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造大汉:从抱紧女皇开始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150章 凉州之殇,遗忘之地

西北的风,呜咽着。

好似在为他曾经的骄傲所哭泣。

凉州,这个被遗忘之地。

不复往日的荣誉。

张禹的嘴里轻轻叹了一声,娓娓道来。

“凉州的将士,武德充沛,凉州的骏马,高大威猛,凉州的土地,水草丰富。”

刘隆能听得出这话里面的悲哀。

“太傅,为何凉州没有了昔日的荣耀?”

张禹看了一眼刘隆,缓缓道:“陛下,臣给你说一说这其中的缘由。”

“前汉建立,都城定居关中腹地长安,为了中央朝廷的安危,则需要从西、北两个方向拱卫都城。这就导致陇西、汉阳、安定、北地、上郡和西河六郡地位尤其重要。

这六郡为前汉提供了源源不断的骑兵,同时也是其中央禁卫军和无数良将的来源地,可以说这个时期,凉州和中央朝廷的联系十分紧密。”

刘隆闻言,也是从这话语中体会到了一丝端倪。

“太傅,如你所言,这一时期的凉州关系着朝廷的安危,因此特别受到重视。”

“正是!”张禹点了点头。

“这一时期,前汉为了巩固对凉州的掌控,不仅向其地区迁移了大量的关中百姓,更是每隔几年皇帝都要亲自去巡视,可见一斑。”

这其中的道理,显而易见。

中央朝廷和地方的关系决定了他地位的重要性。

刘隆细细品味。

“到了如今,吾世祖孝光武帝从冀州起家,收拢人心,匡扶汉室,再塑我大汉辉煌,最终定都中原腹地洛阳,如此一来,凉州便远离了中央朝廷。

这就导致了此六郡拱卫京师的职责被遗弃,在世祖精兵简政之时,西北的军士力量便被大量裁撤。”

说到这里,张禹顿了一下,神色之中露出一抹无奈。

此刻,刘隆也已经大致听明白了。

光武帝刘秀本身就出自关东之地,乃是冀州的大族,东汉的政权建立也是立足于黄河中下游,一路高歌猛进,当然选择建都洛阳。

如此,远离京师政治中心的西北之地,还拥有原有大量的武装部队,这是一个不稳定的因素。

朝廷自然是不可能放任不管。

实际上,当东汉政权选择定都洛阳的那一刻,关西地区,尤其是此核心的六郡之地,就已经注定他们的政治地位将会沦落到与普通的郡国无异。

刘隆想了想,也有一种可能。

东汉在当时选择洛阳为都城,兴许也有一种无奈。

这一时期,长安早就被赤眉绿林军打烂了。

根本做不了国都。

从此之后,关西这六郡基本就没有被朝廷用来编组骑兵部,而是在北方边郡建立骑兵。

或者是借用边疆其他族群的骑兵,诸如南匈奴、羌人或者乌桓,这就是戍边军团与蛮族辅助军团。

说来也是可笑,放着凉州的大马不用,却要向外面借兵。

刘隆内心苦笑,这东汉简直就是妥妥的雇佣兵行为。

从此之后,凉州的骑兵不再。

这也间接导致了羌人祸乱西北,一直做大的关键因素。

而东汉想要镇压西北羌乱,反而要从内郡之地调遣军队去征战羌人的骑兵部队。

内地多为步兵,怎么与羌人的骑兵相比。

就在刘隆内心思索之间,张禹继续道:

“汉羌战争持续数几十年,朝廷在这上面每年要投入了数十亿钱,甚至百亿钱,如此消耗朝廷钱粮,但依旧是不能斩草除根。”

“长此以往,内郡的士兵在凉州渐渐将这当成了生意,谋取利益的手段。”

刘隆内心明白,战争一旦被当成了生意,那必将不能取胜。

从汉明帝永平元年(58年),一直到汉和帝永元十四年(102年)这近五十年的时间里面,汉羌战争在陇山以西和西海(青海湖)以东这片区域,反复拉锯。

长此以往,羌人不断渗透边郡,在汉朝的西北边郡中出现了十多个羌人部落。

因此,这一时期,羌人在东汉的西北地区的内部形成了比原本河湟地区活动范围更大的区域。

除了西羌,又多出了一个深处西北腹地活动在安定、北地两郡的东羌。

刘隆看着一眼神情落寞的张禹,缓缓道出了自己内心的疑问。

“太傅,如你所言,内郡编组的骑兵实力偏弱,那为何朝廷不直接在凉州募兵,启用凉州的将领。”

