书·乐志》说:“《相和》,汉旧歌也。丝竹更相和,执节者歌。”《相和》之名,大约由此而起。这些歌如《宋书·乐志》所说:“今之存者,并汉世街陌谣讴。”这些歌原来多是无乐器伴奏的口头歌谣,后被乐官们采入乐府,以丝竹配奏。到三国时,又经乐官们再次改造,成了魏晋的“清商三调”歌诗。其中有一部分曲调代以曹操父子所作新辞,但还有一部分则仍用汉代民歌本辞。现在我们选录的诗仅取汉代旧辞。
《公无渡河》是《相和歌辞》之一,即《箜篌引》。“箜篌”是一种弦乐器,形似今天的“竖琴”。这首《公无渡河》据《乐府诗集》卷二十六引晋崔豹《古今注》云:“《箜篌引》者,朝鲜津卒霍里子高妻丽玉所作也。子高晨起刺船,有一白首狂夫,被发提壶,乱流而渡,其妻随而止之,不及,遂堕河而死。于是援箜篌而歌曰:‘公无渡河,公竟渡河,堕河而死,将奈公何!’声甚凄怆,曲终亦投河而死。子高还,以语丽玉。丽玉伤之,乃引箜篌而写其声,闻者莫不堕泪饮泣。丽玉以其曲传邻女丽容,名曰《箜篌引》。”后来曹植的《箜篌引》大约仅用曲调,内容与《公无渡河》无关。但梁刘孝威,唐李白、李贺诸作则大抵皆用此意。
【注释】
1无:同“毋”,告诉“公”不要去渡河。
江南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1。
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
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题解】
此诗为《相和歌辞·相和曲》之一,原见《宋书·乐志》。主旨在写良辰美景,行乐得时。清人沈德潜评此诗为“奇格”(《古诗源》卷三)。张玉穀则认为此诗不写花而只写叶,意为叶尚且可爱,花更不待言。大体这种民歌,纯属天籁,最初的创作者未必有意为之,而自然显现一片大自然活泼的生机。余冠英先生认为“鱼戏莲叶东”以下四句,可能是“和声”。前三句由领唱者唱,而后四句为众人和唱。
【注释】
1田田:茂盛的样子。
东光
东光乎,仓梧何不乎1。
仓梧多腐粟,无益诸军粮。
诸军游荡子,蚤行多悲伤2。
【题解】
这首诗原见《宋书·乐志》,《乐府诗集》中属《相和歌辞·相和曲》。此诗大约是汉武帝平南越时出征军人怨苦之辞。据《汉书·武帝纪》,元鼎五年(前112),占据今广东一带的南越国相吕嘉叛乱,杀国王、太后及汉使。汉武帝派伏波将军路博德从桂阳(今属湖南)、楼船将军杨仆从豫章(今江西南昌)出发讨伐,又派归降越人甲率兵从苍梧(今广西梧州)出发,俱会番禺(今广州)。甲所率的兵,大抵为原来的囚犯。这些人在途中颇有怨苦,故作此诗。
【注释】
1东光:东方发亮,即天明。不:读作“否”(fǒu),意谓苍梧为何尚未天明。 2游荡子:远离家乡的人。蚤:同“早”,“早行”,指早起行军。
薤露
薤上露,何易晞1。
露晞明朝更复落,人死一去何时归。
【题解】
这首诗见《乐府诗集》,属《相和歌辞·相和曲》。《宋书·乐志》所录此曲用曹操所撰歌辞。据《乐府诗集》卷二十七引崔豹《古今注》说,此歌本汉初田横自杀后其门客哀悼他而作,是一首送丧的歌。后来学者对此有怀疑。因为《文选》宋玉《对楚王问》已提到楚国郢人唱《阳阿》《薤露》之事。晋人杜预亦云:“送死《薤露》歌即丧歌,不自田横始也。”
【注释】
1薤(xiè):一种草本植物,即今所谓“藠(jiào)头”。晞:干。这句以草上的露水作比,说人生如草上露水,喻其短促。
蒿里
蒿里谁家地1,聚敛魂魄无贤愚2。
鬼伯一何相催促3,人命不得少踟蹰4。
【题解】
这首诗原见《乐府诗集》。《宋书·乐志》收有此曲,但所录为曹操改写之辞。据《乐府诗集》卷二十七引崔豹《古今注》,认为它亦送丧之歌。“至汉武帝时,李延年分为二曲,《薤露》送王公贵人,《蒿里》送士大夫庶人。”
【注释】
1蒿里:据《乐府诗集》卷二十七云:“按蒿里,山名,在泰山南。”古人迷信,认为人死后魂魄归泰山,即归蒿里。 2“聚敛”句:说蒿里这地方聚集了许多鬼魂,不论生时贤愚,死后皆归此地。 3鬼伯:主管死亡的神。一何:多么。 4踟蹰:本意为犹豫徘徊,此处作逗留解。
鸡鸣
鸡鸣高树巅,狗吠深宫中1。
荡子何所之,天下方太平2。
刑法非有贷,柔协正乱名3。
黄金为君门,璧玉为轩阑堂4。
上有双樽酒,作使邯郸倡5。
刘玉碧青甓,后出郭门王6。
舍后有方池,池中双鸳鸯。
鸳鸯七十二,罗列自成行。
鸣声何啾啾7,闻我殿东箱8。
兄弟四五人,皆为侍中郎9。
五日一时来10,观者满道傍。
黄金络马头,颎颎何煌煌11。
桃生露井上,李树生桃傍。
虫来啮桃根,李树代桃僵12。
树木身相代,兄弟还相忘。
【题解】
这首诗见《宋书·乐志》。《乐府诗集》归入《相和歌辞·相和曲》。据《乐府诗集》卷二十八引《乐府解题》曰:“古词云:‘鸡鸣高树巅,狗吠深宫中。’初言‘天下方太平,荡子何所之’次言‘黄金为门,白玉为堂,置酒作倡乐为乐’,终言桃伤而李仆,喻兄弟当相为表里。兄弟三人近侍,荣耀道路,与《相逢狭路间行》同。若梁刘孝威《鸡鸣篇》,但咏鸡而已。”这段话,已提出了此诗有拼凑的问题。清人沈德潜更进一步,说:“此曲前后辞不相属,盖采诗入乐,合而成章,非有错简紊误也。后多仿此。”(《古诗源》卷三)张玉穀在《古诗赏析》中不同意此说,以为是劝诫“荡子”之诗。他以为第一段说“天下方太平”,不应放纵不法;第二段写其家富盛,第三段写其家贵显,更当守法;最后说为非作歹会殃及兄弟。此说可备一解,而从诗本身看来,《乐府解题》及沈说似亦有见地,可以并存。至于明唐汝谔《古诗解》,认为乃刺西汉成、哀二帝间“王氏五侯”之诗,则近穿凿。
【注释】
1“鸡鸣”二句: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巅”,即从此出,而更显自然合理。 2荡子:游荡不务正业的人。之:同“至”。这两句是说方今天下太平,荡子你想干什么? 3贷:宽恕。柔协:安抚和顺者。正乱名:纠正败乱名教之人。二句乃告诫“荡子”之辞。 4轩阑:廊子和栏杆。这两句即《红楼梦》所说“白玉为堂金作马”所自出。这句《宋书·乐志》与《乐府诗集》原本皆作“璧玉为轩阑堂”,下句为:“上有双樽酒”。中华书局排印校点本《乐府诗集》据《诗纪》删“阑”字,读作“璧玉为轩堂,上有双樽酒”。但《诗纪》出于明人,年代较晚,且明人好臆改。似当仍照《宋书》旧文。笔者前作《乐府诗选》,读为“璧玉为轩阑,堂上有双樽酒”,似失韵。 5邯郸:地名,今属河北,战国时赵国都城,汉代时当地人以歌舞著名。 6甓(pì):砖。“碧青甓”是碧青色的砖,大约近于现代的琉璃瓦。刘玉:不详。清张玉穀认为是“刘王”之误。他说“刘王”“郭门王”,“大约是当时制甓之家”,疑是。但既作人名,似作“刘玉”为佳。 7啾啾:鸳鸯鸣声。 8箱:同“厢”。 9侍中郎:侍中,官名。侍中得入禁中,侍中郎乃对他们的称呼。 10“五日”二句:汉朝制度规定,官员每五日休息一次,号“休沐”。这里说五兄弟一起回家,路人聚观其声势。 11颎(jiǒng)颎:发光的样子。这两句写五子显贵,以黄金装饰马笼头,一路光彩显赫。 12啮(niè):虫蛀咬。僵:枯死。这两句暗喻兄弟中有人犯法,亲属受牵连。
乌生
乌生八九子,端坐秦氏桂树间1。
唶我2,秦氏家有游遨荡子3,
工用睢阳强4,苏合弹5。
左手持强弹两丸,出入乌东西6。
唶我,一丸即发中乌身,
乌死魂魄飞扬上天。
阿母生乌子时,乃在南山岩石间。
唶我,人民安知乌子处,蹊径窈窕安从通7。
白鹿乃在上林西苑中8,射工尚复得白鹿脯哺9。
唶我,黄鹄摩天极高飞,后宫尚复得烹煮之10。
鲤鱼乃在洛水深渊中11,钓钩尚得鲤鱼口。
唶我,人民生各各有寿命,死生何须复道前后12。
【题解】
这首诗见《宋书·乐志》。《乐府诗集》作为《相和歌辞·相和曲》收入。这是一首禽言诗,诗中假托被人用弹丸射死的乌鸦自叹藏身不当,又借白鹿、黄鹄与鲤鱼之死以自慰,认为死生各有定命,不必叹其久暂。现代学者认为有暗喻世路险恶的用意,当是。
【注释】
1秦氏:假托的姓氏,无确指。这两句是说乌生八九子,栖息在秦氏的桂树上。 2唶(jiè,一音zé):嗟叹辞,无义。唶我:犹言“唉,我啊”。一说“唶我”二字构成一个感叹词。从下文看来,似后说较妥。 3游遨荡子:专事闲游,不务正事的人。 4工:善于。睢(suī)阳:地名,今河南商丘,春秋时属宋国。强:硬弓。据《艺文类聚》卷六十引《阙子》,春秋时宋景公使弓工为弓,化时九年,“公张弓登台,东西而射,矢逾孟霜之山,集彭城之东,其馀力逸劲,饮羽于石梁”。 5苏合弹:“苏合”即苏合香,一种香料,古人用它和泥作弹丸。 6出入乌东西:指弹丸飞擦乌鸦的左右侧。 7蹊径:道路。窈窕(yǎo tiǎo):幽深的样子。 8上林西苑:汉代苑囿,汉武帝建元三年(前138)开,在长安(今西安)之西,周广三百里。故称西苑。 9哺:吃。《乐府诗集》无“哺”字,今从《宋书·乐志》。 10“黄鹄”二句:言黄鹄最能高飞,仍不免被射死煮食。 11洛水:河名,即今河南省的洛河,出于今陕西洛南西,东流至洛阳附近入黄河。 12“死生”句:此句承上句“各有寿命”而来,说一切皆有定命,无须计较生命的长短。
平陵东
平陵东,松柏桐1。不知何人劫义公2。
劫义公在高堂下3,交钱百万两走马4。
两走马,亦诚难,顾见追吏心中恻5。
