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春秋3:晋楚争雄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八十四章 城濮之战

四月一日,楚军追到了城濮,背靠丘陵下寨。

晋军先一天赶到,并没有丝毫懈怠,一切按照大战前的准备进行。

中军帐里,晋文公还有些不放心,于是大家开导他。

“昨天晚上我做了一个梦,梦到我和楚王摔跤,结果他把我压在身下,还咬我的头,是不是个坏兆头啊?”晋文公说。他真是越临近了,越觉得心里没底。

“好兆头啊。”狐偃立即就说话了,他知道越是到了关键时刻,就越是必须把任何可能引发悲观情绪的事情扼杀在摇篮阶段,所以他根本不给别人发言的机会,“主公仰面朝天,证明得到了天的照顾。而楚王面朝下,正是跪地认罪啊。就凭这个,我们一定能战胜楚国人。”

正说着,斗勃来了,来干什么?下战书。

古人下战书是很客气的一件事情,似乎这是文化人的事情。来看看斗勃是怎样转达成得臣的话的。

“请与君之士戏,君冯轼而观之,得臣与寓目焉。”(《左传》)翻译过来是这样的:请求与晋君您的战士游戏,请您站在车上观赏,得臣我也陪着您看。

多客气啊,好像不是打仗,而是奥运会体操比赛。

楚国人很客气,晋国人同样客气。晋文公派与斗勃同等级别的下军帅栾枝前往楚军大营回复战书,战书的内容是这样的。

“寡君闻命矣。楚君之惠未之敢忘,是以在此。为大夫退,其敢当君乎?既不获命矣,敢烦大夫谓二三子,戒尔车乘,敬尔君事,诘朝将见。”(《左传》)翻译过来是这样的:我明白你的意思了。楚王的恩惠我不敢忘怀,所以一直不敢挑战贵军。我们退避三舍,就是希望能够避免作战。既然你们不肯放过我们,我只好麻烦你通知你们的弟兄,准备好战车,为你们的国君而战吧。明天早上,不见不散。

真是客气。

古人打仗,有的时候是很优雅的。

176

四月二日凌晨,晋、楚两军分别布阵。

晋军总兵力七百乘战车,其中包括齐军和秦军的战车。楚军尽管不是全部兵力,但是加上陈、蔡两国军队,战车数量同样在七百乘上下。

楚军中军由成得臣指挥,兵力为若敖的一百八十乘战车,这是楚军最精锐的部队,尽管战车数量不多,但是战斗力惊人。

楚国左军为原右军,子西斗宜申统领;楚军右军为东宫军,外加陈国和蔡国军队,由子上斗勃统领。阵势列好,楚国人有一种很奇怪的感觉,他们似乎没有往日必胜的信心,对于对面的敌人,他们捉摸不透。

事实上,先轸的指挥才能远远高于成得臣。

中军,先轸坐镇。前部,三层弓箭手;其后,执戟战士。后部,公族精锐,一百乘战车。左路,下军佐胥臣虚张下军帅栾枝军旗,率一半下军对阵楚军右军。右路,狐毛和狐偃各率一半兵力,高坡上列阵,迎战楚军左军。栾枝率一半下军,埋伏于高坡之下三里之外的一片树林后面。

秦国、齐国军队在晋军之后,听候调遣。

布阵完毕。

“今日必无晋矣。”大战开始之前,成得臣说了一句很无厘头的话,意思是今天一定要消灭晋国军队。可惜的是,他这次面对的不是宋襄公。

一切都在计划之中,一切都在掌控之中。

先轸知道,胜利已经在望。但是他或许不知道,这将不是一场寻常的战斗,这将是一场意义深远,影响整个中国军事历史乃至世界军事历史的完美战例。

“开始吧。”先轸下令。

晋国人的战鼓率先响起,晋国左军发起冲锋。

只有下军一半的兵力就敢冲锋?

