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保卫战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一章
皮肤的使用说明书

第一节 我们的皮肤,如此神奇

人们常常用“肤如凝脂”“冰肌玉骨”来形容美丽的女子,也用“鹤发鸡皮”“面似靴皮”来形容年迈老人。皮肤不仅仅可以反映人的外表,更是人体具有重要作用的器官。

当皮肤损伤形成创面时,皮肤的保护作用丧失,对健康造成影响,甚至威胁生命。机体通过一系列病理生理过程进行自我修复,但皮肤的组织再生能力有限,不同程度的组织结构破坏,其愈合时间及结果也有所不同。因此,认识皮肤及各类皮肤创面,在遭受损伤时采取正确方法处理尤为重要。

一、皮肤分为几层,由什么构成?

皮肤是人体最外层组织,直接与外界环境相接触,成人皮肤面积为1.5~2.0 m2,新生儿约为0.21 m2,其质量占体重的14%~17%,是人体最大的器官。

皮肤通常分为表皮、真皮和皮下组织三层结构,同时还包括一些附属器,如毛囊、皮脂腺、汗腺和指(趾)甲。

皮肤的结构

(一)表皮

表皮是皮肤最外层,覆于机体表面,为人体的第一道屏障,能保护机体免于不良因素的侵袭。表皮生发于外胚层,由角化的复层扁平上皮细胞构成,是皮肤中代谢最活跃的一层,也是反映人体皮肤外观特征的重要指标。人体各部位的表皮厚薄不均,手掌和足底最厚,为0.8~1.5 mm。

1.表皮细胞

表皮细胞分为两类,一类是角质形成细胞,生发和分化形成含有角质蛋白的角质层细胞;另一类是非角质形成细胞,散在于角质形成细胞之间。

2.角质形成细胞

角质形成细胞又称“角朊细胞”,是表皮的主要细胞,约占表皮细胞总量的80%。依据角质形成细胞的分化特点,由里到外将表皮分为基底层、棘层、颗粒层、透明层和角质层5层。新生角质细胞由基底层自下而上移行至颗粒层最上层,需要2周;这些细胞最终通过角质层脱落又需要2周,故一般认为正常表皮更替时间为28天。

3.非角质形成细胞

非角质形成细胞又分为黑色素细胞、朗格汉斯细胞、梅克尔细胞、树突状细胞等。一般来说,人的黑色素细胞越多,越能抵御阳光辐射伤害,但与此同时肤色也会越深。

表皮的结构

表皮更替时间

(二)真皮

真皮位于表皮下方,通过基底膜带与表皮基底层细胞相嵌合,可起到支持表皮的作用。真皮来源于中胚层,属于不规则致密结缔组织,由纤维、基质和细胞组成,内含有血管、淋巴、皮肤附属器等。真皮分为深浅两层,浅层为乳头层,由纤细疏松的胶原组成,与表皮基底层相连;深层为网状层,主要由粗大的胶原纤维组成。

1.纤维

有胶原纤维、弹性纤维和网状纤维三种。

(1)胶原纤维:胶原纤维是真皮的主要构成成分,约占95%。在乳头层纤维束较细,排列紧密,不互相交织。在网状层则纤维束较粗,排列疏松,相互交织成网状,多与皮肤表面平行。其呈螺旋状、可伸缩、抗拉力强,赋予皮肤张力和韧性,能够抵御外界机械性损伤,保护皮肤,并且能储存大量水分,协同弹性纤维使皮肤呈现润泽、光滑、柔软弹性的外观表现。如真皮深层损伤,胶原纤维大量增生,愈合后会产生增生性瘢痕。

(2)弹性纤维:弹性纤维在网状层的排列方向与胶原纤维相同,与皮面平行,主要具有使胶原纤维束经牵拉后恢复原状、赋予皮肤弹性、构成皮肤及其附属器的支架、防护外界机械性损伤等功能。

