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47章 籛孚凿壁成奇阵 孔圣绝苇传十翼(十一)
子路道:“今人已多难悟,恐再历几世,更无人能知其本意。”孔丘道:“此也吾之所忧也,我等若不努力作疏,伏羲卦阵与文、周文字,恐皆不能传之后世矣。”众弟子道:“吾等愿与夫子共同成就此千秋功业。”孔丘见弟子们雄心勃勃,自己遂以身作则。除每日耕读不缀,还认真记下心得体会。
不久,他在对弟子讲解乾卦卦辞时说道:“乾者元、亨、利、贞。元者善之长也,亨者嘉之会也,利者义之和也,贞者事之干也。君子体仁足以长人,嘉会足以合礼,利物足以和义,贞固足以干事。君子行此四德,天体运行,四时交替,寒来暑往,秋收冬藏,昼明夜晦,无有差忒。是故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效法天道之健,进德修业,积极入世以报效天下。”讲解乾卦爻辞时说道:“‘潜龙勿用’,下也。‘见龙在田’,时舍也。‘终日乾乾’,行事也。‘或跃在渊’,自试也。‘飞龙在天’,上治也。‘亢龙有悔’,穷之灾也。乾元‘用九’,天下治也。”
他在讲解坤卦卦辞时说道:“坤者地也。至柔而动而刚,至静而德而方,后得主而有常,含万物而化光。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君子应效法大地,用大地一样宽厚的德行、博大的胸怀去负载万物。”讲解坤卦爻辞时说道:“‘履霜,坚冰至’,盖言顺也。‘直、方、大、不习,无不利’,不疑其行也。‘含章可贞。或从王事,无成有终’,以从王事,弗敢成也。‘括囊,无咎,无誉’,盖言谨也。‘黄裳,元吉’,正位居体,美在其中。‘龙战於野,其血玄黄’,未离其类也。坤元‘用六“天下定也。”
孔丘最得意的学生颜回深契圣道,听了他对乾、坤之卦、爻辞的解读后,感叹道:“夫子此乃言明,乾卦行健刚强,主张君子之人应积极进取,不可消极厌世、贪图享乐;坤卦厚德载物,明喻君子之人应以博大胸怀兼收并蓄,包容天下。此易之精髓也。”孔丘闻颜回之言,甚是欣慰,说道:“吾给颜回整日讲学,他从来不会提出不同意见,好像很愚笨。但却能时时反思学习所获,也能完全发挥自己独到见解,看来颜回真不是愚笨之人啊。”
孔丘与众弟子教学相长,并广泛联系社会贤达,在经年努力下,共同完成了十篇对六十四卦文字进行注疏的文章。其中《系辞传》分上传、下传,是其中的前两篇。“系”乃系属之意,即《系辞传》是依附于《易经》才能存在的文字。其开篇云:“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卑高以陈,贵贱位矣。动静有常,刚柔断矣。方以类聚,物以群分,吉凶生矣。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变化见矣。是故刚柔相摩,八卦相荡。鼓之以雷霆,润之以风雨。日月运行,一寒一暑。乾道成男,坤道成女。乾知大始,坤做成物。乾以易知,坤以简能。易则易知,简则易从。易知则有亲,易从则有功。有亲则可久,有功则可大。可久则贤人之德,可大则贤人之业。易简,而天下之理得矣。天下之理得,而成位乎其中矣。”
显而易见,这是在为人们正确解读《易经》本义而作的通论、总论,具体内容是“以言者尚其辞,以动者尚其变,以制器者尚其象,以卜筮者尚其占”,从四个方面对宇宙、人世运行规律进行阐释。通过解读卦、爻之辞,以明万物“变易”、“不易”、“简易”之理,通过发挥阴阳、乾坤、刚柔的对立统一原理,诠释客观万物存在规律。后人若能“居则观其象而玩其辞,动则观其变而玩其占”,细心揣摩领悟,必能学有所获,行有所得,并得“自天佑之”之利。
另《彖传》上、下两篇,论断六十四卦卦名、卦辞本义。《象传》上、下两篇,注释卦辞和爻辞。注释卦辞的叫“大象传”,注释爻辞的叫“小象传”。如《彖传》对“大畜卦”卦辞的注释是:“刚健笃实,辉光日新。其德刚上而尚贤,能止健,大正也。”而《大象传》对“大畜卦”卦辞的注释是:“天在山中,大畜。君子以多识前言往行,以畜其德”,二文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序卦传》一篇,从天地万物说起,以“有天地,然后万物生焉。盈天地之间者,唯万物”之理,强调乾、坤两卦居于首位的原因。然后以万物生长的过程、事物变化的关系,以及物极必反、相反相生的运动规律等,或取卦象,或取卦义,为六十四卦前后相继建立起了一个因果链。
其它还有《说卦传》一篇,专门用来解说八卦本卦之意;《杂卦传》一篇,意在打乱卦序后,解说上卦、下卦互通互变特点。最后一篇就是孔丘自己撰写的《文言传》,认为乾、坤两卦是理解《易经》的关键,在六十四卦中具有特殊地位。其中,解释乾卦的称《乾文言》,解释坤卦的称《坤文言》。内容是借解乾、坤之卦、爻辞,讲述世事吉凶祸福本与人性品德相关的道理,通过“易为君子谋,不为小人谋”的论述,以为统治者治世提供借鉴。有了这十篇文章,人们学习《易经》,就像插上了十张翅膀,变得更有价值,更有内涵,因此人们将这十篇文章称之为《十翼》。又因其主要是为《易经》进行注疏的,为了不与《易经》本经文字混同,人们又将其称为《易传》
《易传》问世后,孔丘也一天天衰老下去。眼见自己年事渐高,而《易经》中还有诸多奥谜未解,孔丘只能无奈感慨道:“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意思是说,可惜我得到六十四卦简椟的时间太晚了,假如我能回过头去重活数年,哪怕是在五十岁的时候看到这些文字,可能这一辈子就不会有如此多的过错了。
然而天公不作美,不幸的事情接踵而来。鲁哀公十四年,孔丘的独子孔鲤死了。老来丧子,孔丘伤恸欲绝。接着,他最钟爱的弟子颜回,也因经年累月读书,最终油尽灯枯,与孔鲤死在同年。鲁哀公十五年,子路又在卫国战死,被马蹄踏成一片肉泥。孔丘闻讯坐于庭院大哭,说道:“天丧予!上天这是不想让我活下去了吧?”吩咐人去把厨房里的肉糜全部倒掉,说道:“我怎么还能忍心吃下这种模样的东西!”
哀公十六年四月,孔丘梦见自己坐于堂室的两根明柱之间,有人在堂下向自己行礼。醒来后拄着手杖,在庭院中徘徊。对子贡说道:“夏人棺木是停于东台阶上的,周人棺木是停于两台阶上,惟殷人的棺木停于两根柱子之间。昨夜梦见吾于两根柱子之间受礼。吾之先祖为殷人,此兆明示吾将不久于人世矣!”言毕,作《曳杖歌》唱道:“泰山其颓乎?梁木其坏乎?哲人其萎乎?”意思是说:泰山快要崩塌了么?那么我又该瞻仰什么呢?屋梁快要断裂了么?那么我又将住在哪里呢?贤能的人快要死去了么?人们又该去仿效谁呢?子贡闻孔丘歌之甚悲,五内俱摧,无言而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