对于成得臣把陈、蔡两国军队放在右军,先轸几乎要笑出来。如果是他,宁可让这两国军队上山头去当啦啦队,这也是先轸不用齐、秦两国军队的原因,尽管齐、秦两国军队比陈、蔡两国军队的战斗力要强很多。

“成事不足,败事有余。”这是先轸对陈、蔡两军的定义,这样的军队,一个冲锋就能击溃。

胥臣额外为陈、蔡两国军队准备了一份礼物,以保证两军还没有交手就让陈、蔡军队崩溃。

记得当年鲁国公子偃大破宋国南宫长万的那场战斗吗?胥臣博学多才,他决定照方抓药。晋军前排战车上,每匹马都披上虎皮。

披着虎皮的马是忽悠不了人的,但是可以忽悠马。

晋军的“马虎”冲锋,对面陈、蔡军队的战马就开始哆嗦了。国家弱小,连马的胆子也小。陈、蔡军队的马要逃命,马车上的人更想逃命。原本还不敢逃,怕秋后算账,现在有借口了:不是我要跑,是马要跑。

只见陈、蔡两国军队瞬间乱了营,大家都是拨转车头逃命,谁还有心思打仗?

“陈、蔡奔,楚右师溃。”《左传》如此记载,一个“奔”字,无比传神。什么是奔?就是没命一般逃跑,根本不回头。

陈、蔡两国军队崩溃,也连累了楚军东宫部队。东宫部队除了被陈、蔡战车撞翻和压死的,其余战士誓死不退,被晋国左军一通横扫,十死七八,斗勃拼死杀出,率领残军逃命。

第一战,叫作以我之长击敌之短,率先突破敌人的薄弱点。

《孙子兵法》中这样写道:“乱军引胜。”

楚军左军战鼓响起,楚军冲锋。

晋军二狐的上军旗号混乱,呼兄唤弟,看上去,狐家兄弟根本不是统军的材料。楚军开始冲锋之后,晋军后队变前队,立即逃命,比楚军右军的崩溃还要快。

斗宜申有点儿不敢相信,晋军这也太离谱了吧?狐偃难道就是个南郭先生,平时吹牛一套一套的,真要上阵就原形毕露了?莫不是晋国人有什么诡计?

斗宜申急忙传令停止前进,楚军将士一片哗然,晋国人逃跑了,为什么不追?

斗宜申在观察,他要确认敌人是诱敌还是真的逃跑。很快,他得出了结论:晋国人逃跑了。结论怎样得出的呢?二狐的队伍逃下了山坡,已经看不见他们。但是很快,更远处灰尘大起,显示晋国人没命在逃,已经逃了很远。

“全速追击。”斗宜申下令。

“楚师驰之。”《左传》如此记载。真要佩服古人用词的精到了,一个“驰”字,把楚国人以轻快的步伐全速追击晋国人的场景表现得淋漓尽致。

可是,楚国人没有能够“驰”太久,很快他们就“驰”不动了。

楚军加速冲下山坡之后,从他们的右翼杀出一支军队来,这支军队的彪悍程度即便在楚军中都是顶级的。只见大旗飘飘,上面写着一个“郤”字,原来,这是中军佐郤溱率公族部队拦腰杀来了。当先一员大将,正是魏犨。

魏犨的勇猛楚国人是知道的,看见他,楚军士兵不战而怯,无人敢挡。此战之后,楚国人把不知死活的行为称为“找魏犨”,后简化为“找犨”,这可能就是当今“找抽”这个词的来源。

当时楚军被冲成两段,紧接着,左后方杀出一路大军,正是晋军上军,楚军后段正当其冲。楚军前部正要回头助战,谁知前方又杀出一路晋军,帅旗上大写一个“栾”字,原来,是下军主帅栾枝率领一半下军杀到。

现在,楚军左军实际上遭到晋军上、中、下三军的夹击。楚军被冲成两段分别包围,晋军人数占据绝对优势。这一仗打得昏天黑地,日月无光,楚军有史以来都是拿别人开宰,什么时候当过被聚歼的对象?当时杀得楚军哭爹喊娘,呼兄唤弟。斗宜申在亲随卫队的保护下,拼了老命撞开重重包围,车也不要了,翻山越岭而逃。计点手下逃出的人马,只剩下两成上下。《左传》:“楚左师溃。”

现在来看看先轸的部署。

二狐的上军故意乱打旗号,迷惑楚军。待楚军进攻,晋军上军后撤,下坡之后向左,在一片山丘后埋伏。栾枝率领下军一半人马在正后方的树林后埋伏,预先砍伐树枝,待上军撤下山坡并埋伏好之后,用马拖着树枝来回跑动,激起灰尘,造成晋国上军已经逃跑到这个位置的假象,引诱楚军追击。栾枝的这一招,后世广泛应用,《三国演义》中张飞在当阳桥就曾经用来欺骗曹操。

楚军果然上当,全速追击,这个时候,晋军中军公族杀出,上军、下军前后夹击,消灭楚军。

第二战,叫作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

春秋以前,两军交锋以击溃对方为目的;春秋以后,常常以歼灭对手为目标。这样的改变,就出自先轸。

楚军左、右两军惨败,中军怎么样?