(3)网状纤维:网状纤维被认为是环绕于皮肤附属器及血管周围的未成熟的胶原纤维。

2.基质

基质是一种无定形的、均匀的胶样物质。充填于纤维束间及细胞间,含有各种弹性蛋白和糖胺多糖,如透明质酸、硫酸软骨素和硫酸角蛋白等。为皮肤各种成分提供物质支持,并为物质代谢提供场所。

婴孩时期皮肤看起来吹弹可破,人到老年皮肤则变得皱皱巴巴,主要原因是随年龄增长,皮肤结构逐渐发生变化,各纤维与基质含量减少,真皮层也越来越薄。

不同年龄皮肤特点

3.细胞

细胞主要由成纤维细胞(能产生胶原纤维、弹性纤维和基质)构成。其次还包括组织细胞(具有吞噬及清除微生物、代谢产物、色素颗粒和异物的能力)、肥大细胞(能储存和释放组胺、肝素等活性物质)、树突状细胞、朗格汉斯细胞等。

巨噬细胞

成纤维细胞

肥大细胞

(三)皮下组织

皮下组织源于中胚叶,位于真皮的深层,由疏松结缔组织和脂肪小叶构成,其下与肌膜等组织相连。因脂肪小叶主要由含大量脂质的脂肪细胞构成,故皮下组织又称“皮下脂肪层”。其疏松结缔组织由真皮下部延续而来,纤维素在此交织成网状,内含脂肪组织、血管淋巴管和神经元,汗腺、毛囊组织也常延伸到这层。皮下组织的厚薄随营养状况及分布部位而不同,并受内分泌调节,具有缓冲、保温、储能、调节体内脂肪代谢等功能。

(四)皮肤附属器

1.汗腺

汗腺位于真皮下和皮下组织内,由分泌部和导管部构成。根据分泌性质不同,汗腺分为小汗腺和大汗腺。小汗腺遍布全身,大汗腺主要位于腋窝、乳晕、脐窝、肛周外生殖器等部位。俗称的“狐臭”实际上是腋部顶泌汗腺分泌物被细菌分解产生特殊臭味的一种常见皮肤疾病,又称“腋部臭汗症”。真皮深层损伤后表皮细胞的再生可来自于汗腺及汗腺管。

2.皮脂腺

皮脂腺位于真皮内,呈圆形或卵圆形,由腺泡和短的导管构成,大多与毛囊相通,皮脂腺分泌皮脂润滑皮肤和毛发,防止皮肤干燥。多数皮脂腺的腺体位于立毛肌和毛囊的夹角之间,毛囊颈部为导管开口处,立毛肌收缩,促进皮脂腺排出皮脂。乳头、龟头、小阴唇、唇部等处的皮脂腺导管直接开口于皮肤表面。

我们根据角质层含水量的多少和皮脂腺分泌油脂量的多少,把基础皮肤类型分为三种:

中性皮肤:皮脂分泌量正常,皮肤角质层水含量正常(10%~20%),皮肤紧致,有弹性,表面光滑润泽,细腻,是标准的健康皮肤。

干性皮肤:皮脂分泌量低,皮肤角质层水含量低(<10%),皮肤干燥脱屑,细腻但无光泽,肤色晦暗,易出现细小皱纹,色素沉着。

油性皮肤:皮脂分泌量大,皮肤角质层含水量正常或者偏低,皮肤表面油腻,有光泽,毛孔粗大,易发生痤疮、毛囊炎。

二、皮肤有多厚?

皮肤不同部位厚度不等,为0.3~4.0 mm,真皮厚度为表皮的5~40倍。

皮肤的厚度

不同解剖部位、性别及年龄,厚度也不一样。躯干背部及臀部较厚,眼睑和耳后的皮肤较薄;同一肢体,内侧偏薄,外侧较厚。女性皮肤比男性薄,老年人皮肤较年轻人薄,儿童皮肤较成人薄,成年人皮肤厚度为新生儿的3.5倍,但至5岁时,儿童皮肤厚度基本与成人相同,20岁时表皮最厚,30岁时真皮最厚,以后逐渐变薄并伴有萎缩。

三、皮肤有哪些功能?