心中恻,血出漉6,归告我家卖黄犊7。
【题解】
这首诗见《宋书·乐志》。《乐府诗集》作为《相和歌辞·相和曲》收入。前人释此诗往往说成是西汉末翟义起兵反对王莽被杀之事。如《乐府诗集》卷二十八引崔豹《古今注》及《乐府解题》说,都是这样。此说大约据诗中有“义公”字样而与翟义事牵合。其实“义公”本非指翟义,而翟义起兵亦非“交钱百万两走马”所可赎。恐为官府劫掠人勒索钱财的事。
【注释】
1平陵:汉昭帝刘弗陵(前86—前74在位)的陵墓,在长安西北七十里,属右扶风郡。这两句说在平陵以东种着松、柏、桐的树林中。 2义公:即“我公”。《春秋繁露·仁义法》:“义之为言我也。”不知何人:似指官府的人。 3高堂下:当指官府。这句说劫掠者把“义公”绑架到官府中进行勒索。 4“交钱”句:指劫人者要求交钱百万及快马两匹才肯放人。 5恻(cè):悲痛。这句说自己无力偿付,故见追吏而感到悲苦。 6漉(lù):渗出。用内心流血形容悲苦之甚。 7犊:小牛。这句说自己家里没有别的,只能卖牛去赎人了。
陌上桑
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
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
罗敷喜蚕桑,采桑城南隅。
青丝为笼系,桂枝为笼钩1。
头上倭堕髻2,耳中明月珠。
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3。
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4。
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5。
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
来归相怒怨,但坐观罗敷6。一解
使君从南来,五马立躇7。
使君遣吏往,问是谁家姝8。
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
罗敷年几何,二十尚不足,十五颇有馀。
使君谢罗敷,宁可共载否9?
罗敷前置词,使君一何愚。
使君自有妇,罗敷自有夫。二解
东方千馀骑,夫婿居上头10。
何用识夫婿。白马从骊驹11。
青丝系马尾,黄金络马头。
腰中鹿卢剑,可直千万馀12。
十五府小史13,二十朝大夫14。
三十侍中郎15,四十专城居16。
为人洁白皙17,鬑鬑颇有须18。
盈盈公府步,冉冉府中趋19。
坐中数千人,皆言夫婿殊。
【题解】
这首诗见《宋书·乐志》《玉台新咏》和《乐府诗集》。《宋书》归入“大曲”,题名《艳歌罗敷行·罗敷》;《玉台新咏》则称“日出东南隅行”;《乐府诗集》作为《相和歌辞·相和曲》收入,题为“陌上桑”。《乐府诗集》卷二十八引陈智匠《古今乐录》云:“《陌上桑》,歌瑟调古辞《艳歌罗敷行·日出东南隅篇》。”《宋书·乐志》所收“陌上桑”曲调则录曹丕《弃故乡》、《楚词钞·今有人》和曹操《驾虹霓》三首。从诗的内容看,则此曲本词当即此首。《宋书·乐志》在诗后注云:“前有艳(前奏),后有趋(收尾乐声)”,当是魏晋时演奏情况,已经乐官加工。关于此诗的本事,《乐府诗集》引崔豹《古今注》说罗敷是“邯郸人”,为“邑人王仁妻”,曾拒绝赵王引诱等,并谓此曲罗敷自作,不足信。宋代朱熹曾认为此诗情节与“秋胡戏妻”故事相似,疑“使君”与夫婿为一人。余冠英先生及一些研究者亦颇同意此说。
【注释】
1笼:篮子。系:系结篮子的绳。笼钩:篮柄。 2倭堕:一说同“婀嫷”(ē tuǒ):美好的样子。又一说谓“倭堕髻”是一种发髻之形,由东汉梁冀妻所创“堕马髻”(梳成偏侧之状)变化而来。 3缃:浅黄色。《玉台》作“绿”。绮:一种有文采的丝织品。襦(rú):短上衣。 4髭(zī)须:胡须。这句说行道者放下担子,摸着胡子自叹年老。 5帩(qiào)头:一作“幧(qiāo)头”,古代男子先用头巾裹束头发,然后戴上冠或帽。(有官爵者戴冠,平民戴帽。)脱帽是显示他自己还年轻。 6坐:由于。沈德潜云:“‘但坐观罗敷’。‘坐’,缘也。归家怨怒室人,缘观罗敷之故也。”(《古诗源》卷三) 7使君:汉人对州郡长官的尊称。五马:汉代的太守出行,本驾四马,朝臣出使为太守增一马,故曰五马。 躇:同“踟蹰”。 8姝(shū):美女。 9宁:岂。共载:同坐一车,即《诗经·豳风·七月》“殆及公子同归”意。 10夫婿居上头:意谓居于尊贵者的位置。 11骊(lí):黑马。驹:小马。 12鹿卢剑:以辘轳形的玉装饰剑柄的剑。 13府小史:郡县官署中掌文书的小官。 14朝大夫:朝廷中的一般官员。 15侍中郎:即侍中,可出入宫禁。 16专城居:指郡守,掌一郡之事。梁章鉅《称谓录》卷二十二:“苏颋诗:‘所贵专城伯’。案:专城伯,昔为郡守也。” 17皙(xī):皮肤洁白。 18鬑(lián)鬑:鬓发疏而长的意思。颇:稍稍。 19盈盈:从容缓步的样子。冉冉:缓慢的样子。
长歌行
青青园中葵1,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2,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3。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4。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5。
【题解】
这首诗见《文选》,《乐府诗集》作为《相和歌辞·平调曲》收入。《宋书·乐志》所录《长歌行》用曹丕所作《西山一何高》取代,入《大曲》类,称《折杨柳行》。《乐府诗集》卷三十曰:“古辞云‘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言芳华不久,当努力为乐,无至老大乃伤悲也。”晋陆机,南朝宋谢灵运,唐李白、王昌龄皆有同题之作,主旨多同此首。
【注释】
1葵:植物名,即“冬葵”,古人的重要蔬菜。南朝鲍照有《园葵赋》。 2阳春:春天。布德泽:指阳光雨露促使植物成长。 3焜(kūn)黄:一般认为是枯黄的意思。余冠英先生以为“焜”是“”(yūn)的假借字,“”就是黄的意思。吴小如先生认为“焜黄”当即“焜煌”,指光灿夺目。意为常怕秋天一到,本来光灿夺目的花叶都衰落了。华叶:胡刻李善注《文选》作“华蕊”,今从六臣注本。 4“百川”二句:用水的东流比喻少壮一去不复返。 5老大徒伤悲:胡刻李善注《文选》作“乃伤悲”,今从六臣注本。
猛虎行
饥不从猛虎食,暮不从野雀栖1。
野雀安无巢,游子为谁骄2。
【题解】
这首诗见《文选》陆机《猛虎行》李善注引。《乐府诗集》卷三十一仅在曹丕《猛虎行》的说明中引用。但从内容到形式均与晋陆机、南朝宋谢惠连拟作相似,陆、谢显然模拟此首。至于曹丕之作,则与此迥异。此诗主旨在于强调在一切情况下不能改变操守,即自重之意。
【注释】
1野雀:比喻不正派的人。 2骄:矜重自持。意为君子之矜重是为了保持自己的节操。
君子行
君子防未然,不处嫌疑间1。
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正冠2。
嫂叔不亲授3,长幼不比肩4。
劳谦得其柄5,和光甚独难6。
周公下白屋,吐哺不及餐。
一沐三握发,后世称圣贤7。
【题解】
这首诗见六臣注本《文选》,宋尤袤刊及清胡克家刊李善注《文选》未收,疑脱误。《乐府诗集》卷三十二作为《相和歌辞·平调曲》收入。此诗强调君子应该谨慎守礼,远避嫌疑。其思想近于儒家,且多用儒、道二家书中典故,当为乐官所作。晋陆机、梁沈约均有拟作。又,此诗前四句亦见南朝乐府民歌《西曲歌·来罗》其二,当是东晋南朝乐官取此诗句子配以《西曲歌》声调。
【注释】
1“君子”二句:是说君子应该自重,避开易涉嫌疑的场合。 2“瓜 田”句:是说不在瓜田中俯身穿鞋,以免被误会为偷瓜。“李下”句:是说在李子树下不可整顿帽子,以免被误会成摘李子。 3嫂叔不亲授:指嫂叔间不能亲手交接物品。古人认为男女间不能相互接触。《孟子·离娄上》载,淳于髠曾问孟子:男女授受不亲,是礼否?孟子说:是。于是淳于髠又问,嫂子溺水的话该拉她上来吗?孟子说:该拉,这是权宜之计。 4长幼不比肩:是说年青人不该和年长者并肩走路,而应该随在后面,否则就是不恭敬。见《礼记·曲礼上》。 5劳谦:语出《周易·谦·九三爻辞》:“劳谦君子,有终,吉。”意思说勤劳而谦逊的君子,终能得到好结果。柄:根本。 6和光:语出《老子》第五十六章:“和其光,同其尘。”这句说和世俗的人和睦相处颇为不易。 7周公:指周初名相周公姬旦。白屋:平民。这四句用《史记·鲁周公世家》典,据云周公为了求贤,只要有士人求见,即使他在吃饭也会吐出饭马上接见,洗头也不等擦干,用手握头发去见客。正因为这样,他才被人们视为圣贤。
董桃行
吾欲上谒从高山,山头危崄大难1。
遥望五岳端2,黄金为阙3,班璘4。
但见芝草,叶落纷纷。一解
百鸟集,来如烟5。
山兽纷纶,麟辟邪其端6。
鹍鸡声鸣7,但见山兽援戏相拘攀8。二解
小复前行玉堂,未心怀流还9。
传教出门来,“门外人何求”10?
