俯仰间会悟:叶澜随笔读思录(叶澜教育思想文选)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自己的”世界

世界浩瀚无边、多姿多彩,每个人都生活在其中,但他们既是又不是自己世界的构成。如果想要把自己的世界用较清晰的方式描绘出来,那么,可以用“自己接触、生活其中和感知的世界”来界定。做出这一思考的主要原因,是想来丰富自己的世界,明晰自己生活在一个怎样的世界之中,这恐怕也是珍爱生命的一个重要组成。

自己的世界是你出生时和生命过程中经历的世界,爸爸、妈妈、弟弟、妹妹,还有一切因他们而与你有关的人,有房屋、居住地及其周边的世界,有你学习、工作、游乐、休闲活动的真实空间、人与事。工作的调动、新的学习机会,都使你的世界不断变化、丰富。自己的世界就是你自己走过的世界,所到之地有短暂、有长久,但都是你感受、体验或参与创造的世界。走向新处,这是丰富自己世界的一种方式,至少要走遍自己附近的生活世界。可以说,我已走遍了自己的学校和东西南北的生活区,但是没有走遍上海。订一个计划吧!我行走的足迹已经到了世界的四大洲,到了全国的众多城市和农村。对于这个世界,我也许比许多人要丰富得多。

第二个世界是通过文字和传媒接触的文化世界,我在文学、艺术(摄影、绘画、历史、音乐、戏剧、舞蹈)、教育、科学、历史、哲学等多重世界中徜徉。

第三个世界是自己的内心世界,它由对周围世界、生活、工作、与人交往的感受和对自己的感受,以及人生的自我策划构成。

第四个世界是自己创造的世界,包括过程与结果。孩子、自己组成的家庭以及自己在生活中以劳动赋予意义和价值的各种过程及其作品。

还有没有第五个世界?


(续前,7.19)

自己的世界,是直接生存其中的世界,是行走的世界(空间的行走和生命历程的行走),是自己营造和钟爱的精神生活的世界,是凝聚着自己生命、创造出来的世界。

对每个人来说,第一个世界是都有的;第二个世界就有宽狭和长短的区别;第三个世界的区别,取决于个人的营造能力和价值取向;第四个世界具有性质、类别、水平和丰富程度的区别。“四个世界”不同的量与组合、生长变化与品质,构成了每个人生命质量的区别。

所有这四个世界,在一定程度上都可通过自己的努力去改变。在这四个世界中,对人们最重要的是一种满足感。只有在四个世界中能感到满足的人,才是幸福的人。

涉及到满足,就有价值取向问题,核心的是精神与物质(鱼与熊掌)、获取与奉献。

可能首先是精神与物质。我们在讨论这个问题时,通常把它推到两个极端来思考,其实各人取向的差别不在这里,而是在其权重和关系上,在于标准的不同上。我之所以看重精神,有很多原因,其中之一是:精神的世界是不断积累、丰富、重组,最后能达到创生的世界,而物质世界的满足是短暂的、消耗性的,不可能再生。在另一种意义上,是因为精神的享受需要自我主动投入,因而也更能展示生命力。精神的消费与满足,可达到提升生命、把握认识的价值。也就是说,精神对生命的意义更为重大,更有价值。

我们可以用同样的方式来思考获取与奉献。可以增加的一个维度是:奉献的满足,也是自己生命力强大的一种表现!同时,这种满足是心安理得的。它不是只为某个具体对象,而是相对于社会来说的,所以它不以求感恩和回报为目的,而是一种责任式的奉献,是生命力展示式的奉献。

(2002.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