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诞生
1.怀特计划与凯恩斯计划
早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前,美、英等国就进行了频繁的接触,彼此交换意见。它们准备汲取历史经验教训,以重建战后金融货币体系。其中,首先发起这一活动的是美国。美国的目的,一方面是改变20世纪30年代资本主义世界货币金融关系混乱的局面;另一方面,更为重要的,是取代英国的世界经济大国地位,建立一个以美元为支柱的国际货币体系。于是,战争期间,美国政府就提出了关于战后国际货币金融体系的“怀特计划”。但是,英国并不甘心轻易失去其旧日国际霸主的地位,从其本国利益出发,提出了“凯恩斯计划”。
①怀特计划
所谓怀特计划,是美国财政部官员怀特提出的“国际稳定基金”方案。方案规定,各国必须缴纳资金来建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各国的发言权和投票权取决于各国缴纳份额的多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发行一种国际货币,名为“尤尼塔”(Unitas),作为计算单位,其含金量相当于10美元,各国货币与“尤尼塔”保持固定比价。
按照怀特计划,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主要任务是稳定汇率,并对成员提供短期信贷以解决国际收支不平衡问题。美国提出怀特计划的中心目的是建立由自己一手操纵和控制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从而获得国际金融领域的统治权。
②凯恩斯计划
所谓凯恩斯计划,是英国关于二战后国际货币体系的设想,是由英国财政部顾问、著名经济学家凯恩斯提出来的。凯恩斯建议设立一个世界性的中央银行,即“国际清算联盟”,并由“国际清算联盟”发行不兑现纸币“班柯尔”(Bancor),作为国际清算单位。“国际清算联盟”通过“班柯尔”存款账户的转账,对各国官方的债权债务进行清算。
按照凯恩斯计划,各国在“国际清算联盟”所承担的份额,以战前三年进出口的平均贸易额计算。但是,会员国并不需要缴纳黄金或现款,而只是在“国际清算联盟”中开设往来账户。当一国国际收支有盈余时,就将款项存入账户。一旦发生赤字,则按规定的份额申请透支或提存。英国显然考虑到本国黄金缺乏,而在大战中大发“横财”的美国占有了世界黄金储备的一半,因而反对以黄金作为主要储备。
应该说,无论怀特计划还是凯恩斯计划,都反映了美、英两国经济地位的变化,是两国争夺世界金融霸权的一个缩影。由于美国的经济实力已经远远强于英国,在最终的方案确定中,还是怀特计划拔得头筹。1944年7月,在美国新罕布尔州的布雷顿森林,召开了有44国参加的“联合和联盟国家国际货币金融会议”。会议以怀特计划为基础,通过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协定》。从此,一个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开始形成。所谓以美元为中心,包括两个挂钩:一个是美元同黄金挂钩;另一个是其他国家货币同美元挂钩。这样,美元被公认为黄金的等价物。美元依靠黄金,取得了西方发达国家国际储备货币的特权地位。从金本位体系到布雷顿森林体系,表明美国已经接替英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政治与经济的新盟主。
2.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协定》为法律基础
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协定》,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成为一个能够处理日常国际货币事务的全球性组织。可以说,这一协定,是国际金融历史上最大胆、最成功的一次国际货币合作。其基本运行规则,是在国际金本位制度的基础上,采取双挂钩的兑换安排。正如一位学者所言,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是这样的一个合作机构:“各成员之所以自愿加入,是因为它们看到通过这一论坛与其他成员协商可以保持一个稳定的外汇买卖制度,并具有能够使国际外汇支付顺利进行而不拖延的好处”。[1]
综上所述,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是布雷顿森林体系的产物,是少数发达国家操纵国际金融体系彼此妥协的结果。但是,我们还必须看到,无论是布雷顿森林体系还是维持这一体系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对稳定战后的国际货币金融体系,推动世界经济的发展,还是发挥了一定的积极影响和作用。这一点,应当予以充分的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