所言欲从圣道,求一得命延11。三解
教敕凡吏受言12,采取神药若木端13。
白兔长跪捣药虾蟆丸14,奉上陛下一玉柈15,
服此药可得即仙16。四解
服尔神药,无不欢喜17。
陛下长生老寿,四面肃肃稽首18,
天神拥护左右,陛下长与天相保守。五解
【题解】
这首诗见《宋书·乐志》,亦见《乐府诗集》,属《相和歌辞·清调曲》。从诗的内容看来,当为一首游仙诗,讲一个方士为皇帝上天求得仙药的事,诗末更具祝颂之意,疑为当时乐官所作,以供帝王娱乐之用。至于历来有人把此曲与董卓的事相联系,恐属附会。
【注释】
1“吾欲”二句:这两句是说自己想从高山上天去谒见天神,高山的路十分艰险。“崄”同“险”。 2五岳端:五岳的顶上。五岳:指东岳泰山、南岳衡山、中岳嵩山、西岳华山和北岳恒山。 3阙:宫门前的望楼。 4班璘(lín):即“璘班”,富于文彩的样子。何晏《景福殿赋》:“光明熠爚,文彩璘班。” 5“百鸟”二句:形容百鸟聚集在山上,数量多,远望如烟。 6纷纶:众多。辟邪:古代传说中的神兽,据云能除凶邪。这两句是说山顶上的种种神兽。 7鹍(kūn)鸡:古代传说中一种像鹤的鸟。 8援:攀抓,形容兽相戏的样子。 9玉堂:神所居的殿堂。这两句说到了神住的玉堂,并无回归地上之心。 10教:上级对下级命令的一种文体。门外人:指上山求仙药的人。这两句写神在玉堂中传出教令,问门外人来有何要求。 11“所言”二句:是说求仙者要归附神仙,求长生。 12教敕(chì):神的命令(“敕”本意为帝王的命令)。凡吏:凡间的吏,犹言“凡夫俗子”。 13若木:神话中日入处的神木,生昆仑西,见《山海经·大荒北经》。 14“白兔”句:即神话中所言月中有白兔和蟾蜍。这句说由白兔来捣药,蟾蜍来把它做成药丸。 15“奉上”句:指求药者回到人间,以仙药奉献帝王。玉柈:同“玉盘”。 16即仙:立即成仙。 17“服尔”二句:这是帝王对求药者说的话。 18肃肃:恭敬的样子。
相逢狭路间
相逢狭路间,道隘不容车1。
如何两少年,夹毂问君家2。
君家诚易知,易知诚难忘。
黄金为君门,白玉为君堂。
堂上置樽酒,使作邯郸倡。
中庭生桂树,华灯何煌煌。
兄弟两三人,中子为侍郎3。
五日一来归,道上自生光。
黄金络马头,观者满路傍。
入门时左顾,但见双鸳鸯。
鸳鸯七十二,罗列自成行。
音声何噰噰4,鹤鸣东西厢。
大妇织罗绮,中妇织流黄5。
小妇无所作,挟瑟上高堂。
丈人且安坐,调丝未遽央6。
【题解】
这首诗见《玉台新咏》,亦见《乐府诗集》卷三十四,属《相和歌辞·清调曲》;题名《相逢行》,又名《相逢狭路间行》或《长安有狭邪行》。诗中不少句子与《鸡鸣》相同,但无劝诫的话。《乐府诗集》卷三十五还有一首《长安有狭邪行》,文字亦大同小异,附见于后。余冠英先生认为这两首诗是“同一母题”,“似是一曲之异辞,而《相逢行》以这篇《长安有狭邪行》为蓝本”(《乐府诗选》第20页)。
【注释】
1隘:狭窄。 2毂(gǔ):古代车轮中心插轴的地方。这里代指车子。 3中子:即“仲子”,第二个儿子。侍郎:汉代官名,皇帝的侍从官。东方朔《答客难》:“官不过侍郎,位不过执戟。”《汉书·百官公卿表》载,郎中令属官有侍郎,秩比四百石。《续汉书·百官志》载,尚书令属官有“侍郎三十六人,四百石”。“主作文书起草”。 4噰(yōng)噰:声音和谐的样子。 5流黄:夹杂五种颜色,绀(微带红的黑色)、红、缥(青白色)、紫和黄的丝织品。 6丈人:老人、家长。未遽央:还没有完。
附 长安有狭邪行
长安有狭邪,狭邪不容车。
适逢两少年,挟毂问君家。
君家新市傍,易知复难忘。
大子二千石1,中子孝廉郎2。
小子无官职,衣冠仕洛阳3。
三子俱入室,室中自生光。
大妇织绮纻4,中妇织流黄。
小妇无所为,挟瑟上高堂。
丈夫且徐徐,调弦讵未央5。
【注释】
1二千石:据《汉书·百官公卿表》,汉代一些官员如太子太傅、将作少府等中央官吏及京兆尹、左冯翊、右扶风、各郡太守皆秩二千石。《续汉书·百官志》:“二千石奉,月百二十斛。” 2孝廉郎:汉代实行乡举里选,由郡太守推荐当地人举为“孝廉”,由朝廷选用。“郎”是秦汉时职位较低的官,属郎中令,是皇帝的侍卫。“孝廉郎”指以孝廉身份被任用为郎。 3“小子”二句:这句说小儿子虽尚无官职,但也整顿衣冠,准备去洛阳求官。 4纻(zhù):苎麻织成的布。 5讵未央:同上首“未遽央”。
塘上行
蒲生我池中,其叶何离离1。
傍能行仁义,莫若妾自知2。
众口铄黄金3,使君生别离。
念君去我时,独愁常苦悲。
想见君颜色,感结伤心脾。
念君常苦悲,夜夜不能寐。
莫以贤豪故4,弃捐素所爱。
莫以鱼肉贱,弃捐葱与薤。
莫以麻枲贱,弃捐菅与蒯5。
出亦复苦愁,入亦复苦愁。
边地多悲风,树木何修修6。
从君致独乐,延年寿千秋7。
【题解】
这首诗是《塘上行》的本辞,见《玉台新咏》,云为曹丕前妻甄氏所作;《宋书·乐志》所收则为晋乐所奏歌辞,谓本曹操所作,文字有所不同,疑晋代乐官所改。《乐府诗集》卷三十五并录二首,并引《邺都故事》谓甄后作;又引《歌录》曰:“《塘上行》,古辞。或云甄皇后造。”按:《文选》陆机《塘上行》李善注引《歌录》,除提到“古辞”和甄后外,还说“或云魏文帝,或云武帝”,可见本无定说。余冠英先生《乐府诗选》作为“古辞”处理。笔者认为曹操、曹丕二说俱无佐证;甄后说疑后人牵合其遭遇加以附会,当以“古辞”为可信,详见拙作《关于乐府诗的几个问题》(《齐鲁学刊》1994年第3期第8页)。
【注释】
1离离:茂盛的样子。 2傍:旁人,别人。这两句说别人如果能行仁义之道,那我是再清楚不过的。 3“众口”句:语出《汉书·邹阳传》:“众口铄金。”颜师古注:“美金见毁,众共疑之,数被烧炼,以至销铄。”以此比喻被众人谗毁,终当受祸。铄(shuò):熔化。 4贤豪:指贤能而有更高地位的人。 5枲(xǐ):麻。菅(jiān):多年生草本植物,叶细长,根坚硬,可制炊帚、刷子等。蒯(kuǎi):生在水边的草本植物,可用以织席。这四句是谓不因有鱼肉而弃葱薤;有麻枲而弃菅蒯。当是化成《左传·成公九年》引《诗》“虽有丝麻,无弃菅蒯。虽有姬姜,无弃蕉萃(憔悴)”语。 6修修:一作“翛(xiāo)翛”:鸟尾残破的样子。这里借以形容树木在风中的枯槁之状。 7“从君”二句:此二句与上文不甚连贯,疑乐官所加,曲终附以祝颂语。
善哉行
来日大难,口燥唇干。今日相乐,皆当喜欢。一解
经历名山,芝草翻翻1。仙人王乔2,奉药一丸。二解
自惜袖短,内手知寒3。惭无灵辄,以报赵宣4。三解
月没参横,北斗阑干5。亲交在门,饥不及餐。四解
欢日尚少,戚日苦多。以何忘忧,弹筝酒歌6。五解
淮南八公,要道不烦7。参驾六龙,游戏云端。六解
【题解】
这首诗见《宋书·乐志》和《乐府诗集》,为《相和歌辞·瑟调曲》。《乐府诗集》卷三十六引《乐府解题》认为此诗是说人命不能久长,应当与亲友聚晤,讲求长生的方术,和仙人同游。“善哉”二字为叹美之辞。此曲曹操、曹丕和曹叡各有拟作,且有四言、五言与杂言的不同,内容亦各异。
【注释】