皮肤在口腔、鼻腔、尿道口、阴道口及肛门等部位,移行于体内管腔黏膜,可保护体内各种组织和器官。维持皮肤正常功能对于机体的健康十分重要,同时,机体的异常情况也可以在皮肤上反映出来。

皮肤保护机体免受外界环境中机械的、物理的、化学的、生物的等有害因素的侵害,感知冷、热、痛、触等刺激并做出相应的应激反应,控制机体内的各种营养物质、电解质和水分的损失,通过皮脂与汗液排泄机体代谢产物,通过周期性更新表皮,有效保持机体的内环境稳定和保持皮肤自身的动态平衡。

(一)保护功能

皮肤一方面能保护体内各种器官和组织免受外界有害因素的伤害,另一方面能防止体内水、电解质及营养物的丢失。

1.物理性损伤的防护

皮肤完整对各种机械性损伤都有较好的防护作用。表皮角质层致密柔软,在易受摩擦和压迫的部位可变厚来增强皮肤的耐磨性,足底长期受摩擦可形成“胼胝”。同时,真皮中的各类纤维和表皮各层细胞的紧密连接使皮肤具有一定的弹性和伸展性;皮下脂肪层具有缓冲外力的作用。

2.化学性刺激的防护

角质层是防护化学性刺激的最主要结构。

3.微生物的防御作用

完整的皮肤拥有致密的角质层和连接紧密的角质形成细胞,能机械地防止微生物的侵入。皮肤表面呈弱酸性,不利于某些微生物生长、繁殖。同时角质层周期性、生理性脱落,也可清除一些寄居于体表的微生物。一些正常皮肤表面寄居菌(如痤疮丙酸杆菌和糠秕马拉色菌等)能产生脂酶,对致病菌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皮肤微生态

4.防止营养物质的丢失

正常皮肤的角质层类似半透膜,体内的营养物质、电解质不会透过角质层丢失,同时角质层及其表面的皮脂膜也可减少水分的蒸发。丧失角质层,皮肤丢失的水分比正常增加10倍。若表皮发生损伤,体内的营养物质、电解质和水分会大量丢失。

(二)吸收功能

皮肤可吸收外界物质,主要通过角质层、毛囊和皮脂腺、汗管三种途径进行吸收。

皮肤的吸收能力与角质层的厚薄、完整性及其通透性有关,不同部位皮肤的角质层厚薄不同,角质层越薄吸收能力越强。皮肤损伤导致的角质层破坏可使损伤部位皮肤的吸收功能大大增强,因此皮肤损伤面积较大时,局部药物治疗应注意药物过量吸收所引起的不良反应。皮肤的吸收能力与角质层的水合程度也密切相关,因此局部用药后使用保湿性的敷料可提高局部用药的疗效,但也应注意避免药物的过量吸收。

脂溶性物质易于被皮肤吸收。毛囊和皮脂腺主要可吸收油脂类物质,吸收强度由强到弱分别为:羊毛脂、凡士林、植物油、液体石蜡。因此,霜剂药物可被少量吸收;软膏和油膏可促进吸收;粉剂及水溶液中的药物很难通过皮肤吸收。此外,皮肤尚能吸收某些化学物质(如磷、氯、酸、氰酸等)、重金属(如铅、砷、铜等)及其盐类,日常生活中需警惕经皮肤接触产生的隐匿性化学物质中毒。

(三)感觉功能

皮肤具有丰富的感觉神经末梢,具有六种基本感觉,包括触觉、痛觉、压觉、温觉、冷觉及痒觉。经大脑综合分析还可形成复合感觉,如湿、糙、硬、软、光滑等。此外皮肤还有形体觉、两点辨别觉和定位觉等。

