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层的真理:当代经济学与社会(财之道丛书)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04讲 经济学家有多少种不同类型

在我的经验中,不同类型、不同研究方向的经济学家的工作方式是不同的。不同的人用不同的方式进行工作,最后都对经济学做出了很重要的贡献。这在经济学里很常见。

哲学家熊十力说过:“读书的时候,要用全副生命体验去撞击文字,方可迸发出思想火花。这才是读书!”从生命体验的角度来谈学问,在人文科学里很常见,在社会科学里有争议,而在自然科学里非常少见。比如,你去采访一群优秀的物理学家,问他们“个人经历对于物理学研究有什么重要影响”,得到的答案大概会是“没什么影响”。物理学已经是一个非常专业的领域,研究者必须连续多年经受严格训练,然后尽可能在高水准的大学里学习和工作,接触最新的研究领域和研究方法,与优秀科学家合作,才可能做出比较好的成绩。

经济学没有那么严格,许多体制外的杰出人才,对经济学乃至整个社会发展都有重大影响。比如管理学之父彼得·F. 德鲁克(Peter F. Drucker),他在美国当过很多年的教授,但他对自己的定位一直是“作家”,而非“学者”。

1950年,德鲁克去探望哈佛大学经济学教授约瑟夫·熊彼特(Joseph Schumpeter)。病床上的熊彼特对德鲁克说:“我现在已经到了这样的年龄,知道仅仅凭借自己的书和理论流芳百世是不够的,除非能改变人们的生活,否则就没有任何重大的意义。”八天之后,熊彼特与世长辞。但这次见面彻底改变了德鲁克的人生。他不再追求用论文改变世界,而是试图用通俗著作和管理实践来改变世界。德鲁克的很多管理思想对后来的经济学产生了重要影响。在学科分工日益严密的当下,像德鲁克这样,著作还能被体制内学者阅读的作者必定很少了。

经济学界非常信奉一点:要想有效地与人沟通,就需要使用对方熟悉的语言。所以,基于不同类型经济学家的工作语言,我对经济学家进行了分类。

数理经济学家

第一类经济学家是数理经济学家,也可以称作数学家。事实上,很多经济学家是数学家转行来的。数学有很多分支领域。经济学所遇到的大量具体技术问题,对于数学家而言也许并不难,但以前没有人做过。所以,数理经济学家就在为经济学家提供急需的数学工具。我非常佩服这一类学者,但有些望而生畏。对于他们正在进行的工作,我最多能够模模糊糊理解,而他们所遇到的研究困难一般会超出我的理解。

理论经济学家

第二类经济学家是理论经济学家,他们的工作比数理经济学家容易理解一些。我读书的时候主要学习的就是经济学理论。那时,经济学的进步主要是通过理论创新来实现的。但是现在,理论工作越来越难,重大理论的突破很不容易。

比如,博弈论是微观经济学领域近半个世纪最重要的理论突破。而且,博弈论有扩散效应,基于博弈论工具,产业组织、公司金融、拍卖理论、委托代理理论等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博弈论可以说彻底改写了微观经济学。这就是20年前大家所看重的理论创新。但是现在,博弈论扩散到整个经济学的过程已经逐渐完成。我们目前可以预见的理论创新要么太难,要么不太重要。所以,如今从事经济学理论研究的学者,比20年前少得多。当然,为了实现理论突破,如今的理论经济学家必须使用更多、更复杂的数学工具。这一点也增加了沟通的困难。

实证经济学家

第三类经济学家是实证经济学家,这类经济学家现在比较多见。绝大多数经济学家必然会做一些实证研究。目前,实证研究是对经济学研究的一般要求,入门似乎不太难,但要做好绝不容易。同一类主题会有很多人一拥而上去研究,如果我们把大家的论文拿来比较一下,优劣就很明显了。

所谓实证研究,就是搜集数据,运用统计学模型加以分析检验,从而验证过去的一些理论。实证研究至少分成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搜集整理数据,第二阶段是运用模型分析数据,第三阶段是整理结果,撰写论文。每个阶段都不容易。比如,我想知道北京市民每个家庭的储蓄金额,这个数据怎么获得?企业不会告诉我,银行也不会告诉我。即使我挨家挨户去调查,人家也不会告诉我。这个工作本身就是巨大的挑战。

经济学专业的本科生做作业时,老师会告诉他们从各类“统计年鉴”上摘录数据。但是,对于专业研究者而言,统计年鉴上的数据恐怕难以满足研究需求。现在经济学家普遍都会使用Python(计算机编程语言)写爬虫软件,从互联网上爬取数据已经成为经济学家搜集数据的主要手段之一。另外,经济学家也极关注地理分布,所以GIS(地理信息系统)也是经济学的基本工具。

所以,如今很多经济学家的日常工作是写代码、搜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数据。宏观经济学家基本都是“编程狂人”。他们日常的最重要工作之一就是用计算机模拟经济系统,通过调整参数或者模型的运行方法来观察结果会发生怎样的变化,这种模拟需要计算机具备比较强的性能。至于金融学者,他们的工作状态也差不多。金融学数据的获得倒没有那么困难,每天股市、汇市都在产生大量数据,而且很多是所谓的“高频数据”⸺ 每分钟甚至每秒钟都在发生变化的数据。所以,金融学者需要用高级的计算机、高级的数学模型来分析这些数据。

