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热点篇
把浙江省打造成中国与中东欧国家合作中心枢纽的若干建议
一、中国与中东欧国家合作中心枢纽的内涵
浙江省打造中国与中东欧国家合作中心枢纽,包含以下五大内涵。
内涵一:国际跨区域合作制度创新和示范先行的典型样本。主动适应国际跨区域经贸规则重构的新趋势,积极探索建立适应国际跨区域合作的更加灵活高效的制度创新体系,成为国际跨区域合作示范先行的典型样本。
内涵二:统筹国际国内两大市场的经贸合作中心平台。充分发挥强大的国内市场的优势,积极推进与中东欧国家之间的商品、资本、人员等要素的流动,把浙江省打造成与中东欧国家形成“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经贸合作中心平台。
内涵三:国际科技创新引领、数字经济和绿色低碳等新经济发展合作的金字招牌。充分发挥浙江省在数字经济等方面的技术、规模、产业优势,打造浙江省与中东欧国家数字经济和绿色低碳等新经济发展领域的新引擎。
内涵四:参与“17+1合作”的互联互通能力。立足浙江省连接海外和辐射内陆的区位特点,充分发挥联通全球的港航物流枢纽等优势,打造浙江省参与“17+1合作”开放通道的重要枢纽。
内涵五:国际商旅文融合交流的重要窗口。深度挖掘浙江省与中东欧国家的文化特质,探索以商贸为载体、以文化为内涵、以旅游为媒介的商旅文深度融合发展模式,把浙江省打造成中国与中东欧国家商旅文融合交流的重要窗口。
二、打造中国与中东欧国家合作中心枢纽的建议举措
(一)系统梳理当前深化“17+1合作”的制度性、政策性等方面障碍,积极研究和探索构建新的国际跨区域合作制度
一是积极争取国家给予浙江省先行先试“17+1合作”的相关政策,在投资贸易便利化、税收优惠、金融支持、人才引进等领域大胆改革和尝试,构建与国际规则相衔接的制度体系,实现与中东欧国家商品、资金、技术、服务和人员等方面的自由流动。二是结合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积极建设中国—中东欧国家经贸合作示范区,使之成为浙江探索国际跨区域合作制度创新和示范先行的典型样本。
(二)统筹浙江全省之力,依托全省资源,加强顶层设计,精准施策,建设“17+1合作”中心枢纽
一是建立浙江省主管领导牵头的领导小组和“17+1合作”工作专班,统筹推进浙江省“17+1合作”的各项工作。二是高标准、高站位谋划浙江省“17+1合作”中长期发展规划。三是全面梳理、科学分解浙江省“17+1合作”各阶段的工作重点,明确各部门、相关地级市、各功能区的职责,有条不紊、稳扎稳打、全力推进。
(三)以经贸合作为突破口,把浙江省打造成“17+1”经贸合作的新高地
一是加快建设“17+1合作”双向贸易网络体系。支持浙江省企业在中东欧国家建设国际营销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中东欧农产品、食品、化妆品等特色进口消费品专业市场,扩大中东欧高品质消费品进口。二是在加快中东欧农产品准入进程、简化通关手续、缩短通关时间等方面赋予浙江口岸更大的先行先试权;下放中东欧国家商品准入、检测等权限,支持宁波成为中东欧国家特色农产品进口指定监管口岸。三是把浙江省的优势产能同中东欧国家的发展需求、西欧发达国家的关键技术三方面结合起来,开展三方、多方合作,构建“17+1+N”的多方合作开发第三方市场模式。四是充分借助中欧投资协定,推进浙江省和中东欧国家双边投资。
(四)以国际科技创新为引领,打造浙江省数字经济和绿色低碳等新经济发展领域的新引擎