1翻翻:形容芝草在风中摆动。 2王乔:古代仙人,又作王子乔,《列仙传》以为即《逸周书》和《国语》所载周灵王的太子晋。 3内:同“纳”。指把手伸入袖中。 4灵辄:古人名。据《左传·宣公二年》载,晋国上卿赵盾曾在路上见一饿人,赵盾给他饭吃,并周济了他母亲。此人即灵辄,后来他当上了晋灵公的武士,灵公想在宴会上伏兵杀害赵盾,他倒戈挡住伏兵,使赵盾得免于难。赵宣:赵盾的谥号为赵宣子。 5参(shēn):星宿名,二十八宿之一。阑干:纵横。 6“欢日”四句:按这四句当为曹操《短歌行》“譬如朝露”二句及“何以解忧”二句所出。 7淮南八公:汉代淮南王刘安的门客。高诱《淮南子叙》“天下方术之士,多往归焉。于是遂与苏飞、李尚、左吴、田由、雷被、毛被、伍被、晋昌等八人”共著《淮南子》。其后淮南王谋反被诛,伍被亦被杀。但后来有传说这八人是神仙,变化形状去见淮南王,并带他一起成仙上天。见《神仙传》,此处即据“八公”为仙人的传说。要道不烦:意思说成仙的大道并不繁琐。
陇西行
天上何所有,历历种白榆1。
桂树夹道生2,青龙对道隅3。
凤凰鸣啾啾,一母将九雏4。
顾视世间人,为乐甚独殊。
好妇出迎客,颜色正敷愉5。
伸腰再拜跪6,问客平安否。
请客北堂上,坐客氈氍毹7。
清白各异樽,酒上正华疏8。
酌酒持与客,客言主人持9。
却略再拜跪10,然后持一桮。
谈笑未及竟,左顾敕中厨11。
促令办粗饭,慎莫使稽留12。
废礼送客出,盈盈府中趋13。
送客亦不远,足不过门枢14。
取妇得如此,齐姜亦不如15。
健妇持门户,胜一大丈夫。
【题解】
这首诗见《玉台新咏》,亦见《乐府诗集》卷三十七。此曲一曰“步出夏门行”。《乐府诗集》引《乐府解题》曰:“古辞云:‘天上何所有,历历种白榆。’始言妇有容色,能应门承宾。次言善于主馈,终言送迎有礼。此篇出诸集,不入《乐志》。”又引王僧虔《伎录》云:“《陇西行》歌武帝‘碣石’、文帝‘夏门’二篇。”按:“碣石”即曹操《步出夏门行》中“东临碣石”一篇;“文帝‘夏门’”今未见,疑即《宋书·乐志》所录曹叡《步出夏门行》(“步出夏门,东登首阳山”)一首。但不知王僧虔与沈约孰是。然曹叡此首,取父祖诗中成句不少,或曹丕本有此诗,而为曹叡引用,亦有可能。又《乐府诗集》同卷有《步出夏门行》“古辞”一首末四句与本诗首四句基本相同,但主旨只讲游仙,主题不同,疑乐官在本诗中截取本诗拼入,或本诗截取该诗拼入,已难确考。逯钦立先生《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合二首为一,以《步出夏门行》置本诗篇首,可备一说。今姑存《玉台新咏》及《乐府诗集》原貌,附《步出夏门行》于本诗之后。
【注释】
1历历:分明可数。白榆:星名。这里是因为星名而夸饰为天上也种着白榆树。 2桂树:本亦星名。黄节先生据纬书《春秋运斗枢》云:“椒、桂合刚阳,椒、桂阳星之精所生也。” 3青龙:指天上的龙星,春天时出现于东方。道教经典《太平经》云:“故东方为道,道者主生……故东方为文,龙见负之也。”(见《太平经合校》卷69)古人以五色配五方,东方属青,故曰“青龙”。 4凤凰:星名。即鹑火星。啾啾:凤凰鸣声。雏:小鸟。《宋书·乐志》一云:“《凤将雏哥》者,旧曲也。应璩《百一诗》云:‘为作《陌上桑》,反言《凤将雏》。’然则《凤将雏》其来久矣。”疑即指此曲。屈原《天问》“女歧无合夫,焉取九子”,或即“九子”二字所本。 5敷愉:本为草木繁茂之意。这里形容和颜悦色。 6“伸腰”句:据宋人罗大经《鹤林玉露·甲编》卷四:“古者妇女以肃拜为正,谓两膝齐跪,手至地,而头不下也,拜手亦然。南北朝有乐府诗说妇人曰:‘伸腰再拜跪,问客今安否’。伸腰亦是头不下也。”按:罗氏误以汉古辞为南北朝乐府,然所说拜仪可从。 7氍毹(qú shū):毛织的毯子。古人席地而坐,地上铺毡毯作座位。杜甫《戏简郑广文虔兼呈苏司业源明》“坐客寒无毡”,即指此物。 8清白:古代的酒有清酒、白酒之分。这是说把两种酒分开盛在樽中,随客选饮。华疏:形容酒注入杯中激起的浪花之状。 9主人持:指请主人先饮。 10却略:稍稍后退一下,以示谦让。 11敕(chì):本指帝王的命令,此处指主妇告诫仆人。 12稽留:延迟。 13废礼:礼终,指待客礼毕。盈盈:慢慢地走,以示端庄。 14枢:门上的转轴。古代妇女不能随意出门,现在因丈夫外出,不得不亲自送客,但脚不出大门,以示守礼。 15齐姜:春秋时齐国国君为姜姓,当时周王及同姓诸侯多娶齐君之女,称“齐姜”。后来用来代指高门妇女。
附 步出夏门行
邪径过空庐,好人常独居1。
卒得神仙道,上与天相扶2。
过谒王父母,乃在太山隅3。
离天四五里,道逢赤松俱4。
揽辔为我御,将吾上天游。
天上何所有,历历种白榆。
桂树夹道生,青龙对伏趺5。
【注释】
1邪径:凡方向非正南北或正东西的路叫“邪径”,犹今人所说“斜街”。好人:品行端正的人。《诗经·魏风·葛屦》:“好人服之。” 2卒:终于。 3王父母:即相传为东方朔所作的《十洲记》中所说的神仙“东王公”和“西王母”。魏曹植《远游篇》“将归谒东父”;又《仙人篇》“东过王母庐”。太山:同“泰山”。 4赤松:赤仙子,古仙人名。《史记·留侯世家》载,张良曾云:“愿弃人间事,欲从赤松子游耳。”《索隐》引《列仙传》:“神农时雨师也,能入火自烧,昆仑山上随风雨上下也。”又《淮南子·齐俗训》:“今夫王乔、赤诵子,吹呕呼吸,吐故纳新,遗形去智,抱素反真,以游玄眇,上通云天。”“诵”“松”古字同声通用。 5趺(fū):脚背。伏趺:形容动物蹲卧的样子。
西门行
出西门,步念之1,
今日不作乐,当待何时。
逮为乐2,逮为乐,当及时。
何能愁怫郁3,当复待来兹4。
酿美酒,炙肥牛,
请呼心所欢,可用解忧愁。
人生不满百,常怀千岁忧。
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
游行去去如云除5,弊车羸马为自储6。
【题解】
这首诗见于《乐府诗集》卷三十七,据云为此曲本辞。又有一首曲辞,乃“晋乐所奏”,亦见《宋书·乐志》。此曲属《相和歌辞·瑟调曲》。“晋乐所奏”的歌辞,较“本辞”为长,显系配乐时乐官所加。不论“本辞”或“晋乐所奏”其辞句都有和《古诗十九首·生年不满百》相同或类似的地方。有的学者认为“本辞”产生的年代最早,《古诗》即由此辞演变而来,至于“晋乐所奏”曲辞,则为乐官在配乐时把“本辞”与《古诗》拼凑而成。但从“本辞”看来,似亦有为配乐需要而加的字句,如“今日不作乐,当待何时。逮为乐,逮为乐,当及时”几句,语气重复,似为歌唱时所加。又如“酿美酒,炙肥牛”二句,似取曹丕《艳歌何尝行》中“但当饮美酒,炙肥牛”句意,恐亦非原作。因此笔者认为这首“本辞”亦可能为乐官将《古诗》改编而成。《宋书·乐志》一云:“凡此诸曲,始皆徒哥,既而被之弦管。又有因弦管金石,造哥以被之,魏世三调哥词之类是也。”据此,此曲亦可能是汉魏乐官取《古诗》配乐时所改。“晋乐所奏”歌辞附后,备参考。
【注释】
1步念之:走路时边走边想起。 2逮为乐:及时作乐。 3怫(fú)郁:愁闷。 4来兹:将来。 5如云除:好像浮云散去,不留痕迹。 6羸(léi):瘦弱。这句说即使贫困,亦当备有破车羸马以自乐。
附 晋乐所奏歌辞
出西门,步念之。
今日不作乐,当待何时。
夫为乐,为乐当及时。
何能坐愁怫郁,“当复待来兹”?