实验经济学家

第四类经济学家是实验经济学家。实验经济学家与实证经济学家的工作语言比较接近,但是二者获取数据的方法不同。实验经济学家既不是挨家挨户做社会调查,也不是在写爬虫软件,而是希望通过精密控制的实验方法来获得所需要的数据。实验经济学的历史不长,但它的发展很快,它现在是经济学界最热门的领域之一。

实验经济学家分为两类:实验室实验经济学家和田野实验经济学家。

实验室实验经济学家需要在实验室的电脑上写好精心设计的程序,然后通过规范的方法招募被试者到实验室参加实验。所谓的实验室,一般就是有几十台相互联网的电脑但又能隔绝视线的机房。现在实验室也在不断引入新设备,比如“眼动仪”,就是可以记录眼球在屏幕各个位置停留时间的仪器。很多商学院学者对这种设备感兴趣,比如他们关心“设计一个饮料瓶标签的时候,广告语的字号、颜色、位置如何既能引起大家的注意又不引起情绪上的反感”。这对于经济决策具有重大意义。但是,这种设备很贵,机器一开就是上千元,目前只有极少数一流大学有能力用它来做实验和搜集数据。

田野实验经济学家也被人称为实地实验(field experiment)经济学家。很多经济学家不喜欢把“field”翻译成“田野”,觉得这么做好像沾了人类学的光,将其翻译成“实地”,但我还是习惯将其翻译成“田野”。田野实验经济学家与人类学家的工作方式很接近,就是要跑到农村田野,跟真实的人打交道,做实验,记录数据。在他们看来,实验室的环境与现实环境有差距,未必能反映人们真实的决策选择。当然,田野实验经济学家所需要的技能,与实验室实验经济学家有一点不同。田野实验经济学家必须学会人类学家那一套,与不同背景、不同文化的人打交道。为了实验,他们必须把实验规则转变成简单规则,这也是重大的挑战。但好处是,田野实验经济学家经常能找到实验室里难以复原的场景,比如母系社会、渔民群体等,利用特殊环境来检验一些重要的经济学理论。2019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阿比吉特·班纳吉(Abhijit Banerjee)、埃斯特·迪弗洛(Esther Duflo)夫妇就是田野实验经济学家。

经济史学家

第五类经济学家是最边缘的一群经济学家,可以称作经济史学家。他们的兴趣不在于数学,而在于历史、哲学或者经济思想。当然,这并不意味着他们不需要写代码。近年来,在经济史领域中,方兴未艾的就是“量化经济史”,就是把过去史料、档案中能够量化的数据加以量化,并运用现代经济学家最擅长的计量统计方法加以验算。

经济史学家发现,可以量化的东西还真不少。比如,中国历史上有名有姓的658个皇帝分别是怎么死的?有多少是非正常死亡?有经济史学家专门研究过这些问题,最后发现皇帝的非正常死亡率比老百姓高1000倍。当然,经济史主要还是研究老百姓生活的,比如有人研究明代各地考上进士的概率有多大,有人研究清代刑科题本里记录的犯罪有多少和高利贷有关,等等。不少研究虽然争议很大,但给人的启发也很大。

经济史学家有时会用到奇怪的数据。比如,有一门学问叫“北极冰芯学”。北极的冰块是一年一年冻结的,每年结一层,而每一层包含当年微量的空气、粉尘、杂质。所以,如果我们取到一块北极冰芯,那就等于获取了一段时间的序列数据,它能告诉我们每一年的很多信息。再比如,国外某些地区有“湖底淤泥学”,因为淤泥也是一年一年累积的。而在我国,我听说有人在研究“黄土学”,因为黄土也是这样累积的。

当然,还有少数极边缘的经济学家(比如我)做不了那些研究,但是对历史、哲学和经济思想感兴趣,只能用最传统的文献方法来研究经济学相关问题。

结 语

不同工作类型的经济学家所使用的工作语言不尽相同,一个人能精通某一套方法就很不容易了。

不过,现在全能型的经济学家越来越多,很多知名经济学家精力充沛,能够不断学习,并且能够自如地在多个领域穿梭。那么,这些不同类型的经济学家是否会相互承认呢?虽然经济学家相互尊重,但分歧很大。经济学界似乎流行一种“功利主义原则”,如果别人认为你的观点很重要,值得去抨击或推翻,这实际上是一种成功。

经济学家很少会改变自己的立场。19世纪初,英国经济学家大卫·李嘉图(David Ricardo)与托马斯·罗伯特·马尔萨斯(Thomas Robert Malthus)的关系就是很好的例子。他们是密友,但观点截然对立,终身也没有改变。李嘉图有一封很有名的信,是写给马尔萨斯的,信中是这样写的:

我亲爱的马尔萨斯,和其他辩论者一样,经过很多次争论,我们仍然坚信自己的观点。然而,这些争论对于我们的友谊没有丝毫的影响。事实上,如果你都同意了我的观点,我反倒不会像现在这样敬爱你了。

参考文献

[1] 罗伯特·L. 海尔布罗纳. 几位著名经济思想家的生平、时代和思想[M]. 蔡受百,马建堂,马君潞,译. 北京:商务印书馆,1994.

[2] 西尔维娅·娜萨. 推手:改变世界的经济学天才[M]. 马韧,译.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