一是搭建“17+1合作”国际科技创新合作平台。鼓励在中东欧国家设立海外研发中心,支持与中东欧企业、机构共建中外合作研究机构或实验室,与中东欧各国高校、科研院所、大科学装置中心等建立常态化交流合作机制,大力引进中东欧科技人才,探索共建“创新沙箱”试验区。探索建立中东欧企业技术合作联盟,构建以东欧合作总部、产业互联网平台为代表的“双螺旋”连接纽带,搭建工业设计、检验检测、质量控制与技术评价、知识产权、国际商事法律等公共服务载体。二是培育面向中东欧国家的“高”“精”“新”“特”产业合作集群。加强与中东欧国家在高端装备、生物医药、通用航空、金融科技、互联网科技、创意设计等领域的技术合作、产能合作、市场合作,支持中东欧企业、机构在浙江设立区域总部、研发中心、设计中心和先进制造基地,促进离岸研发、跨境贸易、跨境云等新业态的产业集聚。鼓励浙江省开发区以“双国双园”“姊妹园”等模式,加强与中东欧国家产业园区合作,高起点谋划若干中东欧相关产业融合发展专业园。三是争取尽快设立eWTP(世界电子商务贸易平台)中东欧合作中心,在中东欧国家设立eHub(电子集散中心)站点。支持中东欧品牌直播中心建设。四是开展“17+1合作”绿色规划、绿色设计、绿色投资、绿色建设、绿色生产、绿色流通、绿色消费的经济合作。
(五)以强化海港、陆港、空港、信息港“四港联动”为抓手,打造浙江省与“17+1合作”互联互通的重要枢纽
一是强化宁波—舟山港与希腊比雷埃夫斯港等港口的开放合作,加大在港口基础设施、集疏运网络建设、港口业务拓展等方面的合作。二是拓展中欧班列货物回运业务,进一步做大做强集装箱海铁联运业务,打造国际多式联运物流枢纽。三是逐步增加至中东欧的客货运航线,推动与中东欧国家扩大包括第五航权在内的航权安排,吸引相关国家和地区航空公司开辟经停航线。四是打造集门户网站、数据中心、项目撮合于一体的“17+1”经贸合作线上综合服务平台,定期发布中东欧贸易指数,合理引导市场预期,有效降低合作风险。
(六)以人文交流为特色,把浙江省打造成“17+1合作”商旅文融合交流的重要窗口
一是打造“17+1合作”人文交流特色品牌。以索菲亚中国文化中心为样板,进一步拓展中东欧国家的中国文化中心建设。加强与中东欧国家文博机构合作,谋划在浙江省内建立中东欧国家博物馆、文化馆和现代艺术馆等空间载体,提升中东欧文化在中国的知晓度和影响力。引导社会团体、民间组织开展与中东欧的友好交往,在竞技体育赛事、城市形象大使、地方特色餐饮、民间传统文化、影视文化艺术、媒体、智库等领域与中东欧国家积极开展交流合作。二是推进“17+1”双向优质教育合作。鼓励浙江省高等院校与中东欧院校共建多边教育合作机制,开展合作办学、师生互访、学分互认、艺术交流、高端引智等合作项目,创建一批独具浙江特色的教育合作平台和品牌项目。共建中东欧国家语言文化中心,加快建设中东欧语言翻译中心,打造专业化国别区域研究中心。邀请中东欧知名艺术家、体育教练等开设大师班、专题培训,设立国际体艺大师工作站。积极承办中东欧经贸、文化、教育等高级研修班,为促进与中东欧全方位合作培育国际化人才。三是拓展与中东欧国家的旅游合作。继续深化打造浙江及长三角区域与中东欧合作的旅游品牌,共同培育康复、健身、养生与休闲旅游融合发展的旅游新业态。支持企业在中东欧国家设立旅游合作中心,鼓励各大旅行社谋划推出一批中东欧—浙江“线上+线下”深度融合的精品旅游线路,开展互为旅游目的地的推广活动。
参考文献
[1]刘夏,武靖凯.“一带一路”框架下中国与中东欧国家实现经贸“精准合作”探讨[J].对外经贸实务,2018(9):85-88.
[2]徐刚.中国与中东欧国家地方合作:历程、现状与政策建议[J].欧亚经济,2019(3):11-87,126.
[3]王军锋,盛钢,闫国庆,等.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机制下浙江企业“走出去”的实施路径研究[J].宁波经济,2021(8):9-11.
[4]李思远,闫国庆,陈飞.完善宁波与中东欧国家港口航空建设路径研究[J].浙江万里学院学报,2021,34(6):20-26.
[5]杨子力.中东欧国家数字经济发展状况及合作前景[J].现代营销(经管版),2021(10):167-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