饮醇酒,炙肥牛。
请呼心所欢,可用解愁忧。
人生不满百,常怀千岁忧。
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
自非仙人王子乔1,计会寿命难与期2。
自非仙人王子乔,计会寿命难与期。
人寿非金石,年命安可期。
贪财爱惜费,但为后世嗤3。
【注释】
1王子乔:古代传说中的仙人,一说即春秋时周灵王太子晋。 2计会:估计。期:等同。 3嗤(chī):讥笑。
东门行
出东门,不顾归1。来入门,怅欲悲。
盎中无斗米储,还视架上无悬衣2。
拔剑东门去,舍中儿母牵衣啼。
“他家但愿富贵,贱妾与君共餔糜3。
上用仓浪天故,下当用此黄口儿4。今非。”
“咄!行5!吾去为迟,白发时下难久居6。”
【题解】
这首诗见《乐府诗集》卷三十七,属《相和歌辞·瑟调曲》。又有“晋乐所奏”的歌辞,亦见《宋书·乐志》。这两首歌辞的基本情节都是写穷人到了生活不下去的程度,想铤而走险,做犯法的事。但“本辞”中的主人公似主意已定,对妻子的劝告听不进去;而“晋乐所奏”歌辞,则主要写妻子劝他的话,两诗主旨颇不同,当是乐官在谱曲时觉“本辞”不适于演唱而加以改写。《文选》左思《咏史·习习笼中鸟》李善注有“古《出东门行》曰‘盎中无斗米储,还视架上无悬衣’”。但胡克家《考异》卷四谓“袁本、茶陵本”无“储还顾”三字,与《乐府诗集》文字不同。笔者过去曾怀疑此首“本辞”或“为当时乐官配乐时作的另一种歌辞”(《乐府诗选》,人民文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44页)。现在看来,胡刊所据尤袤刊本与六臣注本可能不同,个别文字稍有出入,难以据此得出非“本辞”而是乐官所作的结论。
【注释】
1不顾归:指见贫困至此而不想回家。 2盎(àng):古代一种口小腹大的瓦罐。这两句写衣物俱乏,生活已难维持。 3糜(mí):粥。 4用:由于。仓浪:青色。这二句乃妻子劝丈夫看在老天和孩子分上,不要犯法。 5今非:现在不是这样。咄(duō):喝斥声。这句是丈夫不听劝告,仍然要去。 6“白发”句:意思是说何能等到白发,现在就活不下去了。
附 晋乐所奏歌辞
出东门,不顾归。未入门,怅欲悲。
盎中无斗储,还视桁上无悬衣1。一解
拔剑出门去,儿女牵衣啼。
“他家但愿富贵,贱妾与君共餔糜。”二解
“共糜。上用仓浪天故,下为黄口小儿。
今时清廉,难犯教言2,君复自爱莫为非。”
“行,吾去为迟。”
“平慎行,望君归。”3
【注释】
1桁(hàng):衣架。 2“今时”二句:是说当今官员清廉,不能犯他的教令。 3“平慎行”二句:这是妻子希望丈夫不要去做犯法的事,能平安回来。
折杨柳行
默默施行违,厥罚随事来1。
末喜杀龙逢,桀放于鸣条2。一解
祖伊言不用,纣头悬白旄3。
指鹿用为马,胡亥以丧躯4。二解
夫差临命绝,乃云负子胥5。
戎王纳女乐,以亡其由余6。
璧马祸及虢,二国俱为墟7。三解
三夫成市虎8,慈母投机趋9。
卞和之刖足10,接予归草庐11。四解
【题解】
这首诗见《宋书·乐志》和《乐府诗集》卷三十七,属《相和歌辞·瑟调曲》。《折杨柳》是古曲名。《庄子·天地》:“大声不入于里耳,《折杨》《皇荂(华)》则嗑然而笑。”后来《汉横吹曲》《梁鼓角横吹曲》均有《折杨柳》,而《情商曲辞·西曲歌》中也有《月节折杨柳歌》。此诗号为“古辞”,历来以为是汉人作品。清人陈祚明在《采菽堂古诗选》中说:“乐府惟二意,非祝颂则规戒。此应是贤者谏不得行,而作诗以讽,其言危切。”从此诗用典极多看来,当非民歌而为乐官所作。这大约是朝廷所奏乐歌之一体,如曹操之《善哉行·古公》、曹丕之《煌煌京洛行·园桃》亦与此相类。
【注释】
1默默:昏乱黑暗的样子。这两句说君主施政失当,上天就会降罚。 2末喜:夏代末主桀的宠妃。《史记·外戚世家》:“而桀之放也以末喜。”龙逢:即关龙逢,夏桀之臣,以直谏被杀。《庄子·人间世》:“且昔者桀杀关龙逢。”桀放于鸣条:《史记·夏本纪》:“汤遂率兵以伐夏桀。桀走鸣条,遂放而死。”鸣条:地名,在安邑(今山西运城境)之西。 3祖伊:殷代末主纣的贤臣。《尚书·西伯戡黎》载,西伯(周文王)平黎,祖伊恐,奔告于纣,说明殷之危殆。纣说自己有命在天,不听。纣头悬白旄:据《逸周书·克殷解》:武王代纣,纣自焚死,武王砍下纣头,挂在大白旗上,亦见《史记·殷本纪》及《周本纪》。白旄:即大白旗。 4胡亥:秦二世之名,秦始皇子,为赵高所杀。这两句所言见《史记·秦始皇本纪》,据说赵高曾向二世献鹿,却说是马。群臣中有人说是马,有人说是鹿,赵高把说是鹿的人都杀死。后来赵高又在望夷宫中杀了二世。 5夫差:春秋末吴国君主。子胥:即伍子胥,本楚人,奔吴,佐吴王阖庐破楚。阖庐死后,夫差立,打败了越国,越王勾践求和,伍子胥劝夫差不要答应,夫差不听。后来又命伍子胥自杀,最后吴为越所灭。 6戎王:春秋时西方少数民族君主。由余:春秋时秦穆公的贤臣。据《史记·秦本纪》载,秦穆公因由余在戎,就送歌女给戎王。戎王因喜爱歌女,耽于逸乐,由余因此离戎入秦。 7“璧马”二句:据《左传·僖公五年》载,晋献公用荀息计,以“屈产之乘”(骏马)和“垂棘之璧”向虞国借路伐虢,虞公贪而受璧与马,借道给晋国,晋献公因此灭了虞、虢二国。“虞”“虢”皆春秋初年国名,虞在今山西平陆东;虢在今平陆南。墟:废墟。 8三夫:典出《战国策·魏策二》,据云庞葱对魏王说:“有三个人说市上有老虎,您信不信?”魏王说:“我就信了。”集市上本不会有虎,比喻多人传谣,就有人相信。 9“慈母”句:典出《史记·甘茂列传》载,甘茂讲过,春秋时鲁国贤人曾参之母在织布,有人告诉她说“曾参杀了人”,她不信。后来又有人这样说,她就相信了丢下织机逃跑。 10卞和:据《韩非子·和氏》载,楚人卞和得到一块璞玉,献给楚厉王,厉王令人鉴别,说是石而非玉,乃割其左脚。后来他又献给楚武王,武王又叫人鉴别,又说是石,于是被割右脚。及楚文王即位,他抱玉璞而哭,楚文王使人问之,最后叫玉人雕璞,得到宝玉,即“和氏之璧”。刖(yuè):古代一种割脚的酷刑。 11接予:当从《乐府诗集》作“接舆”,春秋时楚国隐士,曾作歌讥笑孔子,事见《论语·微子》。
妇病行
妇病连年累岁,传呼丈人前一言1。
当言未及得言,不知泪下一何翩翩2。
“属累君两三孤子,莫我儿饥且寒3。
有过慎莫笪笞4,行当折摇5,思复念之6。”
乱曰7:
抱时无衣,襦复无里8。
闭门塞牖,舍孤儿到市9。
道逢亲交,泣坐不能起。
从乞求与孤买饵10。
对泣啼泣,泪不可止。
“我欲不伤悲不能已11。”
探怀中钱持授,交入门见孤儿,
啼索其母抱12,徘徊空舍中13。
“行复尔耳,弃置勿复道14。”
【题解】
这首诗见《乐府诗集》卷三十八。据同书卷三十六引《古今乐录》说到南齐王僧虔《伎录》所列《相和歌辞·瑟调曲》名目中,有《妇病行》一曲。但《宋书·乐志》不录。可能是后来的乐官因其情节不宜在庙堂演奏而不用之故。此诗主旨前人有不同解释。清人朱乾《乐府正义》、张玉穀《古诗赏析》都认为是讽刺丈夫在妻子死后不爱恤孤儿。但从诗中似体会不出这用意。朱嘉徵《乐府广序》认为是写“妇没,子不免饥寒而乞诸亲交也”。他认为此诗是写人民的疾苦,这种情况在上位者不可能知道。因此他认为“汉世当采诗入乐,所以备听览之遗”,认为这诗是民歌。此说很有见地,余冠英先生《乐府诗选》亦采此说。但本诗有些句子较费解,各家断句颇有不同。
【注释】