晋军中军一直没有进攻,成得臣也没有轻举妄动。很快,楚军右路被击溃的消息传来,成得臣担心晋军左路会来夹攻,更加不敢进攻。

得到左军也溃败的消息之后,成得臣的脑子已经一片空白。

“完了。”成得臣只有这样的念头。

“后队变前队,弓箭手殿后,撤。”这个时候,好在儿子成大心还算冷静,宗族部队强悍而忠诚。

于是,楚国中军缓缓后撤。

此时,晋文公就在车上看着成得臣逃走。

“主公,现在我们三面夹击,一定让他们片甲不留。”先轸在下令追击之前,要问一问晋文公。

“算了,放他们走吧,算是我们回报楚王。”晋文公轻轻地说。他是个知恩必报的人。

177

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城濮之战,交战双方投入了超过十万人的兵力,创下了春秋以来的战争人数纪录。其结果以晋国的全面获胜而告终,此前无敌于天下的楚国损失了几乎一半的精锐部队,元气大伤。以此为标志,春秋进入晋、楚争霸的时代。

城濮之战,晋国君臣联合策划上演了一出精妙绝伦的战争大戏,这出大戏,对中国军事思想的发展具有划时代的意义。这场战争,从策划到实施,从谋略、外交到具体的战斗部署,就是一部战争教科书。

《孙子兵法》中的主要战争策略都出于这场战争,我们简单总结一下。

晋国在决定救援宋国之后,并没有急于出兵,而是进行了充分的分析策划,确定了具体的战略方针,并且坚定地执行下去。这就是《孙子兵法》中的“上兵伐谋”,“故经之以五事,校之以计而索其情”,“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不可胜在己,可胜在敌。故善战者,能为不可胜,不能使敌之必可胜。故曰:胜可知,而不可为”。

随后,晋军攻击卫国和曹国,坚定执行“以逸待劳”的策略,运用包括外交手段在内的各种方法,最终迫使楚军北上决战。在这里,我们又能看到《孙子兵法》的如下策略:“凡先处战地而待敌者佚,后处战地而趋战者劳,故善战者,致人而不致于人。能使敌人自至者,利之也;能使敌人不得至者,害之也,故敌佚能劳之,饱能饥之,安能动之。出其所不趋,趋其所不意。行千里而不劳者,行于无人之地也。”“故我欲战,敌虽高垒深沟,不得不与我战者,攻其所必救也”。

晋军执法严明,大将犯法照样严惩,因此能够做到令行禁止。《孙子兵法》这样总结:“卒未亲附而罚之,则不服,不服则难用也。卒已亲附而罚不行,则不可用也。故令之以文,齐之以武,是谓必取。令素行以教其民,则民服;令不素行以教其民,则民不服。令素行者,与众相得也。”

先轸布阵,并不是简单的左、中、右平均分配,而是针对对手的情况进行布置,既体现以其强击弱,又能集中优势兵力打击对方的精锐力量。《孙子兵法》这样写道:“故形人而我无形,则我专而敌分。我专为一,敌分为十,是以十攻其一也,则我众而敌寡;能以众击寡者,则吾之所与战者,约矣。吾所与战之地不可知,不可知,则敌所备者多;敌所备者多,则吾所与战者,寡矣。”

先轸也是最早利用地形进行作战的人,《孙子兵法》中有很多关于地形的论述,譬如“夫地形者,兵之助也。料敌制胜,计险厄远近,上将之道也。知此而用战者必胜,不知此而用战者必败”。

可以不夸张地说,《孙子兵法》的战争策略就是以城濮之战为蓝本构建的。没有城濮之战,就没有《孙子兵法》。研究透了城濮之战,就能成为一个出色的军事家。

而一手指挥城濮之战的先轸不仅是春秋战神,而且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军事家。城濮之战可以说一直被模仿,从未被超越。

城濮之战,晋国大获全胜。尽管楚军是轻装追到城濮,粮食辎重还是有一些的。晋军进驻楚军大营,在里面会餐三天,才把楚军的粮食吃完。然后,能带的辎重带走,带不走的,一把火烧掉。《史记》记载:“火数日不息。”

战胜楚国,也就意味着天下无敌,可是,晋文公还是忧心忡忡的样子。

“主公,我们已经战胜了楚国,为什么还要担忧?”众人问。

“唉,战胜了强敌还能够怡然自得,那是圣人才能做到的啊。虽然楚军败了,但是成得臣还在,只要他在,我们就过不安生啊。”晋文公说。他了解成得臣,那是一个生命不息战斗不止的战争狂人。

众人默然,每个人都知道,成得臣是一个难缠的对手。

吃饱了,喝足了,干什么?

