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智慧城市到新型智慧城市
新型智慧城市可视为智慧城市的升级。新型智慧城市是在新发展理念的指导下,通过5G、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与城市建设深度融合,驱动城市创新发展的新模式、新形态。新型智慧城市可以更好地保障城市安全,提高城市活力,促使城市实现精准治理,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最终实现可持续发展。在数字中国、智慧社会战略的推进过程中,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发挥着重要作用。目前,在政府与企业的共同努力下,我国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呈现以人为本、以建设成效为导向、统筹集约、协同创新的特征。
新型智慧城市与传统智慧城市的相同点在于都要做好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不同点在于新型智慧城市更注重全面采集城市中的各类数据,推进数据共享,创建一个统一的城市大数据运营平台,消除城市中原有的“信息孤岛”,对各类数据进行深入挖掘,充分发挥数据价值,切实保障城市安全。
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新型智慧城市的内涵与外延不断拓展。目前,我国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已经走过了以技术为导向、注重建设的阶段,进入以成效为导向、注重运营的新阶段,技术架构逐渐成熟,业务板块逐渐稳定,要解决的问题是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既要从宏观层面做好规划,也要抓住重点,聚焦某一个领域发力;既要注重创新,也要关注应用,创建高效的组织机制、管理机制、运营机制与合作机制。
新型智慧城市的新内涵
新型智慧城市的研究要以研究智慧城市内涵为基础,与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实践和理论探索成果相结合,提炼出新时期智慧城市的新内涵。
具体来讲,新型智慧城市以信息、知识、数据为支撑,通过多个渠道全面获取城市信息,对信息进行科学处理与安全传递,在最大范围内实现信息共享,创新城市管理方式,提高城市管理效率,推动城市公共服务不断升级,提高居民对各类公共服务的满意度,赋予城市自感知、自运行、自服务能力,扩大智慧城市各类服务与应用的使用范围,最大限度地实现普惠共享。
具体来看,智慧城市与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不同之处主要表现在驱动因素、价值承载、建设重点、数据共享等方面。智慧城市与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对比分析见表1-1。
表1-1 智慧城市与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对比分析

智慧城市建设的重点放在了基础设施与各个技术层面,包括不断完善基础网络建设、在城市内大范围安装各类感知设备、搭建统一的平台、推进基础信息资源流通与共享等。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则从整个城市的视角出发,注重数据的采集、利用与共享,大力推动5G、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与智慧城市建设深度融合,不断完善政府治理体系,提高政府治理能力,最终打造一个更加灵活、更加敏捷的城市生态系统,促使城市运行更有智慧、更加安全。
新型智慧城市的五大特征
新型智慧城市的五大特征如图1-1所示。

图1-1 新型智慧城市的五大特征
(1)新范式
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提倡以人为中心,聚焦优政、惠民、兴业、强基四大重点,继续加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打通信息流通渠道,提高数据信息的共享水平,促进产业融合,不断丰富数据中台、业务中台的功能,以更强大的能力满足政府、企业与个人的服务需求,统一数字政府、数字经济与数字社会的建设步伐,增进各主体的协同与配合,加强各要素的支持,形成智慧城市建设新范式。
(2)新要素
数据是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核心要素,这些数据的来源广,横跨自然空间、物理空间、经济空间与社会空间,类型多种多样,它们的相互融合为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奠定了坚实的数据基础。利用数据分析技术对这些数据进行挖掘,可以将隐性信息转换为显性信息,为政府决策提供强有力的支持,为城市运行、产业发展赋能。
(3)新基建
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将新的基础设施作为底座,这些基础设施是指以5G、数据中心、“城市大脑”、产业互联网为代表的数字基础设施。通过在整个城市范围内布局智能感知设备,形成一个全覆盖的新型基础设施网络。
(4)新算力
数据是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核心要素,但这些数据的来源多种多样,且存在大量异构数据,涉及很多隐私信息,与居民安全、城市安全息息相关。为了保证数据安全,必须做好数据的计算与保存工作。这就对算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边缘计算可以在靠近数据源的位置对数据进行处理,无须将数据上传至云端,这样不仅可以解决信号时延问题,提高数据处理的速度与效率,还可以更好地保障数据安全,降低数据泄露的风险。
(5)新生态
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将形成一个共生、共治、共赢的生态体系。从参与主体看,这个生态体系涵盖政府、企业、供应商与民众等多个主体;从建设过程看,这个生态体系涵盖规划、建设、运维、服务等多个环节。