1丈人:丈夫。 2翩翩:连绵不断。 3“属累”二句:这两句是妻子将死嘱咐丈夫之词,意谓将“两三孤子”托付给你,连累你,不要使他们饥寒。 4笪(dá):打。笞(chī):用鞭子或木板打。 5摇:同“夭”。折摇:夭折,短命而死。 6思:语助词。这句是叮嘱丈夫要牢记。 7乱曰:音乐的末章叫“乱”,“乱”本治理之意。这“乱曰”以后乃写妇女死后之事。 8襦(rú):短上衣。 9牖(yǒu):窗户。这两句有不同的读法。黄节、萧涤非二先生读作“闭门塞牖舍,孤儿到市”(校点本《乐府诗集》从之);逯钦立、余冠英二先生读作“闭门塞牖,舍孤儿到市”。按:清人陈祚明认为“闭门塞牖舍”,似言逐儿在外。“两三孤儿,入市其大者,索母其小者”。此说与黄、萧二先生同,“舍”作“房舍”解释,入市的是孤儿中较大的。逯、余二先生的读法是把“舍”释作“放下”,以入市者为丈夫本人。现在采用逯、余二先生说,因为下文“从乞求与孤买饵”,似应是丈夫本人。 10饵(ěr):糕饼。 11“我欲”句:此句黄节先生认为是“亲友”说的话。下文“探怀中钱持授”,当为“亲交”把钱交给丧妻者。 12“交入门”二句:这两句断句有不同,黄、逯二先生读作“啼索其母抱”,而余冠英先生把“抱”字属下句,皆可通。今从黄、逯二先生。 13徘徊空舍中:写丧妻者悲苦而无可奈何之状。 14“行复”二句:当为“亲交”劝慰丧妻者的话,意为“事已至此,只能放开些不要再想了”。
孤儿行
孤儿生,孤子遇生,命独当苦1。
父母在时,乘坚车,驾驷马。
父母已去,兄嫂令我行贾2。
南到九江3,东到齐与鲁4。
腊月来归,不敢自言苦。
头多虮虱,面目多尘土5。
兄言办饭,嫂言视马。
上高堂,行取殿下堂6,孤儿泪下如雨。
使我朝行汲,暮得水来归7。
手为错8,足下无菲9。
怆怆履霜,中多蒺藜10。
拔断蒺藜,肠肉中怆欲悲11。
泪下渫渫12,清涕累累13。
冬无复襦14,夏无单衣。
居生不乐,不如早去,下从地下黄泉15。
春气动草萌芽。
三月蚕桑,六月收瓜。
将是瓜车16,来到还家。
瓜车反覆17,助我者少,啗瓜者多18。
愿还我蒂,兄与嫂严,独且急归,当与校计19。
乱曰:
里中一何20,愿欲寄尺书,
将与地下父母,兄嫂难与久居21。
【题解】
这首诗见《乐府诗集》卷三十八,属《相和歌辞·瑟调曲》,又名“孤子生行”。据《乐府诗集》引《歌录》说,此曲亦名《放歌行》。诗写孤儿受兄嫂虐待的种种苦况。这和《妇病行》一样,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社会现实的一个重要方面,风格亦较质朴,当属民歌。清陈祚明《采菽堂古诗选》论此诗,认为“下从地下黄泉”句以下另写时令。文情曲折奇特,大约“瓜车反覆”是实事,此诗即因此而发。至于前面所写苦况,只是追叙,其说颇有理。沈德潜《古诗源》评此诗“极琐碎,极古奥。断续无端,起落无迹,泪痕血点,结缀而成,乐府中有此一种笔墨”。
【注释】
1“孤儿生”三句:是说孤儿出生时遭逢时日不利,故当命苦。 2行贾(gǔ):出门经商。 3九江:汉代郡名,在今安徽中部的寿县、合肥及淮南、江北一带地区。 4齐与鲁:本春秋战国时两个诸侯国,后来用以代指今山东一带。 5“面目”句:各本作:“面目多尘,大兄言办饭,大嫂言视马。”故沈德潜以为“惟中间有两句不在韵内者,如‘头多虮虱,面目多尘’;‘上高堂,行取殿下堂’等句,故摇曳其词,令读者不能骤领耳”。其实此句有误。逯钦立先生曰:“诗中‘大兄’之‘大’,为‘土’之讹字,当属上句,作‘面目多尘土’。‘土’与前后韵‘贾’‘鲁’‘马’‘雨’皆叶,今‘土’讹‘大’,则断‘尘’为句,失其韵。又‘土’讹‘大’,连下读为‘大兄’,后人遂不得不于‘嫂’字上亦添‘大’字。使篇中兄嫂辞例亦乱。应添‘土’字,去两‘大’字。”(《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第271页)今从逯说改。 6“行取”句:此句承上句而言,“取”同“趋”,意为刚上到堂上,又赶着下堂,劳苦奔忙不息。 7汲:打水。这两句说“孤儿”家离水源远,来回辛苦。 8错:磨打玉器的石块。形容手的皴裂粗糙。 9菲:同“扉”,麻制的鞋。 10蒺藜(jí lí):一年生草本植物,有刺。这两句说孤儿光着脚踩在霜地上,肉中还扎进了很多棘刺。 11肠肉:犹言“肝肠”,指内心。 12渫(xiè)渫:形容泪水流出的样子。 13累累:不断的样子。 14复襦:短夹衣。 15居生不乐:意思说活着不快乐。这几句是说自己生不如死。 16将是瓜车:推着瓜车。“将”同《诗经·小雅·无将大车》之“将”。 17反覆:翻车。 18啗(dàn):同“啖”,吃。 19与:一作“兴”,从校点本《乐府诗集》改。“与较计”:指和自己计较算帐。 20(náo):喧哗。余冠英先生认为指兄嫂已知瓜车翻倒,在里中责骂。 21“愿欲”三句:写孤儿见瓜车翻倒,兄嫂责骂,自觉无法生活而想到了死。
雁门太守行
孝和帝在时1,洛阳令王君2,本自益州广汉民3,少行宦,学通五经论4。一解
明知法令5,历世衣冠6。从温补洛阳令7,治行致贤,拥护百姓8,子养万民。二解
外行猛政,内怀兹仁。文武备具,料民富贫9。移恶子姓名,五篇著里端10。三解
伤杀人,比伍同罪对门11。禁镏矛八尺12,捕轻薄少年。加笞决罪,诣马市论13。四解
无妄发赋,念在理冤14,敕吏正狱,不得苛烦15。财用钱三十,买绳礼竿16。五解
贤哉贤哉,我县王君。臣吏衣冠,奉事皇帝。功曹主簿,皆得其人17。六解
随部居职,不敢行恩18。清身苦体,夙夜劳勤。治有能名,远近所闻。七解
天年不遂,蚤就奄昏19。为君作祠,安阳亭西20。欲令后世,莫不称传。
【题解】
这首诗见《宋书·乐志》和《乐府诗集》卷三十九,属《相和歌辞·瑟调曲》;又《后汉书·循吏·王涣传》李贤注引“《古乐府歌》曰”一段文字,即节录此诗。《乐府诗集》引《古今乐录》曰:“王僧虔《伎录》云:‘《雁门太守行》歌古洛阳令一篇。’”《后汉书·循吏传》记其事迹云:“王涣字稚子,广汉郪人也。父顺,安定太守。……州举茂才,除温令。县多奸猾,积为人患。涣以方略讨击,悉诛之。境内清夷,商人露宿于道。……永元十五年(103),从驾南巡,还为洛阳令。以平正居身,得宽猛之宜。其冤嫌久讼,历政所不断,法理所难平者,莫不曲尽情诈,压塞群疑。又能以谲数发擿奸伏,京师称叹,以为涣有神算。元兴元年(105),病卒。……民思其德,为立祠安阳亭西,每食辄弦歌而荐之。”从《后汉书》记载看,其事迹与“雁门太守”似无关。可能汉时原有写战争的古辞《雁门太守行》,而洛阳人民据此曲调写了这首祭王涣的诗。当然,这仅属推测。
【注释】