(四)分泌和排泄功能

皮肤的分泌和排泄功能主要通过汗腺和皮脂腺完成。

小汗腺的分泌对维持体内电解质平衡非常重要,出汗时带走的大量热量,使人体更易于适应高温环境。大汗腺分泌的是一种黏稠的乳样无味液体,细菌酵解可使之产生臭味,如“狐臭”。

皮脂腺细胞破裂,通过管腔输送于皮肤表面形成皮脂膜。皮脂腺的分泌受各种激素的调节,如雄激素可加快皮脂腺细胞的分裂,使皮脂合成增加,而雌激素可抑制内源性雄激素产生或直接作用于皮脂腺,减少皮脂分泌。若表皮损伤,皮脂腺可停止分泌。气温变化也可影响皮脂腺分泌。夏季气候炎热,皮脂腺分泌旺盛,则表现为皮肤“出油”较多;冬季寒冷干燥,皮脂腺相对“休眠”,皮肤“出油”减少。

(五)代谢功能

1.水和电解质代谢

皮肤是人体重要的储水库,主要分布于真皮层。皮肤含水量占体重的18%~20%,儿童皮肤含水量更高。皮肤内水分代谢受全身水分代谢活动的影响,机体发生脱水时,皮肤可提供其水分的5%~10%以维持循环血容量的稳定。因其表面附有皮脂膜,干燥环境下可减轻水分蒸发,同时也防止在过于潮湿环境下,水分过多扩散进入皮下组织。

皮肤也是电解质的重要储存库之一,含有各种电解质,主要储存于皮下组织内。

2.糖脂代谢、蛋白质代谢等

皮肤中糖类物质主要为糖原、葡萄糖和黏多糖等。糖尿病患者皮肤葡萄糖含量增高,并且难以正常代谢,出现创面后更容易发生真菌和细菌感染。皮肤中的脂类包括脂肪和类脂质,人体皮肤的脂类总量(包括皮脂腺、皮脂及表皮脂质)占皮肤总质量的3.5%~6.0%。脂肪合成主要在表皮细胞中进行,主要功能是储存能量和氧化供能。弹性蛋白是真皮结缔组织内弹性纤维的主要成分。皮肤蛋白质包括纤维性和非纤维性蛋白质。纤维性蛋白质包括角蛋白、胶原蛋白和弹性蛋白。角蛋白是角质形成细胞和毛发上皮细胞的代谢产物及主要成分。非纤维性蛋白质包括细胞内的核蛋白及调节细胞代谢的各种酶类。

(六)体温调节功能

皮肤对体温保持恒定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一方面作为外周感受器,感受热或者冷,环境温度发生变化时向体温调节中枢提供调控信息;另一方面又可作为效应器,通过物理性体温调节的方式保持体温恒定。交感神经通过控制皮肤动静脉之间丰富的吻合支开合来调节皮肤血流量,增加或减少皮肤热量的释放。四肢大动脉也可通过调节深静脉和浅静脉的血流量进行体温调节。体表散热主要通过热辐射、空气对流、热传导和汗液蒸发等形式。皮下脂肪可通过收缩血管而减少散热起到保温作用。大面积深度创面损伤造成的汗腺及皮下脂肪的破坏,可使得皮肤在短时间内难以适应环境温度的变化。

皮肤调节体温

(七)免疫功能

皮肤是免疫反应的效应器官,又具有主动参与启动和调节皮肤相关免疫反应的作用。皮肤免疫系统主要包括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两部分。

四、皮肤病变时会有哪些症状呢?

