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6章 白玉碟的秘密
之后的三天郭明远一直在和可儿,郭鸯主仆一起制药。
可儿属于是记吃不记打的那种性格,老实了两天,第三天就又恢复到了以前的样子。
相较而言,郭明远自然是更喜欢可儿这幅样子的。
15岁的小姑娘还是活泼一些好。
郭鸯带回来的药材一共制了132粒药丸。
郭明远送了30粒给萧兰。
萧兰得了药丸很是开心,让黄嬷嬷给郭明远送来了一块小孩拳头大小的鸡血石,说让郭明远做个私章。
郭明远看到这块石头吓了一跳,这块鸡血石颜色鲜红如血。
他虽然对鸡血石不怎么了解,但最基础的还是知道一些的,鸡血石的价格一般由其颜色、质地、大小等多个因素决定。不同产地、品种、年代的石头,其价格相差很大。
像这块颜色这么深,重量有个1,200克的鸡血石目测能值好几万块钱,说不定能卖到六位数,自己这个母亲还真是大手笔啊!
“可儿,帮我把这块石头收起来,和白玉碟放在一起。”
“好的郎君。”说完可儿就拿着石头走开了。
亥时四刻,郭明远的房间的灯熄了。
郭明远缓缓闭上了眼睛,几分钟后,一阵熟悉的天旋地转之后,郭明远出现在了一口古井里。
这每隔7天的交换,郭明远已经持续了3年了,早就轻车熟路了。
他穿着救生衣,身上的衣服也换成了泳衣,白玉碟则是装在身后的防水背包里。
郭明远拽着钢索爬上了古井,回到屋里把泳衣一脱,冲了个热水澡,然后换了一套很常见的休闲装。
牛仔裤+黑色体恤,任谁看了也不会想道眼前这人的魂儿刚刚从大唐回来。
郭明远找了块抹布,把防水背包外面的水渍擦干,想着把白玉碟拿出来放进保险柜里。
然而就在郭明远拉开背包拉链的瞬间他愣住了。
因为背包里除了白玉碟居然还躺着一块鲜红如血的鸡血石。
郭明远拿起鸡血石端详了片刻,他很确定这块鸡血石就是萧兰送他的那块。
他让可儿把鸡血石和白玉碟收在了一起,可鸡血石怎么会出现在现代呢?
等等!和白玉碟收在了一起,难道是大唐的白玉碟把鸡血石送过来的?
是了,只有这个可能了!
可之前为什么没有东西送过来呢?
是因为白玉碟之前的主人是老道士吗?还是其他什么原因。
郭明远百思不得其解。
“叮铃铃~”突然想起的手机铃声打断了郭明远的思绪。
郭明远掏出手机一看,发现是自己老爸打来的。
“喂~你在哪呢?”郭明远老爸郭海特有的大嗓门从手机听筒里传了出来。
郭海属虎今年49岁,89年去了秦皇岛当了5年兵,94年复员回家,当时还是包分配,郭海被分配到了老家的卫生局,拿了个铁饭碗。
95年郭海和郭明远的老妈曹红英结婚,96年郭明远出生。
00年的时候,郭海的一个发小在深城创业挣了点钱,郭海当时拿着一个月900块钱的工资,羡慕的眼睛都红了。
他和曹红英一合计,两人索性都辞了职,下海创业去了。
而两人选定的项目就是药材回收和加工。
山西这边最不缺的就是山,正所谓靠山吃山,郭海和曹红英把药材厂建在了太行山脚下,和当地的农民们签了协议,然后用这些年在卫生局积累的人脉,一点点的打开了市场。
经过几年的发展,2010年的时候,吕梁地区大约10%的中药都是从郭海和曹红英的药材厂出去的,到今天这个份额扩大到了15%。
一年下来流水接近两个亿了,纯利润在千万左右,几个股东分下来,郭明远家也能有个2,300万的净收入。
郭海因为这个原因,才让郭明远去学了医。
只是郭明远一开始把中医当做伪科学,死活不肯报中医,郭海拗不过他,这才让他去读了西医临床。
研究生毕业后,郭明远进了一家三甲医院,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读书这么多年,去了医院还是要学习,不知道多久才能熬出头。
所以郭明远才会想着干脆摆烂,想着直接继承家里的药材厂得了。
“喂~怎么不说话?你在哪呢?”郭海的话打断了郭明远的思绪。
郭明远连忙回了句:“爸,我在老家这边呢!”
“在老家?正好,你帮我跑一趟东庄那边。”
“去东庄?东庄怎么了?”郭明远问道。
“他们村不是种着50亩柴胡吗?这两天就能收割了,你过去盯着点。”
“行!我明天就过去。”
郭海“嗯”了一声挂断了电话。
郭明远放下手机,继续拿起白玉碟研究了起来,他尝试把一些东西放在白玉碟上,结果白玉碟毫无反应,他还特意又下了一趟井,在井里尝试把东西放在白玉碟上,还是什么反应都没有。
郭明远折腾了一晚上,也没研究出个所以然来。
“看来只能等7天以后了。”郭明远喃喃自语道。
第二天,郭明远盯着黑圆圈从床上爬起来。
昨天因为研究白玉碟,他凌晨2点多才睡的,没有黑眼圈才怪呢!
郭明远简单洗漱了一下,开着车去了东庄。
郭明远的车是大众途观,这车是他自己掏钱买的,付了16万的首付,剩下的按揭,3年还清,一个月还4400多。
郭海给郭明远开的工资是一个月7000块钱,和药材厂生产车间的工人是一样的,还了车贷,吃了喝了,落不下几个子。
用郭海的话来说就是,男人有钱就变坏,给他发的工资多了,只会加速他的堕落。
郭明远倒也无所谓,反正是自家的厂子,现在过的紧一点,以后等郭海老了,这江山还是他的。
不过最近郭明远有了一些别的想法,他想自己做些什么。
再加上他发现了白玉碟的秘密,郭明远的这个想法就更加强烈了。
只是郭明远还没有想清楚自己到底要做什么,能做什么,不然他估计已经撂挑子不干了。
去东庄的路上,郭明远一直在想自己能做什么,还没等他想明白,东庄就已经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