1孝和帝:东汉皇帝,姓刘名肇,公元89年至105年在位。 2洛阳令王君:即王涣,事迹详《题解》。 3“本自”句:王汉乃广汉郡郪县(在今四川成都以东,三台县南)人,汉时属益州。“广汉”下《后汉书》注及《乐府诗集》有“蜀”字,今从《宋书·乐志》。 4少行宦:少年时就出门做官。“宦”,《乐府诗集》作“官”,今从《宋书·乐志》及《后汉书》注。学通五经论:学通《易》《书》《诗》《礼》《春秋》五经及《论语》。 5明知法令:指王涣通解法律,《后汉书》本传称他“读律令,略举大义”。 6历世衣冠:指祖上均做过官。 7温:地名,今属河南。王涣曾任温令。 8致:同“至”。拥:通“雍”,和睦。这二句说王涣治政极贤明,使百姓和睦,并能保护他们。 9料:查核、计算。这句说王涣查明百姓户口及贫富的情况。 10“移恶子”二句:《乐府诗集》无“姓”字和“五”字,今从《宋书·乐志》及《后汉书注》。移:移文,用来晓喻人的文告。这句是说王涣经调查,罗列全县恶人姓名,凡五篇,揭示于里门上。 11“杀伤人”二句:这是王涣告诫“恶子”的邻居,要他们对“恶子”进行监督,如果那些人再伤人犯法,邻居要受连累。比:五家为比。伍:亦指五家。“比伍”即邻里。 12镏:古“刘”字,亦可作“釜”解释。《乐府诗集》作“鍪”(móu),亦釜镬之意,与文义不合。黄节先生认为是“矛”之误。(xì)矛:长矛。这句是说禁止民间藏有矛等武器。 13笞:鞭打。马市:指洛阳马市,犯法的人押到这里鞭打以示众。 14无妄发赋:不轻易征发赋税。念在理冤:意在清理冤狱。 15敕:戒饬。苛烦:指苛刻与烦琐的条令,皆扰民。 16财:同“才”,只有。礼:同“理”,治理。这句说把公家的空地卖给平民,只须插上竹竿用绳子围上,即可自行耕作,只花三十文钱。 17功曹、主簿:都是县令的属员。得其人:任用得当。 18不敢行恩:指不敢私自施惠于人。 19遂:尽。蚤:同“早”。奄昏:死去。 20安阳亭:“亭”为乡以下地区单位。《汉书·百官公卿表》:“大率十里一亭,亭有长。十亭一乡。”“安阳亭”当在洛阳郊区,具体位置不详。
艳歌何尝行
飞来双白鹄,乃从西北来。
十十五五,罗列成行。一解
妻卒被病1,行不能相随。
五里一反顾,六里一徘徊。二解
“吾欲衔汝去,口噤不能开2。
吾欲负汝去,毛羽何摧颓3。
乐哉新相知,忧来生别离4。
躇踌顾群侣5,泪下不自知”6。
“念与君离别,气结不能言7。
各各重自爱,远道归还难。
妾当守空房,闭门下重关。
若生当相见,亡者会黄泉”8。
今日乐相乐,延年万岁期9。
(“念与”下为趋曲,前有艳。)
【题解】
这首诗见《宋书·乐志》,称《艳歌何尝·白鹄》,一曰“飞鹄行”。《玉台新咏》称“《双白鹄》”;《乐府诗集》卷三十九作为《相和歌辞·瑟调曲》收入,称《艳歌何尝行》。《乐府诗集》引《古今乐录》曰:“王僧虔《伎录》云:‘《艳歌何尝行》,歌(魏)文帝《何尝》、古《白鹄》二篇。’”又引《乐府解题》曰:“古辞云:‘飞来双白鹄,乃从西北来’言雌病雄不能负之而去,‘五里一反顾,六里一徘徊’。虽遇新相知,终伤生别离也。……”按:东汉时代朝政混乱,又遭羌族暴动,西北一带许多人逃向南方。此诗虽假托禽言,其实曲折地反映了这一现实。
【注释】
1妻:指雌鹄。卒:同“猝”,忽然。 2噤(jìn):嘴张不开。 3摧颓:凋损,言翅膀无力不能负雌鹄飞行。 4“乐哉”二句:化用屈原《九歌·少司命》。“悲莫悲兮生别离,乐莫乐兮新相知”句意。 5躇踌:同“踌躇”,犹豫。 6自“吾欲衔汝去”至“泪下不自知”为雄鹄所说。 7气结:气塞,指郁闷而说不出话来。 8自“念与君离别”至“亡者会黄泉”句,为雌鹄对雄鹄说的话。 9“今日”二句:此二句当为入乐时乐,官所加,与全诗无甚关系。
艳歌行
其一
翩翩堂前燕,冬藏夏来见。
兄弟两三人,流荡在他县。
故衣谁当补,新衣谁当绽1。
赖得贤主人,览取为吾绽2。
夫婿从门来,斜柯西北眄3。
语卿且勿眄,水清石自见。
石见何累累,远行不如归4。
【题解】
这首诗见《玉台新咏》和《乐府诗集》卷三十九。据《乐府诗集》引《古今乐录》,《艳歌行》不止一曲,有的叫《艳歌行》,还有《艳歌罗敷行》(即《陌上桑》)、《艳歌何尝行》及《艳歌双鸿行》《艳歌福钟行》等。其中《艳歌双鸿行》可能即指“飞来双白鹄”,《艳歌何尝行》则指“何尝快独无忧”一首;《艳歌福钟行》已佚。这里选录《古辞》二首。又上文提到的《艳歌何尝行·何尝快独无忧》一首,辞句与其他诸曲多同,疑乐官拼凑而成,今不取。
【注释】
1绽(zhàn):修补衣服或鞋的裂缝。 2贤主人:指所寄居之家的主妇。览:同“揽”,拿着。 3斜柯:一作“斜倚”,斜靠着身子。眄(miàn):侧目而视。 4累累:众多石块在水中的样子。比喻自己心地坦然。
其二
南山石嵬嵬,松柏何离离1。
上枝拂青云,中心十数围2。
洛阳发中梁3,松树窃自悲。
斧锯截是松,松树东西摧。
持作四轮车,载至洛阳宫。
观者莫不叹,问是何山材。
谁能刻镂此,公输与鲁班4。
被之用丹漆,熏用苏合香5。
本自南山松,今为宫殿梁6。
【题解】
这首诗见《乐府诗集》卷三十九。诗的母题与《乐府诗集》卷三十四的《豫章行》(属《相和歌辞·清调曲》)十分相似,但《豫章行》中夺字太多,不宜入选,今附于文后,备参考。这两首诗对庾信《枯树赋》显然有启发。但此首主旨似在反对大兴土木,而庾信则为自伤身世。
【注释】
1嵬(wéi)嵬:高大的样子。离离:茂盛的样子。 2围:两手的食指和拇指合拢起来的长度。这句说树干中部粗十几围。 3发:兴建。中梁:宫殿的中梁。 4公输与鲁班:古代的巧匠,有人以为乃一人,也有人认为是二人。黄节先生据赵岐《孟子注》以为“公输子鲁班,鲁之巧人也。或以为鲁昭公子”。朱乾据《太平广记》引《酉阳杂俎》,以鲁班为敦煌人,年代不详。公输子,战国人。按:《墨子》中曾记公输子作云梯事。 5苏合香:香料名,原出西域。 6“本自”二句:这两句哀悼松树失去其本性,也表现了人们对大兴土木的不满。
附 豫章行
白杨初生时,乃在豫章山。
上叶摩青云,下根通黄泉。
凉秋八九月,山客持斧斤。
我□何皎皎,稊落□□□。
根株已断绝,颠倒岩石间。
大匠持斧绳,锯墨齐两端。
一驱四五里,枝叶[相]自捐。
□□□□□,会为舟船蟠。
身在洛阳宫,根在豫章山。
多谢枝与叶,何时复相连。
吾生百年□,自□□□俱。
何意万人巧,使我离根株。
白头吟
皑如山上雪,皎若云间月1。
闻君有两意,故来相诀绝。
今日斗酒会,明旦沟水头。
躞蹀御沟上,沟水东西流2。
凄凄复凄凄,嫁娶不须啼。
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
竹竿何袅袅,鱼尾何簁簁3。
男儿重意气,何用钱刀为4。
【题解】
这首诗见《玉台新咏》及《乐府诗集》卷四十一,属《相和歌辞·楚调曲》;《宋书·乐志》所载为晋乐所奏歌辞,辞句较本辞为多,显系入乐时乐官所加。《乐府诗集》引《西京杂记》云:“司马相如将聘茂陵人女为妾,卓文君作《白头吟》以自绝,相如乃止。”此说恐属附会。“晋乐所奏”歌辞附见。
【注释】
1皑(ái):白的样子。皎:明亮。这二句追述二人过去的信誓旦旦。 2躞蹀(xiè dié):小步慢走的样子,一作“蹀躞”。御沟:流经宫禁的河沟。“沟水”句:以水分流象征二人分手。 3袅袅:形容竹竿细长颤动的样子。簁(shī)簁:鱼尾摆动的样子;一说同“漇(xǐ)漇”,湿的样子。 4钱刀:即钱。古代货币有铸为刀形的。《汉书·食货志》“利于刀”,如淳注:“名钱为刀者,以其利于民也。”
附 晋乐所奏歌辞
晴如山上云1,皎若云间月。
闻君有两意,故来相决绝。一解
平生共城中,何尝斗酒会。
今日斗酒会,明旦沟水头。
蹀踥御沟上2,沟水东西流。二解
郭东亦有樵,郭西亦有樵。
两樵相推与,无亲为谁骄3。三解
凄凄重凄凄,嫁娶亦不啼。
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四解
竹竿何袅袅,鱼尾何离簁4。
男儿欲相知,何用钱刀为。
䶘如五马噉萁5,川上高士嬉。
今日相对乐,延年万岁期。五解
(一本云:词曰上有“紫罗咄咄奈何”。)
【注释】