“趁热打铁,趁着大胜的机会,先不要回国,直接朝拜王室,确定霸主地位。”狐偃建议,众人都赞成。于是,三军拔寨而起,向洛邑进军。齐、秦两国军队各自回国。

胥臣作为使者先行,走到半路,遇上了王室派来的王子虎。原来,听说晋军大胜,周襄王高兴,派王子虎前来祝贺。胥臣把晋文公的意思说了,王子虎也高兴,高兴归高兴,心里有些疙瘩,犹豫了半天,决定实话实说。

“老胥啊,有句话说出来不怕你笑话。晋侯要来,真是一件大好事。可是有一点,王室现在穷得叮当响,要招待各国诸侯吧,那就是打肿脸充胖子,非砸锅卖铁不可。要是不招待吧,那说不过去。我看,干脆贵国就在郑国衡雍的践土(今河南荥阳东北)修建行宫,到时候贵国做东,天子亲自过来接见大家,一来显示贵国的实力,二来王室不用破费,你看怎么样?”王子虎说来说去,就是不想当东道主。

“好啊,这个主意好,就这么定了。”胥臣高兴,这样等于晋国是主办国,周王亲自前来证明晋国面子大,就是当年齐桓公称霸召开盟会,周天子也顶多派太子出席啊,如今亲自出动,面子超级大啊。

两人商量好,胥臣直接回来了,把事情一汇报,大家都夸胥臣行事果断。

于是,晋文公派出各路特使前往各诸侯国,邀请他们参加周王亲自出席的盟会。除了太远的国家和楚国,只有一个国家没有邀请,那就是真正的东道主郑国。

为什么不邀请郑国?晋文公的意思是,在盟会之后,直接灭了郑国。

郑文公这段时间过得很不舒坦,楚老大被打翻了,马仔当然就很恐慌。在庆幸自己的队伍没有参加城濮之战之余,他必须考虑今后的前途了。

从前跟楚国也不能说没有跟对人,不跟也不行。可是如今现实问题就在眼前,当年得罪了晋文公的曹国和卫国都处于半亡国状态,晋文公还没有表态是不是让它们存在下去,自己是第三个得罪了晋文公的人,而且又是楚国的头号马仔。怎么办?

对于郑文公来说,什么样的人是对的?谁强就跟谁。没办法,北面是晋国,南面是楚国,谁也得罪不起。

晋国人在郑国的地盘上准备盟会,把郑国当透明,郑文公意识到了危险,巨大的危险。郑文公厚着个脸皮,派人送鸡送肉给晋军,晋军照单全收,但是一个谢字也没有,好像就是郑国欠他们的。

热脸贴上冷屁股,郑文公知道仅靠送肉是不够的。于是,郑文公亲自出马,来到洛邑朝见周襄王。好些年没来过了,好在有当年给周襄王送肉的面子,死皮赖脸套上近乎,送上礼物,说些“血浓于水、兄弟情深”一类的套话,算是说动了周襄王,答应为他调解。

周襄王派王子虎陪同郑国大夫子人九前往衡雍求和,看在周王的面子上,晋文公总算答应了郑国的请求,并派栾枝出使郑国确认。

即便得到了栾枝的确认,郑文公还是心里没底,想来想去,想出一个好招儿。什么好招儿?

五月九日,周襄王驾临衡雍,随从队伍中有一个人,这个人就是第二天结盟的“相礼”,也就是主持仪式的官员。而这个官员,就是郑文公。

“我现在是天子的随从人员以及明天活动的主持人,你杀我吗?”郑文公就这个主意。别说,这主意挺好,搞得晋文公哭笑不得。

当天,晋文公和郑文公在衡雍结盟,郑文公算是彻底放心了。

也别笑话人家郑文公,在强国夹缝中混,人家容易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