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太祖朱元璋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至正新政

伯颜失势后,脱脱之父马札儿台就任中书右丞相,但实际上,朝政大权掌握在其子脱脱手中。同年十月马札儿台请辞,脱脱成为元帝国名副其实的第一实权人物。次年改元“至正”,从中亦可以看出顺帝与脱脱二人对于新时代寄予厚望,所谓“至正”者,扫除乱象、迎来新生之意。彼时的顺帝仅二十三岁,脱脱也不过二十七岁,年轻的帝王与宰相眼中,仿佛倒映着光辉无限的未来。

新时代下,他们首先着手废除了伯颜的“旧政”。至元六年(1340年)十二月,随着被废除的科举制度重回历史舞台,汉人的入仕之路再度被打通。这些举措的效果立竿见影,改元至正后,重开经筵(于帝王面前讲经论史的仪式)、重用儒者等一系列政策一一落地,不久元朝也像传统意义上的中国王朝一样开始编撰前朝正史。至正三年(1343年),在脱脱的主持下,《宋史》《辽史》《金史》的编纂工作正式拉开帷幕。由此可见,元朝正试图接纳汉族并向传统王朝转变。

实际上,一系列新政的背后,脱脱的幕僚集贤大学士吴直方功不可没。吴直方是出生于江南金华(今浙江省境内)的儒学家,曾负责教导过年幼的脱脱,对于汉文化具有很深的造诣。脱脱在计划放逐伯颜时就曾秘密求教于吴直方,特别是改元至正后,但凡朝中有重大国事,顺帝和脱脱均会询问吴直方的意见。换言之,在顺帝和脱脱的政治联盟中,吴直方便是那个隐于幕后的幕僚顾问。

顺便一提,吴直方的故乡在浙江金华。由于这里的景致像极了曾经的都城开封(今河南省境内),自宋朝南渡以来,众多知识分子移居此地。因此,即便在保留了优秀文化的江南地区中,金华也形成了其独树一帜的传统。继承了正统朱子学的“金华学派”便是在此地孕育。该学派主张“经世济民”,由此也可以窥知吴直方其人的所思所想。

曾经有友人规劝吴直方,在大都怀才不遇不如归去故里,考虑到彼时的形势,一介南人想要在大都谋个一官半职可谓难如登天,友人之言理所当然。不过吴直方却认为“何分冀北与江南乎”[11],随后婉拒了友人的提议。后来他得到了脱脱之父马札儿台的赏识,大概是因为集江南士大夫之气节和经世济民之理想于一身的吴直方令其折服不已吧。

或许是至正新政所带来的变化,这个时代入朝为官的著名南人不在少数。诸如黄溍、柳贯、揭傒斯、欧阳玄等南人纷纷重回庙堂,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虽然他们主要任职于翰林院(国立学术机构)、国子学(首都的国立大学)、宣文阁(国立收藏馆)等文教机构,但是在脱脱一手主导的汉化政策中他们出力良多。恰恰是得益于他们的多方协助,脱脱才能够彻底地推行汉化,这样看来,新政之下的元朝似乎正渐渐向传统的中华王朝靠拢。这也是权衡将这个时代下顺帝的内心,称为“宽平之心”的缘由。

然而好景不长,至正四年(1344年)五月,脱脱突然向顺帝请辞,据说是因为疾病,但具体原因语焉不详。至正七年三月,由于御史的弹劾,吴直方被罢免。由此看来,脱脱之所以请辞恐怕是畏于谗言。无论如何,正渐渐步入正轨的至正新政因为两位重要人物的缺席就此停滞不前再也不曾回到过原来的轨道上。

虽然此后脱脱重掌相印,但昔日的面容却一去不复返。更重要的是,顺帝本人已然失去了治国理政的兴趣,自从脱脱摘下相印走出朝堂的那天起,他便开始沉迷于享乐。“骄惰之心”的时代拉开序幕,由这对君臣所开创的至正新政短短四年便宣告终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