1“晴如”句:《乐府诗集》及《玉台新咏》并作“皑如山上雪”,疑《宋书》误。 2蹀踥:《乐府诗集》作“蹀躞”。 3推与:或为“雅与”之误。“雅与”同“邪许”,劳动时举重的呼声。骄:自傲。这两句说两个樵者共扛大木,发出喊声。本来萍水相逢,为共同利益而合力。事毕自散,比喻二人过去相处,现在已决裂,所以“无亲”。 4离簁:同“离褷(shī)”,毛羽长出的样子,这里是说鱼尾始长的样子。 5䶘(lì):嚼干硬东西的声音。《乐府诗集》作“”。按:宋刊本作“”,大约是形近而误。余冠英先生以为当从《宋书·乐志》,是。萁,黄节先生据《集韵》以为本“”字,通“芑”(qǐ),草名。“五马”是汉代以来太守一级官员所驾马数。疑此四句是魏晋时官员郊游时所歌唱。所以说“川上高士嬉”,与本诗主旨不相干。
梁甫吟
步出齐城门,遥望荡阴里1。
里中有三墓,累累正相似。
问是谁家墓,田彊古冶子2。
力能排南山,文能绝地纪3。
一朝被谗言,二桃杀三士。
谁能为此谋,国相齐晏子4。
【题解】
这首诗见《乐府诗集》卷四十一,属《相和歌辞·楚调曲》。这种曲调据《乐府诗集》云:“按:梁甫,山名,在泰山下。《梁甫吟》,盖言人死葬此山,亦葬歌也。”《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后人遂附会为诸葛亮作。据《乐府诗集》,此说起自南朝谢庄《琴论》。但郭茂倩仍认为此曲“不起于亮”。逯钦立、余冠英二先生均以此诗为古辞,当从之。
【注释】
1齐城门:指春秋战国时齐都临淄的城门。荡阴里:地名。《水经注·淄水》:“淄水又东北径荡阴里西。水东有冢,一基三坟,东西八十步,是列士公孙接、田开彊、古冶子之坟也。晏子恶其勇而无礼,投桃以毙之。死,葬阳里,即此也。淄水又北径其城东。城临淄水,故曰临淄。”据此当在今山东淄博市临淄区一带。 2田彊古冶子:据《晏子春秋·谏下二》,当还有一个公孙接。“田彊”,据《晏子春秋》及《水经注》当作“田疆”。校点本《乐府诗集》谓《古乐府》正作“疆”。 3“文”,余冠英先生据《西溪丛语》,以为是又之误。地纪:神话中维系大地的绳子。 4齐晏子:指春秋时齐国贤臣晏婴。据云齐景公有三个勇士,勇而无礼,晏婴劝齐景公杀他们,于是赏他们两个桃子,叫他们论功,功大者食桃。结果公孙接、田开疆之功不如古冶子,遂自杀。古冶子见二人已死,亦自杀。
怨诗行
天德悠且长,人命一何促。
百年未几时,奄若风吹烛1。
嘉宾难再遇,人命不可续。
齐度游四方,各系泰山录2。
人间乐未央,忽然归东岳3。
当须荡中情4,游心恣所欲。
【题解】
这首诗见《乐府诗集》卷四十一,属《相和歌辞·楚调曲》。从《乐府诗集》的说明来看,所谓“怨歌行”或“怨诗行”,似本一曲。这类歌多属哀怨之辞。
【注释】
1百年:一生。奄(yǎn):倏忽。 2齐度:等同地。泰山录:古人认为泰山之神掌管人的生死,其寿命长短皆注定于泰山之神的簿录中。 3东岳:即泰山;归东岳,指死亡。 4荡:放纵。
满歌行
为乐未几时,遭时崄巇,逢此百离1。
伶仃荼毒2,愁苦难为。
遥望极辰,天晓月移3。
忧来填心4,谁当我知。
戚戚多思虑,耿耿殊不宁。
祸福无形,惟念古人,逊位躬耕。
遂我所愿,以兹自宁。
自鄙栖栖,守此末荣5。
莫秋烈风,昔蹈沧海,心不能安6。
揽衣瞻夜,北斗阑干。
星汉照我,去自无他7。
奉事二亲,劳心可言8。
穷达天为,智者不愁,多为少忧9。
安贫乐道,师彼庄周10。
遗名者贵,子遐同游11。
往者二贤,名垂千秋。
饮酒歌舞,乐复何须。
照视日月,日月驰驱。
轲人间,何有何无12。
贪财惜费,此一何愚。
凿石见火,居代几时13。
为当欢乐,心得所喜。
安神养性,得保遐期14。
【题解】
这首诗见《乐府诗集》卷四十三,为《相和歌辞·大曲》之一。《宋书·乐志》所录为“晋乐所奏”歌辞,而此首据说为“本辞”。现在看来,两首歌基本相同,只是有些辞句文字有出入。《满歌行》实即“懑歌行”,亦即写胸中烦闷的歌。从这首诗看来,作者受老庄思想影响的痕迹很重,这在东汉不少士人中比较普遍。从诗的主旨看来,它不像民歌,但恐亦非乐官所作,当是乐官们取无名氏所作诗歌谱成歌辞。所以本辞虽有两句五言,但基本四言,而晋乐所奏多杂言诗句。今录其本辞,附“晋乐所奏”歌辞于后。
【注释】
1崄巇(xiǎn xī):本指道路艰险,这里指时局昏乱,世态险恶。百离:同“百罹”,众多的忧患。《诗经·王风·兔爰》:“我生之后,逢此百罹。” 2伶仃:孤苦。荼(tú)毒:苦难和灾害。 3极辰:北极星。天晓月移:天明月落,描写作者通宵不寐。 4填心:充塞胸臆。 5自鄙栖栖:意思说自鄙其忙碌不安。语出《论语·宪问》:“微生亩谓孔子曰:‘丘何为其栖栖者欤?”末荣:微小的荣华,当指小官。二句是作者自己鄙视其作为小官终日忙碌的生活。 6莫:同“暮”。沧海:大海。“沧”,指青白色的海水。昔蹈沧海:语出《论语·公冶长》;孔子说:“道不行,乘桴浮于海。”代指隐居。这三句是说,暮秋风起,产生归隐之心,想到过去曾有志隐居,未能如愿,而出仕却至今心不能安。 7阑干:横斜的样子。星汉:星星与银河。去自无他:指离职而去,自无其他可顾虑的。这二句写作者仰视天空,下了去官的决心。 8可言:余冠英先生以为当作“何言”。这两句是说作者想归家“奉事二亲”,即使“劳心”,亦所甘愿。 9多为少忧:“多”指胜人之处。《礼记·檀弓》:“多矣乎,余出祖者。”这句是说“智者”胜人之处,正在“少忧”。 10庄周:指战国中期道家思想家庄周,宋国蒙(今河南商丘东北)人,世传《庄子》(本五十二篇,今存三十三篇),其中至少“内篇”七篇为自作。 11遗名:摆脱名位。子遐同游:“子遐”不详。“晋乐所奏”歌辞作“子熙同巇”,亦不可解。疑“熙”“喜”音近,指《史记·老子列传》之“关令尹喜”,然喜与庄周不同时,不得同游。黄节先生《汉魏乐府风笺》云:“子熙未详,或即惠施。‘熙’‘施’音相近。‘巇’当是‘戏’之误。”按:惠施虽无遗名事,然庄子颇以惠施为知音。《庄子·徐无鬼》载,“庄子送葬,过惠子之墓,顾谓从者曰:‘……自夫子之死也,吾无以为质矣,吾无与言之矣。’”黄说似可从。 12轲:同“坎坷”。这两句说人世坎坷,什么事都能发生。 13代:同“世”。这两句说人之居世,如以燧石取火,瞬间即灭。 14遐:远。
附 晋乐所奏歌辞
为乐未几时,遭世险巇,
逢此百离,伶仃荼毒,愁懑难支。
遥望辰极,天晓月移。
忧来阗心,谁当我知。一解
戚戚多思虑,耿耿不宁。
祸福无形,唯念古人,逊位躬耕。
遂我所愿,以兹自宁。
自鄙山栖,守此一荣1。二解
莫秋冽风起2。
西蹈沧海3,心不能安。
揽衣起瞻夜,北斗阑干。
星汉照我,去去自无它。
奉事二亲,劳心可言。三解
穷达天所为,智者不愁,多为少忧。
安贫乐正道,师彼庄周。
遗名者贵,子熙同巇4。
往者二贤,名垂千秋。四解
饮酒歌舞,不乐何须。
善哉照观日月,日月驰驱。
轲世间,何有何无。
贪财惜费,此一何愚。
命如凿石见火,居世竟能几时。
但当欢乐自娱,尽心极所熙怡。
安善养君德性,百年保此期颐5。“饮酒”以下为趋。
【注释】
1“自鄙”二句:这两句与“本辞”用意颇不同,似谓自己选择了僻远的山林去隐居,以守道自荣。 2冽(liè):寒冷。 3西蹈沧海:疑当从本辞作“昔蹈沧海”。“西”“昔”双声,古音同属“心”纽,音近而误。 4“子熙”句:见“本辞”注11。 5期颐:寿至百岁。《礼记·曲礼上》:“百年曰期,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