张禹摇了摇头,苦笑一声道:“这里面牵扯到朝廷和地方之间的利益,再加上如今都城的迁移,凉州之地早就处于被打压的环境之下。”

“关东之地的诸位世家豪强也不会眼睁睁看着关西之地核心的凉州日渐做大。”

说的也是,东汉这一时期本就不那么重视西北之地。

诸如凉州乃是苦寒之地,就像一件破衣服一样,扔就扔了这种让人大跌眼镜的言论都时有发生。

可以说上自上而下,朝廷对待凉州的态度。

“太傅,如今朝廷之中,凉州六郡良家弟子虽有被挑选,但也仅仅只是充沛羽林军,看来在凉州的抉择上还是有些畏手畏脚。”

“弃用凉州骑兵好似成了一个不成文的规矩,朝廷若是一直都这样,还是需要人去打破。”

“陛下宏图大志,纵观全局,臣十分高兴。”听闻刘隆的呢喃,张禹的脸上方才出现了一丝宽慰。

“陛下如此说,倒是让臣想起了一个人。”

“是何人也?”

“虞诩。”

张禹笑了笑,说道:“虞诩,字升卿,陈国人也。其为人刚正不阿,智谋超群,入仕之初,便在朝歌县以一己之力平定叛匪。

臣记得那是永初四年,羌人侵犯凉州并州,那时候由于天灾不断,朝廷空虚,且北边匈奴也不安分,邓骘便想要放弃凉州。

但这一建议,被虞诩坚决反对,至此他便与邓骘结怨,落下了仇恨。”

刘隆目光一凝,也是立刻想起了此人。

“此人朕倒是没有见过,现在居于何官职?”

“陛下自当是不曾见过,原本他也在宫中任郎中,如今早就离开,去往陇西出任武都太守了。”

张禹说完,嘴角露出笑容:“陛下,现在看来,虞诩去往陇西,兴许是一件好事。”

“太傅所言不错!”

刘隆也是笑了笑:“虞诩身在哪里,想必他定能更好了解凉州的事宜,对羌人更加了解。”

“陛下英明,此人可堪大用,你要尽力拉拢。”

“太傅放心,朕明白。”

张禹欣慰。

突然,他意味深长地说道:“陛下,汉羌之战,远非表面这样简单,看事情要看到本质,不能被表象所迷惑。”

“请太傅明言!”刘隆微微揖礼道。

张禹总会给他不一样的观点,让他受到启发。

“陛下还小,有些事情看不明白。战争为何发生,这都不能归结于简单的祸乱。羌人乃是半游牧民族,身处于河湟地区。

随着时间推移,河湟地区虽是肥沃,但也渐渐不足以滋养羌人,他们想要活下去,便向我汉境扩张,这是必然的结果。”

是啊,战争的根本皆都是利益的驱动。

刘隆深知这一点。

“陛下且想想,为何汉羌之战能够持续这么久,完全无法根除?”

刘隆陷入沉思。

张禹深深看了一眼眼前的小天子,继续道:“陛下可对我大汉州郡的人口有所了解?”

“未曾了解。”

“陛下,有些事情需要你亲自去做,才能明白,老臣该说的都说了,若你实在不能想通,再来找老臣吧。”

刘隆郑重地点了点头,他知道太傅在引导自己。

“太傅放心,朕会亲自找出答案!”

时间流逝。

一老一少就这样聊着。

最终,刘隆内心带着对张禹问题的困惑离开了太傅府上。

他的内心感激张禹的躬身教授。

临走之际,他叮嘱张禹一定要保重身体,若是有事,务必要及时去宫中知会自己。

此刻,张禹坐在摇椅上,看着刘隆消失在眼前,微微闭上了眼睛。

“陛下,你的路还长着,老臣相信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