皮肤病在发病过程中,可产生一系列的自觉症状和他觉症状。

自觉症状:自觉症状即患者主观的感觉。皮肤病的自觉症状取决于原发病的性质、病变程度以及患者的个体差异等,最常见表现为瘙痒,其次还包括疼痛、灼热、蚁行、麻木感等。

他觉症状:他觉症状为皮肤病直观的客观体征,以表现在患部的皮肤损害最具诊断意义。

皮肤损害(简称皮损),也称皮疹,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有时两者不能截然分开,如脓疱为原发性皮损,但也可继发于丘疹或水疱。

(1)原发性皮损:原发性皮损是指皮肤病病变过程中,直接发生及首次表现的皮损,包括斑疹、丘疹、风团、结节、疱疹、脓疱等。

①斑疹:斑疹指与周围皮肤平齐、无隆起或凹陷的局限性皮肤黏膜的颜色改变。当斑疹直径达到或超过1 cm时,称为斑片。分为红斑、色素沉着斑、色素减退斑等。

②丘疹:丘疹指高于皮面的实性丘形小粒,直径通常小于1 cm。数目多少不一,可散状分布,可互相融合形成扁平隆起的片状损害,若直径大于1 cm的称为斑块。

③风团:风团常突然发生,迅速消退,消退后多不留痕迹,发作时伴巨痒的局限性水肿隆起。

④结节:结节指质地较硬,深在皮下或高出皮面的大小不一、边界清楚的实质性损害。

⑤疱疹:疱疹指内有腔隙、含有液体、高出皮面的损害。水疱内含有血样液体者称血疱。水疱为白色,血疱为红色或紫红色。疱疹的疱壁一般较薄易破,破后形成糜烂,干燥后结痂脱屑。

⑥脓疱:脓疱的疱内含有脓液,脓液混浊,或为黄色;脓胞周围常有红晕,疱破后形成糜烂,溢出脓液,结脓痂。

(2)继发性皮损:继发性皮损常由原发性皮损经过搔抓、破溃感染、治疗处理不当和在损害修复过程中演变发展而成,包括鳞屑、糜烂、溃疡、痂、抓痕、皲裂、苔藓样变、色素沉着、萎缩、瘢痕等。

①鳞屑:鳞屑为表皮角质层的脱落,其大小、厚薄、形态不一,可呈糠秕状(如花斑癣、风热疮)、蛎壳状(如银屑病)或大片状(如剥脱性皮炎)。

②糜烂:糜烂为局限性的表皮或黏膜上皮缺损,多由疱疹、脓疱破裂或痂皮脱落而露出红色皮损湿润面。糜烂因损害较浅,愈合较快,一般不留瘢痕。

③溃疡:溃疡指大小不一的皮肤或黏膜深层真皮或皮下组织的局限性缺损。溃疡面有脓液、浆液或血液,基底有坏死组织,愈后留有瘢痕。

④痂:皮损处的渗液、滋水、渗血或脓液与脱落组织及药物等混合干燥后覆于表面即形成痂。

⑤抓痕:抓痕是由搔抓等行为将表皮抓伤而形成的线状或点状损害,表面可结成血痂。

⑥皲裂:皲裂为线状的皮肤裂口,好发于掌跖、指趾、口角等处,多由于皮肤干燥引起。

⑦苔藓样变:苔藓样变为皮肤增厚、粗糙、皮嵴隆起、皮沟加深、干燥、局限性边界清楚的大片或小片损害,多为牛皮癣、慢性湿疮等慢性瘙痒性皮肤病的主要表现。

⑧色素沉着:色素沉着因皮肤中色素增加所致,多呈褐色。色素沉着有的属原发性皮损,如黧黑斑、黑变病等;有的属继发性皮损,某些慢性皮肤病后期局部表现为皮肤色素沉着。

⑨萎缩:萎缩因皮肤的结构成分减少、变薄所致。表皮萎缩时皮肤呈半透明羊皮纸样外观,皮纹变浅或消失,其下血管较为清晰可见;真皮或皮下脂肪萎缩时,皮肤呈局限性凹陷,皮纹不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