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创业板要来了!本土投资机构蜂拥而起
当境外投资机构在中国经济飞速增长的大潮中长驱直入的时候,中国本土创业投资刚刚经历了一波投资机构倒闭潮,整体市场发展几乎陷于停滞。
1998年,也就是中创公司关闭的这一年,一份提案(《关于尽快发展我国风险投资事业的提案》)出现了。这就是后来被认为引发了一场高科技产业新高潮的“一号提案”,而这一提案也开启了长达10年的在中国设立创业板的起起伏伏的征程。
随后,创业板的设立开始疾步推进。
1999年12月,全国人大常委会修改《公司法》,高新技术企业可以按照国务院新颁布的标准在国内股票市场上市,同时,决定建立一个单独的高科技股票交易系统。
2000年5月,国务院同意证监会的提议,将二板市场定名为创业板市场。
2000年9月,深圳证券交易所建立了创业板市场的基本组织体系。
2000年10月,深圳证券交易所组织全部会员单位完成了创业板技术系统的全网测试。此时,深圳市政府早已推荐了23家预选企业准备上市。数据显示,其中超过八成的企业有创业投资机构注资。
由此,万众瞩目的创业板呼之欲出。
这期间,在创业板的召唤下,大量创投机构应运而生。
最早的一家是1996年由厉伟创立的深港产学研创业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深港产学研),注册资本1.5亿元,这个金额在当时可以说是非常大的。
1999年,深圳市政府斥资5亿元成立深圳创新科技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深创投),并任命与管金生、尉文渊齐名的阚治东出任第一任总裁。
一时间,大量人才与资本涌向创业板的大本营深圳。2000年,达晨创投成立,同创伟业成立。此时,我国第一批按市场化运作设立的本土创投机构如雨后春笋般诞生了。
这一年,深圳市创业投资同业公会、上海创业投资企业协会等全国各地的创业投资协会相继成立。根据记录,2000年深圳市创业投资同业公会成立的时候,有近50家创投企业及相关的中介机构入会,而到了2001年,深圳设立的创业投资机构便有120多家。
国家计委创业投资和资本市场研究中心主任宋立博士于2002年编撰的《中国创业投资发展报告》显示,1999年国内新增创投机构40家,2000年新增创投机构102家,存量猛增至201家,增速空前。
然而,让人意想不到的是,创业板的设立戛然而止,所有的本土投资机构被架到了半空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